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知识

综合知识

萧红呼兰河传免费阅读(著名作家矛盾是怎么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的?)

清心 2025-01-24 18:00:25 综合知识

著名作家矛盾是怎么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的?

矛盾是这样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从小说语言,叙事角度和故事内涵三个角度对《呼兰河传》进行评价。小说语言——一篇叙事诗它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小说,诗意的语言,松散的结构,犹如散文诗一般。茅盾的完整评价如下: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呼兰河传》作品中的磨倌冯歪嘴子是他们中间生命力最强的一个——强得使人不禁想赞美他。作为作家,她却并未颓然倒下,反而顽强地挺立着,以其柔韧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超拔于那个时代。《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呕心沥血之作。《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背景

《呼兰河传》写作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全国抗日形势低迷,时值萧红随丈夫离开重庆,飞抵香港,当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在大东酒店为二人举行欢迎会。3月,萧红参加香港女校纪念三八劳军筹备委员会在坚道养中女子中学举行的座谈会。该小说创作背景为20世纪30年代末期。《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以自己童年见闻及对家乡的回忆为题材的一部自传式长篇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星岛日报》。根据百度百科查询到《呼兰河传》写作背景是萧红出生于呼兰的地主家庭里,心思多疑而缜密、性格执拗而坚强,内心空虚而脆弱,一生坎坷,经历了社会的磨难与艰辛,短暂的一生让人心生同情与怜悯。由于童年的经历,萧红始终无法摆脱不安、恐惧、忧愁、痛苦的情绪。《呼兰河传》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中创作出来的。创作背景:《呼兰河传》是长篇小说,1939年写于香港,1940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

呼兰河传学生读书笔记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萧红笔下的人物,特别是女性角色,都具有一种敏锐和灵性,她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尽管受到环境制约,但她们总是在不断地尝试着改变他们的境遇。比如,书中的大福娃是一个不幸的人,但她依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生活。读书笔记: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严寒把大地冻裂了。呼兰河传学生读书笔记1那天,我怀着无比愉快的心情去读这本书。作者萧红的童年事件让我浮想联翩。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萧红是个心思寂寞的可是从她身上我又看到一股极不平凡的魅力。就像她写的《呼兰河传》,有人说它像小说,又有人说它像自萧红的文章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令人不明其中的所以然。《呼兰河传》的读书笔记1春夏秋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我们的账号,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