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知识

综合知识

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 (河中石兽)

清心 2024-04-30 21:07:33 综合知识

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 第1篇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干:河边。 ②圮(讲):倒塌。 ③阅:经历。 ④设帐:设立讲坛。 ⑤柿:木片。 ⑥河兵:水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⑨盖石性坚重 ④求之下流,固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是非木柿 如是再啮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 C. 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果得于数里外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2分) 1.(4分)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⑧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 ④本来 。 2.(2分)B(本题要认真审题,注意意义和用法两项都要相同,只有B符合。) 3.(2分)(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 4.(2分)示例: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只答要重视实践得1分。)

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 第2篇

《河中石兽》 讲述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 第3篇

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 第4篇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翻译成“被”;
(2)众服为确论。为:认为;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为:表判断,是。

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 第5篇

1.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众服为确论 认为 。 必与石下应水处啮沙为坎穴 变成。 2.D ABC的之都是代词 D是‘的’ 的意思。 3.B 1.2是指事情 2.4是指石兽。 很高兴为您解答,祝您开心。望采纳 谢谢。..........................

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 第6篇

1、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 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2、讽刺一些人对于许多自然现象或其它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臆断。 3、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所以表面的体现,不能代表全面,不要以点带面,而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做出客观的评价;也不能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要透过物质现象去看事物的本质,

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 第7篇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论语》十二则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虽有嘉肴 河中石兽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说明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深思熟虑,不能光看表面而盲目的去相信,要根据情况来看待问题

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 第8篇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
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
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13.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14.D
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