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知识

综合知识

三字经详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三字经》原文及译文)

清心 2024-05-23 14:11:03 综合知识

三字经详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第1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

昔日的孔子,曾拜项橐为师,古代的圣贤,爱好勤奋学习。

三字经详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第2篇

《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 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孔子笑道:“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 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

三字经详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第3篇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的意思:从前孔老夫子听说鲁国有一位七岁神童项橐,虽然只有七岁,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益。像孔老夫子这样的圣贤,还这样不耻下问,我们应该见贤思齐!

三字经详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第4篇

昔仲尼,师项橐(tuo)2,古圣贤,尚勤学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
项橐:七岁为孔子学琴老师。

《三字经》里有这么两句:“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说的是孔子拜小孩为师的事。
孔子带着几个弟子周游列国,一天,来到宋国境内的一个十字路口,有一个小孩拦住去路,不让路过。孔子叫子路去问一下是怎么回事。子路上前问小孩:“你咋不让路哇?”小孩说:“我这是座城池,你们哪能过去呀?”子路说:“这平地哪有什么城池?”小孩用手一指说:“看,这不是城池是什么?”子路顺着小孩指的方向一看,原来是土坷垃垒的一个大圆圈。
子路急忙回禀孔子,孔子下车来到小孩面前:“你为什么不让我们过呀?”小孩一本正经地说:“你是个知书达礼的人,不会不讲理吧?请问,你是车让城还是城让车呀?”“当然车让城啦。”小孩指着坷垃城说:“您看,我这是座城池,你怎么能过去?”说的孔子无话可答。孔子心想,这个小孩真顽皮,但是一时又想不出什么话可答。如果绕道要走许多弯路,从旁边过,又要碾坏庄稼。只得好言好语和小孩商量说:“你能不能把‘城’拆了让我们过去呀?”小孩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哪有拆‘城’让车的道理?”这下可把孔子难坏了,急得在那里乱转。
小孩见孔子急得团团转,就说:“我刚才讲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我们要以理服人,你若叫我老师,我既不拆‘城’又能让车过去。”孔子想了想说:“好,我就叫你老师。”说着,走到小孩面前,躬身施礼叫了一声:“老师”。
小孩笑着说:“这很简单,您在城外叫门,我把城门打开,车不就过去了吗?”孔子一听,恍然大悟,他既惭愧又敬佩,说:“我不如儒子矣”,于是便问小孩姓名,住在哪里,小孩说:“我叫项橐,住在前边村里,听说你们师徒路过这里,奉父命来迎接你们,刚才和您老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请莫见怪,走,回家坐吧”。孔子听了,心中更加敬佩,就到他家,项橐父子设宴招待。孔子与项橐通过谈话,感到这小孩确实才智过人,赞不绝口,称项橐为“神童”。乃尊七岁之项橐为师,可见大圣人如孔子者尚勤学好问.

三字经详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第5篇

意思不也说了嘛。那我说得直白些:以前先师孔圣人,也是虚心好学的人,他听说鲁国有个小屁孩项橐,是个神童,很有学问,就屁颠屁颠跑去请教。可见我们古代的先贤圣哲,虽然学问很大了,都还要求勤奋学习。只要听说可以学到真知灼见,就会孜孜以求,也不太在乎声名地位,年龄大小。因为能学到知识,就会感觉到再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我们后生小子,学问没有孔圣人大罢,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三字经详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第6篇

展开全部


孔子当年·····

三字经详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第7篇

古代的圣贤孔夫子,还努力向项橐学习。

三字经详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第8篇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译文】读书的方法不但要用口去读去背,还要用心去思考,不但白天用功,晚上也要不断地精进,才能熟记不忘.(读书五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昔仲尼 师项tuó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译文】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七岁的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译文】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译文】西汉时的温舒.家贫无钱买书,把借来的书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译文】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这样刻苦用功,都不是别人要求,教导的,全是自动自发奋发图强的.
如náng囊yíng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chuò辍
【译文】晋朝时的车胤(yín),由于家中贫苦,无钱买油点灯读书,于是他就抓些萤火虫放在网袋中,利用一闪一闪的微弱萤光来读书.另外一位名叫孙康,每到夜晚时,就利用雪地上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虽穷苦,并没有停止学习.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译文】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为了工作谋生虽然身体劳苦,依然坚苦卓绝的求学,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