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知识

综合知识

芣苢诗经 (《诗经》唯美十句)

清心 2024-05-14 14:23:29 综合知识

芣苢诗经 第1篇

1通过变换采集车前子的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体现出来。 2妇女们呼朋结伴,在旷野上边采边唱,一颗颗地采,一把把地捋,手提衣襟来兜,满载成果而归的欢乐场景。

芣苢诗经 第2篇

好像《诗经》里没有。
衎衎的解释:(1).和乐貌。《易·渐》:“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尚秉和 注:“衎衎,和乐也。”《后汉书·樊准传》:“每讌会,则论难衎衎,共求政化。” 李贤 注:“衎衎,和乐貌也。” 唐 柳宗元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和安而益寿,兄弟衎衎以相友。” 清 钱谦益 《徐元修墓志铭》:“善饮酒,与之饮,未尝不醉,三爵之后,油油衎衎如也。”(2).刚直从容貌。《列子·仲尼》:“ 南郭子 俄而指 子列子 之弟子末行者与言,衎衎然若专直而在雄者。”《汉书·赵广汉尹翁归等传赞》:“ 张敞 衎衎,履忠进言。” 颜师古 注:“衎衎,彊敏之貌也,音口翰反。”《新唐书·李景略传》:“ 希全 死,﹝ 景略 ﹞迁左羽林将军,对 德宗 延英殿 ,论奏衎衎,有大臣风。” 明 何大复 《画鹤赋》:“意衎衎而欲伸,态昂昂而犹武。” 林纾 《送涛园沉公改官岭南》诗序:“遇公事尚书,则衎衎论辩,不少挠诎。”

芣苢诗经 第3篇

《诗经》中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和“兴”,“赋”就是“敷陈其率而直言之”;“比”就是比喻;“兴”又叫做“起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 赋:《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起兴:《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其他:《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重章叠句的形式

芣苢诗经 第4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芣苢诗经 第5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题解]

哀叹人生短促,有如朝生暮死的蜉蝣。

[注释]

1、蜉蝣(浮游fú yóu):虫名。

2、楚楚:《毛传》:“楚楚,鲜明貌。” 闻一多《风诗类钞》:“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犹言楚楚的衣服,有如蜉蝣之羽。”

3、於我归处:《郑笺》:“君当于何依归乎?”

4、采采:犹“楚楚”,鲜明貌。

5、阅:洞穴。《正义》:“蜉蝣之虫,初掘地而出,皆鲜说(悦)也。”

6、说(税shuì):休息。《集传》:“说,舍息也。”

[参考译文]

蜉蝣翅膀薄又轻,衣裳华丽真鲜明。我的心里多忧愁,可怜何处是归程!

蜉蝣展翅翩翩舞,华丽鲜明好衣服。我的心里多忧愁,可怜何处是归宿。

蜉蝣穿洞向外飞,双膀洁白似麻衣。我的心里多忧戚,我的归宿在哪里?

芣苢诗经 第6篇

  楼主,你好,你说的芣苢,是不是周南篇的?据我所知,芣苢是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这个楼主如果有兴趣,药店应该会有卖的,周南篇的这首芣苢是描写古代人们采摘劳动的全过程,因为诗经大多是用赋比兴手法,所以用描写采摘芣苢的动作来体现人们紧张有序的劳动和轻快愉悦的心情,象征着劳动的快乐,呵呵,很高兴能用我知道的东西帮助你,如果有疑问可以追问,我们互相学习,(*^__^*) 嘻嘻……~

芣苢诗经 第7篇

芣:读 fú【芣苢】古指车前草。出自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藟:藤草;葛类蔓草名 南有樛木,葛藟虆之。——《诗·周南·樛木》 葛藟虆于桂树兮。——《楚辞·九叹》 这是两个字的出处,但它们似乎从未出现在一起组成词组过。 有些人网名就叫这个,但我估计她也未必知道这俩字在一起有何寓意。

芣苢诗经 第8篇

fu二声 yi三声
音和"服,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