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秧歌【霍州秧歌的介绍】
霍州秧歌的介绍
当地群众赞誉它的表演特色是“霍县秧歌三件宝,缠花鼓、小斗锣”。缠花鼓是鼓手的表演道具。缠丝是将长64厘米的藤条盘在10厘米的木盘内,用带系于舞者前额,其舞法有吐、甩两种。“吐”即舞者头向前平点,缠丝直线向前吐出;“甩”是将头向有猛一甩动,缠丝顺势绕头转圆圈。“混场”以集体歌唱为主:表演者站成一字形或半圆形演唱,有一唱众和、齐声高唱,也有对唱。霍州秧歌,以鼓老为主,以云锣、钗钹伴之协之。打击鼓点牌子有:《流水》、《风搅雪》、《截断桥》、《三翻身》、《三探妻》、《狮子大张口》等。鼓手单独的表演,则技艺更高,难度也很大。一般秧歌表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舞者,大约10人。有鼓手、老婆、书生、小贷郎和伞舞者,以上6人。花身子,亦称女角4人。古时,此4人常有男扮女装者。手持云锣,且奏且舞,煞是婀娜。二是伴奏者,约4至6人。多用钗钹。尤以敲钗者,其高空至翻花,极受欢迎。使其成为印刷工业中心,从而产生了平阳木板年画。面塑:面塑是源于山西的民间传统艺术,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通过手工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生动形象。祁太秧歌:祁太秧歌是山西省的民间戏曲艺术,起源于祁县和太谷,因其广泛流传于晋中地区,又称“晋中秧歌”。
霍州秧歌的表演道具
霍州秧歌的表演,突出鼓者,伴奏及其它舞者,忽如众心捧月,忽如百花争艳阳天。熔花鼓、舞蹈、歌唱于一炉,尤以鼓者头上之“缠丝子”表演,时而含苞待放,时而金蛇出洞,世称门身歌之一绝。1957年,中央歌舞团曾对霍州秧歌进行过专门采访和整理。“走场”是主要的舞蹈段落:鼓手擂击花鼓,舞动“缠丝”,一阵“花梆步”冲进场内,做“漫头花”、“黑虎掏心”、“怀中抱月”、“苏秦背剑”、“大海捞针”等技巧动作,然后带领大家跑“蛇摆尾”、“剪子花”、“紫金缠柱”、“回荆州”等队形。山西的鼓品种达数十种,其中代表为山西威风锣鼓。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特色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的组织、表演、着装,都在展示威风。炕围画炕围画的形式构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旋鼓是舞蹈中的主要道其以铁圈为箍,鼓面为精制的羊皮做成,外形如一面大葵扇,扇面直径一般在30厘米左右,厚度仅1毫米。鼓面上绘有花纹图案,下置一柄,柄端缀以铁环或小铜镲,用藤条做的鼓鞭敲击鼓面时,震动铁环与小铜镲频频作响。旋鼓表演少则十多则上百人或上千以男性青壮年为主。
霍州秧歌的表演形式
秧歌的表演形式分为大场与小戏两部分。跑大场与一般秧歌相同,小戏则专门演小戏,两者除服饰相同外,没有内在联系。从前述安锅组班,到扮演的人物、人物关系以及服饰等方面,可以看到它属于由秧歌向小戏和现代戏曲发展的过渡形式。是一种融说、唱、舞于一体的汉族舞蹈。主要流传于山西省霍州一带。相传起源于宋代,是为村民娱乐的极好形式。且载歌载舞,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汉族文化特色。霍州秧歌的表演,突出鼓者,伴奏及其它舞者,忽如众心捧月,忽如百花争艳阳天。秧歌的表演形式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稳相、走相和鼓相。稳相是秧歌表演的开始部分,主要是通过稳健的步伐和动作来展示队伍的整齐和威严。稳相通常以缓慢、庄重的步伐进行,表现出秧歌的稳重和庄重。走相是秧歌表演的中间部分,主要是通过行进中的步伐和动作来展示队伍的活力和统秧歌的表演形式可分为地秧歌(徒步在地面上歌舞)与高跷(双腿缚以木跷,双脚踩在木跷上歌舞,亦名“踩高跷”)两种。一般由十余人到数十人组成,舞者扮成生活中和神话传说里的各场,中间穿插各种小场。
霍州秧歌的表演人员
秧歌队里的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曲调。秧歌队的姑娘们扭起秧歌时,那矫健的步伐,优美的身段和高昂的精神面貌,使我们大家为之赞叹。秧歌队的演绎,犹如春日的一缕和风,吹来喜悦与欢乐;秧歌队的舞步,犹如春天的小溪,带给人们幸福和快乐。秧歌队一过,锣鼓震天,震耳欲聋。秧歌表演通常以欢快的节奏和生动的动作展现生活的美好和节日的喜庆。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或手绢等道具,踏着轻快的步伐,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他们的动作或矫健有力,或柔美流畅,时而模仿劳动生活,时而表现爱情故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秧歌旋律流畅,节奏欢快简洁,其红红火火的场面、丰富的舞蹈语汇、情趣盎然的姿态和灵动活泼的表演风格,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霍州秧歌的舞蹈伴奏
霍州秧歌俗称秧歌家伙。是一种融说、唱、舞于一体的汉族舞蹈。主要流传于山西省霍州一带。相传起源于宋代,是为村民娱乐的极好形式。且载歌载舞,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汉族文化特色。霍州秧歌的表演,突出鼓者,伴奏及其它舞者,忽如众心捧月,忽如百花争艳阳天。亲人一起前往东大街看红火,所以正月十五这一天又叫做闹红火,这一天整个霍州市东大街会全部封闭,在街道上会搭起几个硕大的看台,以便群众们观看。当天主要以锣鼓以及秧歌为主,还有划旱船,二鬼摔跤,踩高跷等等。晚上有灯会,在中镇广场附近还有焰火表演。还有在这一天吃元宵了。每年的二十七日,大量的香客会聚集到火星圣母庙烧香祈福。同时,各种庆祝活动如锣鼓、秧歌、抬搁、狮子舞、龙灯和旱船表演也会在街头举行。火星圣母的銮驾会伴随庆祝队伍巡游。队伍壮观,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霍州市是山西省临汾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市北部。二十七日大早,从四面八方来的香客涌向火星圣母庙烧香祈福。从各路来的锣鼓,秧歌、抬搁、狮子、龙灯、旱船等祝寿庆典乐队相继上街表演。在长长的红火队伍中,火星圣母的銮架随队而行。
霍州的正月十五有什么习俗
霍州市冯南垣村十五有晚会。霍州市冯南垣村将在正月十五举办“冯南垣上猜灯谜、敲锣鼓、看社火”晚会活动。民间剪纸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代代相传,年深月久,逐渐形成一套在审美意味艺术表现上较为完整、成熟的程序。正月山西各地都要举行灯节,灯节里最有情趣的就是转九曲黄河阵。白天唱戏,晚上转九曲。九曲,即用木杆或玉米杆扎成弯弯曲曲的道路,当地讲究摸摸老杆,祛病延年。江西南昌人过元宵叫闹元宵,闹了十五还要闹十闹元宵这天地,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住户,都必须吃元宵,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中秋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在本文中,我们为您提供了霍州秧歌以及霍州秧歌的介绍方面的详细知识,并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如果你需要更多帮助,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