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什么之年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三十岁称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不惑之年。五十岁称知命之年。六十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七十岁称古稀之年。八九十岁称为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
1. 弱冠之年
弱冠之年,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后来成为二十岁的代称。出自《礼记·曲礼上》。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意即刚刚到了成年,但体力还未完全发育壮实。
2. 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30岁的年龄阶段。古人认为30岁正值壮年,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才干,应该独立立业,参与社会生活,立足于社会。
3. 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是指40岁的年龄段。在《论语》中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意思是指40岁时,人们不再困惑于对人生、道德等重要问题的纷繁复杂的思考,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的是50岁。在《论语》中,孔子曾有言:“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指五十岁时,人们对自己的命运和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心态更加平和。
5. 花甲或耳顺之年
花甲或耳顺之年是指60岁的年龄段。花甲一词源自佛教,表示六十岁的年龄,寓意着人们在这个年纪可以过上富裕、安乐、无忧无虑的晚年。耳顺之年则是指60岁以后听力尚好,口耳相应,古人常常以此来祝福老人听力敏锐。
6. 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指的是70岁。这个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人生能够活到七十岁已经很少见了,是人生的罕有之年。
7.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
当一个男子活到八九十岁时,他被称为朝枚之年、朝枝之年或耄耋之年。这些称呼都表达了对长寿老人的敬意和祝福。
古人以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知命之年,六十岁为花甲或耳顺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八九十岁为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这些称呼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反映了古代文化对于年龄与成熟度、阅历、命运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