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简介(顾城简介及生平事迹)
顾城简介及生平事迹
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顾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中国当代诗人,作家顾工之子,出生于北京。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文革前即开始诗歌创作。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顾城于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人物简介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顾城是谁?最好告诉我他的简介
我是属于死亡的,我知道。]顾城不断暗示,死是他可给他所爱的礼物,看得出他本想一个人走向死亡,却在最后关头,从妻子身后劈了她。完全地对自己背信弃义。除了说他疯了,找不到更宽容的说法。与北岛、舒婷同为朦胧诗创始人的顾城,这部17万字小说1992年在德国与他妻子共同完成。她用“真”概括了顾城为人的最大特点,“自然纯净”则是她心目中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他的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心间流出来的。读他的诗时,你忘掉了自己是你一会儿是瓢虫,一会儿是河流,一会儿又是石头,这是另一层面上的‘自然’”。顾城简介顾城,男,1956年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失去工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诗人顾城之死
最后,就是这“偏执”和“绝对”使他达到疯狂,丧失理性,在那最后的一瞬,他是一个神经质的疯狂诗人,死亡对顾城也许是最好的童心的复归。他的死之谜在他死的瞬间就消失了,后人的读解,往往只是在记忆上编织一副带血的花环。顾城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自杀,用斧头砍伤其妻子后(后不治而亡),在一棵树上吊颈而死。1993年10月8日,多家媒体报道,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上,重伤了妻子谢烨后,留下四封遗书,用一根金属芯的电线把自己套在树上自杀了。谢烨在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后,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于当天晚上不治身亡。这条新闻无疑在25年前的文学界,投下了一颗炸弹,引发震动。朦胧派诗人代表人物顾城最终死于卧轨自杀,造成了文坛极大的震动。顾城之死并不足道,但顾城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诗歌领域是有相当特殊的贡献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那个时代的声音永远不会随记忆磨灭。纵观古今中外的天才们,自杀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许多艺术家、文天才都对于自杀“情有独钟”,自由浪漫的三毛,荷兰的天才画家梵·高,以及魂断新西兰的朦胧诗派代表诗人顾城,都是死于自杀。
顾城的简介
顾城作者介绍:顾城,1956年9月24日出生于北京诗人之家,朦胧诗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顾城:让诗歌成全爱与死亡顾城(1956—��“非正常死亡”落在诗人身往往比落在常人身上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无论是死于决斗场的普希金,因飞机失事“吻火”而亡的徐志摩,还是把头枕在冰凉铁轨上的海子,大抵如此。但好像从没有一个诗人像顾城那样,他的“诗人之死”竟带有了“罪与罚”的宿命意味。顾城简介顾城,男,1956年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以《生命幻想曲》为例,分析顾城诗歌的童话色彩
概述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生命幻想曲》是顾城十二岁那年随同全家下放到临近渤海边的一个荒原跟他父亲一起在河滩上放猪,有一次突然被寂寥、沉默,但又喧闹、神奇的大自然所震撼,灵感与想像力猝然迸发时,在靠近水波的沙地用手指写下的一首童话色彩很浓,又有超验性质的诗。当代诗评家沈奇:在充满观念困扰和功利张望的当代中国大陆诗坛,顾城诗歌之“精神自传”性的、如“水晶”般纯粹与透明的存在,标示着别具意义的精神鉴照与美学价值,轻松自如地创造出了一个独属顾城所有的诗的世界。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顾城《我的幻想》推开门,带上最合法的表情。不要看见也藏好自己的心——顾城《世界和我》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顾城《生命幻想曲》你应该是一场梦,我应该是一阵风。
顾城的生平
完全地对自己背信弃义。除了说他疯了,找不到更宽容的说法。与北岛、舒婷同为朦胧诗创始人的顾城,这部17万字小说1992年在德国与他妻子共同完成。小说原稿参加深圳的作家手稿拍卖,在诗人去世后第二天,被人以极低的价格收买,买者不肯透露姓名。艺术形象人物生平早年天才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顾城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顾城在姐姐顾乡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上幼儿园时经常自己一个人在一边看树和蚂蚁。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顾城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顾城在姐姐顾乡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上幼儿园时经常自己一个人在一边看树和蚂蚁。1956年9月24日,顾城出生于北京白塔寺边的人民医院。他6岁时,写下了他生命中的第一首诗:“星星在闪耀,/月亮在微笑。/我的姐姐呵!/等得爸爸回来了。”这首诗是顾城姐姐顾乡记录在一张明信片上,这样的诗歌自然不会有什么微信大义,它更接近顺口溜,但仍然在顾城父亲顾工的单位引起了轰动。
本文旨在向您提供顾城简介和顾城简介及生平事迹方面的实用知识。如果你需要更多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