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小故事 (杜牧《清明》改编的故事)
杜牧的小故事 第1篇
杜牧《赤壁》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赤壁:赤壁山,在今湖北嘉鱼县东长江南岸。当年曹操渡江攻吴,在赤壁被周瑜打败。这首诗感慨当年获胜是由于正好碰上了一阵东风,否则曹操完全有可能胜利。
折戟:折断了的戟,之战争留下来的残旧兵器。
铁未销:铁还没有完全烂掉。
将:拿。
认前朝:认识到是前朝得遗物,同时也包含着要认识前朝的经验教训的意思。
不与:不给。
周郎:周瑜。当时很年轻,所以称周郎。
铜雀:台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曹操所建,供歌舞宴游的场所。上有楼,曹操置妻妾于其上。楼顶立有高丈五的铜雀,故名。
二乔: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古诗今译】
一把折断了的兵器沉没在泥沙之中还没有腐烂销尽,捡起来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上的战火和刀光剑影。倘若当年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周瑜怎么能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恐怕就连大乔和小乔两位东吴美女也将被曹操深锁铜雀楼,春恨无限了。
【赏析】
杜牧(公元803-约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即今属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使,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官。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杜牧和李商隐是同时代人,都有着强烈的政治理想。杜牧比李商隐的遭遇稍微好一些,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他的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作品有《樊川文集》。
本篇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借古战场遗物——沉沙的“折戟”——咏叹历史,抒发现实情怀,感概曹操兵败赤壁实则天不作美。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作开篇以一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在赤壁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把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江底泥沙之中,经历了六百多年水土侵蚀,尽然没有腐烂销蚀掉,经过一番“磨洗”,原来是赤壁战役中留下的遗物,着难免不引起是人的吊古伤怀之情。周瑜借助东风之势打败曹操八十万水兵的刀光剑影仿佛就在诗人的眼前闪现。这应该是诗人抒发感概之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诗人的议论,也是一种假设,如果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那么周瑜就不会战败曹操,“二乔”就会成为曹操的战利品,深锁铜雀楼,供曹操享用。换言之,就是说当时从军事实力方面看,周瑜根本就不是曹操的敌手,之所以胜了曹操,那是因为老天作美,为周瑜提供了风向之便。是对周瑜的嘲讽,也是借以抒发个人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感慨。
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是本篇的一大特点。
杜牧的小故事 第2篇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杜牧的小故事 第3篇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他在扬州其实很不得志,因此只能跟青楼女子混在一起,以排解心中的愁烦。
我们高三的老师说他很风流的:)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的小故事 第4篇
无
杜牧的小故事 第5篇
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一天,转忧为喜,以表寸心;最后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汤,特备‘诗宴’.正在犯难之际,几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诗会友;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杜夫人着急万分杜甫诗宴
肃宗乾元二年,面带笑容地对夫人说了几句悄悄话后,上面甩着蛋白,指着第一碗菜说,鼓掌叫绝,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就请客人入座闲谈,上面什么都没有,杜甫发现灶房间尚有一把韭菜,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汤摆在桌上;指着第三碗菜说,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指着第二碗菜说,杜甫弃官回家.”正当客人有些莫名其妙之时.第一碗是炒韭菜,深感荣幸,上面放着两个蛋黄,杜甫拿起筷子,上面还漂着几片洁白的蛋壳、两个鸡蛋和一大盘豆腐渣:“诸位光临寒舍.杜甫生活贫穷.
杜甫对客人抱拳说;指最后一大碗汤说.此时客人才恍然大悟,居住在成都草堂,不知所措,立刻如获至宝.
时隔不久,这叫“两个黄鹂鸣翠柳 ”,这是“ 一行白鹭上青天 ”,实在拿不出好一点的饭菜来招待客人
杜牧的小故事 第6篇
有哪些由古诗编成故事的300字作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的这一天,天灰蒙蒙地下着细雨,我走在离家乡很远的路上,想着自己已经过世的亲人,心里万分哀伤.我想去酒家里喝一点酒来解我心中的哀伤、悲痛、烦乱、低落,于是,我去问路边的牧童:“请问,这附近有没有酒家呢?”只见牧童伸出手来,指向那杏花林后面隐隐约约的村落.我走了过去,白色的杏花让我看了十分地欣慰,我走到了那一个村子,看到了一个酒家,进去后我喝了很多酒,一直相信酒可以解烦,十分希望今天也成功.我喝酒足足喝了三个时辰,我的心情开朗了起来.这时太阳出来了,我的心情更加象往日一样了.
我由衷地感叹:“今年的清明节,我真的是前哀后喜,多谢了这些酒!”
雨过天晴后,一切的事物都变得清新、明亮了.小草上的灰尘都被雨珠洗干净了.花儿发出那甜甜的花香,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切都变了.
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踏青、除尘的好时节,其名字也正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的意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小诗.祭奠亲朋,在这个传统的日子里年复一年.
又是一年的清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奶奶的墓前为奶奶扫墓.在奶奶的坟前,献上鲜花,希望奶奶能知道我们的思念,也希望能得到老人祝福.
也有许多人们去烈士墓园祭奠瞻仰那些死去的烈士,以寄托对他们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以此勉励自己的子女学习他们的精神.
还有许多人拿着铁锹带着小树苗,到指定的地点义务植树,希望为自己的生活添枝加绿,更希望能为子孙营造出绿色的生活环境.
清明节其实并非简单的扫墓,缅怀故人那么简单,还有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生命的寓意.清明的节日精神讲究“生死并至”,就是说生与死同样重要.活着的人缅怀故人时,纪念并感恩;亲近自然,在春意盎然的欣欣向荣之中汲取生命的力量.
清明节的风俗是丰富有趣有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插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杜牧的小故事 第7篇
有一天,杜甫又缠着姑母讲故事。姑母说: “咱们杜家出过许多名人,晋朝著名大将杜预(他的故事,请看本全书第12集)就是我们的第十三代远祖。他打仗有勇有谋,为朝廷立过大功。百姓们还编歌谣称赞过他呢!” “真了不起!”杜甫翘起大拇指称赞道。 “你爷爷(杜审言)是个有名的诗人,他写的诗,受到过皇上的奖赏,人们都夸他是个才子。” 这些故事给杜甫很大鼓舞。他刻苦读书,好学苦练,七岁的时候,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咏凤凰》。有一天,他把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拿给父亲看,正巧有两位客人来访。他们也很有兴致地看起来。 “如此佳作,就像出自班固、扬雄(都是汉朝著名的文学家)的手笔呀!”客人们看完后说。 从这以后,这两位客人经常向人们夸奖杜甫,还带他到精通音律的人家做客,听当时著名的宫廷乐师李龟年的绝妙音乐。这对他的影响很大。杜甫一生写诗都十分讲究技巧,反复推敲,“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牧的小故事 第8篇
展开全部
杜甫抑郁成疾,死在破船上,自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