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翰笙【阳翰笙的解释阳翰笙的解释是什么】
阳翰笙的解释阳翰笙的解释是什么
阳翰笙的词语解释是:阳翰笙(1902年11月2日—1993年6月7日),原名欧阳本义,出生于四川省高县,中国内地作家、编剧,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阳翰笙的词语解释是:阳翰笙(1902年11月2日—1993年6月7日),原名欧阳本义,出生于四川省高县,中国内地作家、编剧,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阳翰笙(1902—,四川高县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中共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总支书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和第四军政治部秘书。参加过南昌起义,任二十四师党代表,起义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后从事革命文艺工作。曾任全国文联党组书记兼副主席、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党组书记、副会长。阳翰笙,编戏剧家、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四川高县人。1927年年底参加创造社。1928年初起陆续发表小说,并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文艺理论的文章。阳翰笙(1902—,现、当代剧作家、文艺活动家。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笔名有杨剑华、华汉、阳翰笙等。1902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高县。1918年至1922年在四川叙府联成都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接受了“五新思潮的影响,组织过反封建的学生运动。
阳翰笙的个人经历
阳翰笙(1902—,现、当代剧作家、文艺活动家。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笔名有杨剑华、华汉、阳翰笙等。1902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高县。1918年至1922年在四川叙府联成都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接受了“五新思潮的影响,组织过反封建的学生运动。1932年,“左联”成立了电影小组,阳翰笙写了电影剧本《铁板红泪录》、《中国海怒潮》等,是中国电影最早反映革命斗体现反帝反封建要求的作品。1936年底,阳翰笙创作了第一个话剧剧本《前夜》,较早以文艺样式提出了反内战、反投降的问题。1937年秋,阳翰笙奉中共长江局之命,在文艺界从事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欧阳继修:本名阳翰笙(1902-1992年),原名欧阳本字继曾用华汉等笔名。四川高县人。黄埔军校教官,党支部书记。解放后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全国文联副主席。文革中与周扬、夏衍、田汉同时被打为文艺界“四条汉子”,被囚禁9年。1979年恢复文联副主席,主持文联日常工作。
四条汉子的阳翰笙
“四条汉子”的称谓,源自鲁迅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指阳翰笙、田汉、夏衍、周扬四人。上世纪三十年代,他们四人都是上海临时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成员。1934年开始,在上海的中央局和江苏省委遭到破坏,“文委”失去了上级领导,也失去了同中央的联系;到1935年2月阳翰笙、田汉被捕后,“文委”只剩下了周扬和夏衍,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周扬担任了“文委”书记。
阳翰笙的生平经历过哪些动荡?
1927年到上海,加入创造社,开始了文学事业。革命经历决定了他的文学创作与革命政治斗争的紧密联系。1928年至1933年从事左翼文艺运动的领导工作,曾先后担任”左联”、”文总”党团书记和中共中央上海局文委书记,是”左联”、”左翼文化总同盟”中的中共负责人之《三毛流浪记》是阳翰笙根据张乐平连环画《三毛》改编。赵明、严恭导演,昆仑影业公司1949年摄制。影片反映了旧社会城市流浪儿童的生活。主人公三毛(王龙基饰)流落街头,想找工作求生存而得。流氓骗他去偷窃,他宁肯饿肚皮也不去。后来,被一位贵妇人收为养子,让他学习许多上流社会的礼节,并为他举行了一次鸡尾酒会。后到集美歌舞剧社、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任演员。随田汉等同志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参加演出《战友》、《SOS》、《梅雨》、《名优之死》等剧,并在上海、杭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电影《三毛流浪记》由阳翰笙根据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漫画《三毛流浪记》改编,由上海昆仑影业公司于1949年摄制,赵明、严恭执导。影片采用讽刺喜剧的手法,通过三毛的种种遭遇,尖锐地嘲笑和讽刺了社会的黑暗,再现了广大城市流浪儿童的不幸命运。《平原游击队》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阳翰笙在中国现代革命戏剧史上的地位如何?
阳翰笙是中国现代革命戏剧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之他的文学生涯最早开始于小说。代表作是《深入》、《转换》、《复兴》等三个中篇构成的长篇小说《地泉》,力图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地表现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斗争。阳翰笙既是抗日时期在文艺统一战线中代表左翼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领导戏剧电影界抗日救亡运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剧作家。他的剧作以历史剧为主,在当时的历史剧作家中,他以革命政治倾向的鲜明性而引人注目。在创作方法上,与郭沫若不同,他是一位恪守现实主义方法的创作家。这年冬天起,进步的话剧力量连续举办了重庆雾季演出。阳翰笙当时兼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室他团结了许多电影演员参加话剧演出活动。同时,还参加组织了历史剧民族形式问题和建立现实主义演剧体系等讨论,批评后方戏剧运动中的不良倾向。编戏剧家、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以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从事电影文学创作而蜚声文艺界。在上海大学的一段求学经历,则成为他人生旅途的重要篇章。阳翰笙早年在四川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李硕勋等参与组织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
阳翰笙的代表作是什么?
历史剧《天国春秋》(1941年)是阳翰笙的代表作,也是现代历史剧优秀作品之阳翰笙既是抗日时期在文艺统一战线中代表左翼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领导戏剧电影界抗日救亡运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剧作家。六幕历史剧《天国春秋》(1941年)是阳翰笙的代表作,也是现代历史剧优秀作品之阳翰笙既是抗日时期在文艺统一战线中代表左翼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领导戏剧电影界抗日救亡运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剧作家。阳翰笙,生于1902年,四川高县人,主要作品有历史剧《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话剧剧本《塞上风云》、《草莽英雄》等,出有《阳翰笙选集》。他的代表作中国6幕历史剧《天国春秋》,1941年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首演。代表作是《深入》、《转换》、《复兴》等三个中篇构成的长篇小说《地泉》,力图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地表现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斗争。阳翰笙创作的《三毛流浪记》的电影剧本,尽管运用了三毛漫画提供的许多情节,但还是一个严肃的正剧。后经过编导委员会讨论、研究,大家认为这部影片应该搞成喜剧形式,尽可能与漫画风格相接近。但此时阳翰笙已经离开上海,便由陈白尘代为修改;不久陈白尘也离开上海,又交给李天济修改。
感谢您选择阅读本文。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