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第1篇
是《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第2篇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第3篇
明妃曲
(其一)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赏析】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居然有人作考证,说蔡文姬是被俘,可赎;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赎了;真是腐儒。不过,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说“昔日画图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赎”,讽刺得痛快。此人大约是清代的蔡尚翔。
明妃曲
(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赏析】
郭老(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所谓诗祸,当然是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联。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为王安石辩护的人也只好说,“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专指男女关系,无关君臣之义。我想,王安石这里所说的恩,确是指男女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也可说,此语即对前一首所提问题的答案,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这思想非常近代化,有资本主义萌芽味道。不过,男女关系也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例如我们在大批判中就是这样,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还有,王安石这诗的结尾是错误的。曾经拜访过明妃的青冢,而明妃的“哀弦”却并未“留至今”(留下的是词)。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第4篇
第一部表达王安石恋国、忧国的情感,第二部表达王安石爱国、悲己的情感.
王安石《明妃曲》在艺术上颇堪注意之处,是对王昭君形象的刻画.第一部分中描绘王昭君的美貌,不在其面容、体态上穷尽笔力,而是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得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这样就写出了呼吸可闻、音容毕现的活生生古代美女形象.第二部分,着重写王昭君的内心情感.前人于此,往往以抒写昭君的哀情、怨情和渲染悲剧气氛为重点,而此诗除描写其身世可悲之外,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与推己及人的善良心肠.这样的王昭君,就不惟可悲,而且可敬.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第5篇
明妃曲二首
宋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昭君的故事经过历代传诵,内容越来越丰富: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毛延寿的,有讥讽汉元帝的王昭君的故事经过历代传诵,内容越来越丰富: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毛延寿的,有讥讽汉元帝的……但王安石的这首诗别出心裁 , 独辟蹊径 , 因而影响颇大 , 当时文坛名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都有和作。
《明妃曲》作于宋嘉祐四年,王安石时任江东提点刑狱。此时的他有际遇不佳,不为人知重的感叹,遂写下寄寓深远的《明妃曲》四年,王安石时任江东提点刑狱。此时的他有际遇不佳,不为人知重的感叹,遂写下寄寓深远的《明妃曲》 。
第一首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第一首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 枉杀毛延寿” ” 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分进一步写明妃之美不仅在意态,更在心灵,她年年盼望都落了空。明妃的意态美、心灵美均遭埋没,这是人生最大的失意,而其责任全在君王,不论万里毡城的悲剧,或是咫尺长门的悲剧,都是他们造成的。这就深入揭示出明妃悲剧的根源。第二首诗描写昭君出嫁匈奴的情景,昭君虽然得到了很好的礼遇,但她始终不舍那份爱国思乡的情怀。明妃一借琵琶以寄情,二看飞鸿以望乡,可见她的心仍在汉而不在胡。青冢纵已荒芜,而昭君怨曲依然流传至今便是一个明证。可见明妃的情感超越了个人的得意失意,而有着更加深厚的内涵。
然而“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句进一步强化了第一首诗的意思:劝慰昭君还是要好好待在胡国,不要留恋汉朝,因为嫁到塞外给胡人也不见得比终老汉宫更不幸。进一步强化了第一首诗的意思:劝慰昭君还是要好好待在胡国,不要留恋汉朝,因为嫁到塞外给胡人也不见得比终老汉宫更不幸。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昭君一出场,泪湿春风,低回顾影,满含悲戚,自己也觉得“无颜色”。然而即使如此,尚且惊得“君主不自持” 写昭君的美却从她的名句赏析且惊得“君主不自持”。写昭君的美却从她的“不美”之时落笔。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眼泪和悲哀消减了她的容光,她会更加美丽动人。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汉元帝由于失去了平生从未见过的绝代美女而勃然大怒,他把愤怒一股脑儿倾泄到画师毛延寿的汉元帝由于失去了平生从未见过的绝代美女而勃然大怒,他把愤怒一股脑儿倾泄到画师毛延寿的身上 , 杀掉了毛延寿 。 汉元帝的昏君形象寥寥几笔就被勾勒得惟妙惟肖。接着作者轻轻一笔点出:像昭君这样的美人,任何画家的传神之笔都是拙劣的、无法描绘的,所以杀掉毛延寿实在是一大冤案。作者明则为毛延寿伸冤,实则暗讽了当今统治者的无能。作者明则为毛延寿伸冤,实则暗讽了当今统治者的无能。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家人传来话说 : 好好在匈奴国生活吧 , 不要再痴想了! 想当年阿娇倍受宠爱,被打入冷宫后,虽与皇帝近在咫尺,也不能再见一面。你惦记汉朝,即便你在汉朝,也还不是失意?想当年阿娇倍受宠爱,被打入冷宫后,虽与皇帝近在咫尺,也不能再见一面。你惦记汉朝,即便你在汉朝,也还不是失意? ——该失意的,在南北都一样,别老惦着“塞南”罢。诗人借家人劝慰的决绝之词,揭露了朝廷的黑暗,宫廷的冷酷,抒发了人生失意的感慨。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汉朝对你的恩情其实很淡薄,还不如胡人待你好,明白你心意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心灵相知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汉元帝不识明妃意态,遣明妃去“和番”,这是汉恩之浅,匈奴迎娶,出动毡车百辆,再加以殷勤劝酒,这是胡恩之深。所以作者劝慰昭君还是要好好待在胡国,不要留恋汉朝,因为嫁到塞外给胡人也不见得比终老汉宫更不幸。
-----------------------------
主题分析
首先,此诗借昭君故事寄托人生失意的悲哀,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影响深远。其次,此诗从为毛延寿翻案入手,把讽刺的矛头指向封建帝王,见解深刻。
艺术特色第一,作品虚实并举,刻画了一个气韵生动的王昭君形象。泪湿春风,低徊顾影,著衣、寄雁四句是正面实写;第四、六句是侧面虚写。第二,翻案大胆,议论精警,显示出作者的独立见识和敏锐思想。第三,本诗并未作步步相连的平铺直叙,而是将不同时空中的图景剪辑在一起。 全诗具有古体叙事诗的鲜明特色,采用叙述、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内心活动,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形象,议论精辟,充分体现了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细细全诗具有古体叙事诗的鲜明特色,采用叙述、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内心活动,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形象,议论精辟,充分体现了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细细品读,能让人感受到其中深刻的人生韵味。 在众多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作品中,王安石的《明妃曲》立意别致,堪称佳作。前人作品中,多把昭君的出塞和亲视为悲剧,落笔处不是批判画工毛延寿对昭君形象的丑化,就是描写昭君在塞外的思乡念国,顾恋君恩 。 而王安石的这两首诗抛开旧见,把昭君出塞的原因直接归咎于汉元帝的昏庸无能。《明妃曲》借咏叹历史人物王昭君的遭遇,对历代封建王朝扼杀人才表示不满,也抒发了作者自己被排斥,不为仁宗所重视的愤慨。
-----------------------------------
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追问,我会第一时间回复您的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第6篇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
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归迟。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残菊
黄昏风雨打园林,
残菊飘零满地金;
折得一枝还好在,
可怜公子惜花心。
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
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
蒙蒙吹湿汉衣冠!
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
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栏杆。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
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
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
郊行
柔桑采尽绿阴稀,
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
如何勤苦尚凶饥?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
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
一枰何处有亏成。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
孤城画角,
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
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
无奈被它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漫留华表语,
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
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
回身却望塞南流!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题西太一宫壁
柳叶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
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所录的诗词太多,你具体说一下哪几首诗看不懂,需要说明,我再告诉你详释!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第7篇
作品赏析 首两句写明妃(王昭君)嫁胡,胡人以毡车百辆相迎。《诗经》上有“之子于归,百两(同‘辆’)御(迎接)之”的诗句,可见胡人是以迎接王姬之礼来迎明妃。在通常情况下,礼仪之隆重,反映恩义之深厚,为下文“胡(恩)自深”作了伏笔。其中“皆胡姬”三字,又为下文“含情欲说独无处”作伏笔。 关于明妃对此的反应,诗中写她“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昭君辞》中也说:“情语既不通,岂止肠九回?”他们意思是说明妃与胡人言语也不通,谈不上“知心”,所以哀而不乐。 王安石通过在诗中突出一个细节描绘来表现明妃的“哀”情:明妃一面手弹琵琶以“劝胡”饮酒,一面眼“看飞鸿”,心向“塞南”。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刻画了明妃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接着,他又用明妃所弹的琵琶音调,感动得“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听者被感动到这个地步,则弹者之内心痛苦自不待言。“哀弦”之哀,是从听者的反应中写出的。 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的描写;末四句则是进一步加以分析、议论。这四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汉恩自浅胡自深”——明妃在汉为禁闭于长门中的宫女,又被当作礼物送去“和番”,所以“汉思”是“浅”的;胡人对她以“百辆”相迎,“恩”礼相对较“深”。这句讲的是事实。第二层讲“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讲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该乐而不哀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就接入第三层:明妃在胡不乐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当时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之所以与常情不同,是因为她深明大义,不以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而况胡人也并非“知心”。四句分三层,中有两个转折,有一个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跳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及其“眼孔心胸大”处(方东树《昭昧詹言》)。南宋初,范冲“对高宗论此诗,直斥为坏人心术,无父无君”(李壁注解中的话,此据《唐宋诗举要》转引),完全是没有懂得此诗。范冲是范祖禹之子,范祖禹是一贯反对新法的人,挟嫌攻击,更不足据。其实王安石这样描写明妃,这样委曲深入地刻画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义,恰恰是可以“正人心,厚风俗”的,在当时是针对施宜生、张元之流而发的,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这两首《明妃曲》体现出王安石注意刻画人物的特点,从描绘人物“意态”,到解剖人物心理,有渲染,有烘托,有细节描写,相当于是把写小说的一些手法用入诗中。而在“用笔布置逆顺”及“章法疏密伸缩裁剪”等方面,则又是把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技法用来写诗。这样,就使诗歌的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诗歌的表现能力更强。由于两者结合得较好,故虽以文为诗,而形象性并不因之减弱,此诗末四句以形象来进行议论,即其明证。王安石既以小说手法与古文笔法来写诗,读者也就应以读小说、读古文之法来读它,才能读懂诗。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第8篇
元日 梅花
爆竹声中一岁除, 墙角数枝梅,
春风送暖入屠苏. 凌寒独自开.
千门万户瞳瞳日, 遥知不是雪,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为有暗香来.
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 上一篇:海底两万里摘抄50字 (海底两万里推荐50字)
- 下一篇:网上开店哪个平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