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生的信义语录 (信义兄弟颁奖词)
尾生的信义语录 第1篇
《庄子.杂篇.盗跖》说“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粱柱而死。”用尾生来比喻诚实守信的人!
尾生的信义语录 第2篇
这是《庄子》中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据说,他们约定的地点叫蓝桥。尾生所抱的梁柱,也和他一道成为守信的标志。
另一版本: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320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没来,尾生为了不失约,水涨桥面抱柱而死于桥下。
尾生的信义语录 第3篇
尾生之信 [ wěi shēng zhī xì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wěi shēng zhī xìn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出 处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尾生的信义语录 第4篇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是《庄子》中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据说,他们约定的地点叫蓝桥,水崖之蓝桥,多美的意境。 还记得求学时,古文老师很动情地讲了“尾生之约”的故事后,我们却不约而同笑起来。老师脸色略变,也没说什么,只轻轻叹了一口气。瞬间大家的笑声僵住了,那声叹息里分明隐藏着些许苦涩。 相对于“牛郎织女”和“梁祝化蝶”,“尾生之约”更加感动我的内心。我曾在一次席间讲述这个故事,话音刚落,一女孩就抢着说,尾生真是一个大傻瓜!举座皆笑。我无言以对,不能怨怪他们,在这个社会上,假如真的像尾生一样,几乎没人会为他的傻瓜质疑。后来,我再也不讲这个故事了,我怕人们一次又一次亵渎了尾生的信念。 在现代人眼里,尾生无疑是过时而迂腐的,他只知道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说好了就一定要践行,他只奉行“一诺千金”。这既是他的坚守,也是他的浪漫。精明的现代人经历的是太多的许诺和太多的违约;见得太多的,是昨天还对天发誓“海枯石烂心如铁坚”的痴情人,就成了今天这个“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负心者。有一首歌唱出了现代人的浮躁:“不必费心的彼此约束 ,更不需要言语的承诺;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 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而一个小小的尾生仅凭坚守那个或海誓山盟或漫不经心的约定,“抱梁柱而死”名留青史,似乎显得那么另类而离经叛道。尾生的故事起初是盗跖作为反面例子讲给孔子听的,“尾生溺死,信之患也。”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历史的变迁,才有少许人渐渐认识到尾生重情守义明信的可爱与可敬。于是便有了“常存抱柱信,岂登望夫台?”的感叹,于是便有了“安得抱柱信,皎月以为期?”的浅唱,于是便有了“风波若未乖前约,一死何辞更抱桥。”的低吟。而今,又有几个人能够记得尾生、理解尾生、欣赏尾生、愿做尾生呢? 或许,只有在时间的向度里,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故事。为一段已经开始、不断延续而且渐渐成为虚无的时间所裹挟,尾生无所适从。与其说他无法面对未来,不如说无法面对过去。在尾生的等待中,被等待的女子身份渐渐改变——由情人变成一个可以证明他曾经等待过的人。而这个证人久久不来,这时上涨的河水,也许正合他意。虽然他对这个女子可能是一相情愿的单相思,明知她不会赴约。虽然他不是抱定必死的念头而来的,现在死却未必不是一种完美结局,因为他越来越想以死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坚贞。苏秦说“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杨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不妨理解事已至此,尾生必须完成一种自我观照,而我们称之曰信。对尾生来说,信是结果,不是动机,在桥下的他孤独无告,信,成了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了。 用生命的代价,捍卫一个信念的坚挺。有人会说傻瓜,似乎有些轻佻;有人会说英雄,似乎有些悲壮。我认为对尾生来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被爱充溢着,应该不算太悲哀。也许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完成了一种自我超度。诗人洛夫《爱的辩证》一诗最能表达尾生的心声:“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尾生之约”,中国式的蓝桥之约。尾生不仅把生命留在了这座桥下,还把自己的爱情、信念和灵魂一同埋葬在这座桥下。对于这样凄美绝伦的故事,但愿我们不能只留下一声叹息。 怀念尾生 劳燕知倦相与归,可怜尾生犹抱柱.
尾生的信义语录 第5篇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尾生的翩翩少年,与他心仪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因故未能赴约。后来天降大雨,河中涨起了洪水,而他仍恪守信约,坚持不走,抱着桥中石柱,直至溺死。水退后,姑娘匆匆赶来,见此情景悲痛不已,也殉情而死。这个故事在《史记·苏秦列传》和《庄子》中都有记载,后《国策·燕策》曾写道:“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也。”诗人李白的《长干行》一诗中也有云:“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均赞颂了坚守信约的精神。 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就在陕西蓝丁厂弛断佾登崇券搐猾田县的兰峪水上,叫做“蓝桥”。从此之后,人们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古老的蓝桥早已毁圮,在在古蓝田关驿不远处有一巨石,上刻“抱柱处”三个隶书大字,记载着这段凄美的爱情传说。
尾生的信义语录 第6篇
尾生之信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ěi shēng zhī xìn,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庄子·盗跖》和《史记·苏秦列传》均有记载。
成语资料
【押韵词】金吾不禁、披发左衽、逼人太甚、平易逊顺、反躬自问、背水为阵、充类至尽、危言竦论、矢口否认、遁逸无闷[1]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盗跖》
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2]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尾生一生特别信守诺言,只要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一天他与一个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梁下相见,该女子没有按期来。突然天降暴雨,水漫到他的腰间,他还是痴心等待,信守他的诺言,结果水把他淹死了。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示例
好恶失其宜,是非乱其真,虽有尾生之信,曾子之孝,吾弗贵也。 《二程全书·粹言二》
尾生的信义语录 第7篇
任务占坑
尾生的信义语录 第8篇
宋·陆游
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