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咏海棠诗句的意思 (苏轼的七言绝句《海棠》)
苏轼咏海棠诗句的意思 第1篇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极富浪漫色彩。 整首诗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苏轼咏海棠诗句的意思 第2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运用拟人、借代(红妆代指女子)的修辞手法,实写海棠的色和香,虚写海棠的神态,虚实结合。抒发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
苏轼咏海棠诗句的意思 第3篇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苏轼咏海棠诗句的意思 第4篇
注释①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②东风:春风③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④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⑤红妆:用美女比海棠。⑥恐:担心⑦月转廊:明月转过了回廊,找不到海棠花。释义释义1:在淡淡的月光下,春风轻轻的,花香弥漫的雾气中,月亮在不经意中转过了厅廊.我恐怕夜深时分花儿就凋谢了,于是燃起高高的烛火以观赏这海棠花的骄艳风姿.释义2: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凋谢,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苏轼咏海棠诗句的意思 第5篇
海棠
【唐】 贾 岛
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
纵使许昌持健笔,可怜终古愧幽姿。
诗意:这是作者被贬四川以后,看见被称为“天下奇绝”的西府海棠林时,写下来的一首诗。
作者通过侧面描写锦江两岸 海棠盛开的壮丽景色,几万枝海棠同时开放,娇柔红艳,有如晓天明霞 ,令人心醉神荡,美不可言。作者感叹道:“纵使许昌持健笔”,也无法描绘处海棠幽姿淑态来!
海棠
【宋】 赵恒
高低临曲槛,红白间柔条; 润比攒温玉,繁如簇绛绡。
诗意:这是白海棠花盛开的写照。这种海棠花红里透白,百里带红,花色神姿均明媚俏丽。特别在庭院里,“高低临曲0”衬托着古色古香的亭台时,“ 红白间柔”,就更加美丽动人。白海棠花的颜色温润如玉,柔和润红得像簇簇绛绡。
别堂后海棠
【宋】 王禹
一堆红雪媚青春,惜别须教泪满巾。
好在明年莫憔悴,校书兼是爱花人。
诗意:字儿诗人要搬家,跟海棠花告别,其爱花惜花的感情写得真挚生动。“一堆红雪”,写出海棠花的美丽。最后两句说新主人亦是爱花,以告慰海棠,足显出诗人的情深。
海棠
【宋】 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诗意:描写海棠叶和花的美,用的是手法,显出其叶的娇柔和花的妖娆,语言生动形象,后两句抒情,说巧笔未能尽传其形,吟咏兴致很浓,表达了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海棠。
诗意:写诗人爱海棠爱到发痴的程度,甚至夜间点起银烛照海棠生怕她因为天黑而“睡去”,
好让诗人长久地欣赏她的美貌。此诗被誉为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海棠
【宋】 刘子
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
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尽清明。
及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诗老无心为题拂,至今惆怅似含情。
诗意:写海棠花幽静娴熟的姿态,并说它兼有梅花的风流和柳絮的轻盈之美,写出了海棠花的神韵。“几经夜雨”而香犹在,香色俱美,想把它画下来却也画不成,赞美海棠的可爱。
花时遍游诸家园
【宋】 陆游
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恐风日损红芳。
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诗意:写诗人爱花连命也不要了,为了保护海棠花不被风日破坏幻想上书上帝借阴天来保护海棠花。全诗充满浪漫的情调,爱花的热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海棠
【金】 蔡松年
轻如红豆排冰雪,一拂新鹅色更奇。
不觉浓阴破明玉,有情谁解赏离枝。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着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诗意:这首诗生动想象地写出未开海棠的特征,特别是用露珠从花上滴落也成红色的幻觉,形容海棠花的鲜红,很由于新意。
秋海棠
【明】 严易
不分春花与共名,微凉秋思倍多情。
奚须高烛殷勤照,新月青妍相映明。
诗意:写月下海棠的网清妍、多情诱人的美丽图景,有反苏轼咏海棠之意。
苏轼咏海棠诗句的意思 第6篇
这首诗的大意是这样的:在淡淡的月光下,春风轻轻的,花香弥漫的雾气中,月亮在不经意中转过了厅廊.我恐怕夜深时分花儿就凋谢了,于是燃起高高的烛火以观赏这海棠花的骄艳风姿. 这首诗还可以这样解释: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凋谢,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苏轼咏海棠诗句的意思 第7篇
运用拟人、借代(红妆代指女子)的修辞手法,实写海棠的色和香,虚写海棠的神态,虚实结合。抒发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 译文 春风轻拂着海棠,花透出美妙的光华。迷茫的夜雾中弥漫着花香,朦胧的月光转过回廊。夜很深了,因为担心海棠会像人一样而睡去,所以赶忙点燃蜡烛,照耀着海棠。
苏轼咏海棠诗句的意思 第8篇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选摘自《苏轼诗词选》,自认为这些是有用的)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