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惜春人物分析 (贾惜春人物分析600字)
红楼梦惜春人物分析 第1篇
一、贾惜春比较有才华,她能绘画,曾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行乐图》。她虽不工诗,但也参加了诗社,雅号“藕榭。
二、她性格孤僻,在大观园中,与她交厚的都是些出家人,第7回中就提及她经常与小尼姑智能儿交往,还戏言要剃了头做姑子去。她的孤僻是与妙玉志趣相投的内因。这主要是因她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
三、她逃避现实,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头入画因私传东西受到遣责,这时惜春不但不为入画辩解讨情,反而催促道:“或打,或杀,或卖,快带了她去。”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又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给你们教坏了我!”大嫂子尤氏说她是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实际上她只是逃避现实,以求个人的精神解脱而已。
四、贾惜春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最后的结局是进入栊翠庵为尼。
红楼梦惜春人物分析 第2篇
贾惜春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薛宝钗是一位冷美人。她有病时服的是一种配方极为特殊的“冷香丸”。她虽然才貌不减黛玉,“任是无情也动人”,却是礼法自持,决不让感情战胜理智。其实,薛宝钗的心并不冷,除了金钏之死中她的那些表现,她也时有富于同情的表现。譬如她给史湘云出主意办诗社,从自己家里拿出几大篓又肥又大的螃蟹来,解决了史湘云的难题。其中看不出有什么贪图,惟一的动机便是同情。她又把史湘云在家作活儿作到半夜三更的情况告诉袭人,让袭人不要再求史湘云作活儿了。又譬如薛宝钗对邢岫烟的种种帮助,也都是出于一种同情。所谓“冷美人”,所谓“无情”,恐怕主要是指薛宝钗在爱情方面,表现得比较理智。如果就是否具有同情心而言,四姑娘惜春倒是一位真正的“冷美人”。
小说一直到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以前,还没有看到有关惜春的“加力”的描写。
我们只注意到,惜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过,以后要剃了头和智能一块儿当姑子去。另外,惜春会画画。巧姐以外,惜春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小的一“钗”,她在警幻仙子的册子上也是挂了号的。我们从册子上知道,惜春最后的结局是“缁衣顿改昔年妆”,“独卧青灯古佛旁”。作者对于惜春的悲惨结局怀有深刻的同情,可是,这种同情并不影响作者同时又写出这位四姑娘的冰雪一般的绝情。
惜春的“冷”在抄检大观园的突发事件中暴露无遗。风姐、王善保家的一行人到了蓼风轩惜春那儿,在她的丫鬟入画的箱子里发现了“违禁品”。其实不过是贾珍赏给入画哥哥的一些东西,包括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一包男人的靴袜而已。惜春开始是“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放手让来人搜查。接着,在她的丫鬟入画的箱子里发现了“违禁品”。惜春见此,更加害怕,便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我竟不知道”,是先将自己洗刷干净。“这还了得”是肯定入画问题十分严重。“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这是把入画交出去,听凭处理。总而言之,我和入画毫不相干,只要你们不来找我的麻烦,怎么处理人画都可以。多么怯懦,又多么自私的灵魂啊!多么狠心,又多么无情无义的四姑娘啊!
读到这儿,惜春已经不但使我们感到可笑,而且进一步地让人感到了她的可憎。惜春急于把入画交出去的心情甚至使来抄检的凤姐都觉得有点儿可笑,如果真是贾珍赏给入画哥哥的东西,虽然也犯了贾府的规矩,又有什么大了不起的呢。凤姐说:“这话若果真呢,也倒可恕”,“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按照贾府的规矩,奴仆的私情就是犯罪,奴仆私自收藏、传递东西也是犯罪。至于主子像贾琏那样和鲍二家的通奸,那倒是没有什么关系。
当时的情景是够入画心寒的:一边是入画在苦苦地哀求,保证东西确是贾珍所赐,一边是惜春在要求凤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好像入画是她惜春的仇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凤姐问传递的是谁,惜春便主动举报:“必是后门上的张妈。”惜春甚至要风姐当场把入画带走,凤姐当然不肯。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惜春是因为胆小,因为事情突如其来,没有思想准备,所以才有这种失常的表现。作者好像惟恐读者产生这样的误解,紧接着就续上一段余波,把惜春的“冷”写得足足的。这便是尤氏和惜春的一番争执。因为人画本是宁国府那边来的,惜春先责怪尤氏“管教不严”;接着是要尤氏把人带走。最后表示,“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入画跪着哭着,苦苦哀求,尤氏和奶娘也在一边为人画说情,可惜春小小年纪,竟生就一副铁石心肠,难怪她后来能出家。她不管人画从小伏侍她一场的辛劳,也不顾嫂子尤氏的情面,竟是执意要将人画扫地出门。
惜春不但不要入画,而且还扬言宁国府那边也不去了,因为她“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惜春说得十分明确:“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惜春承认自己心狠,但她有她的理由:“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惜春自以为是大彻大悟,其实是自欺欺人。她的理论应该改作“本是自私汉,才作狠心人”。
“这些姊妹,独我的丫头这样没脸,我如何去见人”,这才是她撵走入画的真正动机。难怪尤氏说她是一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真是大观园里名副其实的冷美人。令人深思的是,作者对于惜春的绝情并不是完全否定的。所谓“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意思是说,不下狠心断绝世间的种种感情纠葛,便不能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作者并不因人废言,他一面不动声色地写出惜春的“心冷口冷心狠意狠”,一面又肯定“不作狠心汉,难得自了汉”。因为作者的描写极客观,所以给读者的印象,这种“狠心”完全是社会逼出来的。这一回的回目第二句是“矢孤介杜绝宁国府”,就是一种肯定的口吻。
作者同意这种“大彻大悟”的态度也可以从脂评中找到证明。抄检大观园的这一回,针对惜春的绝情,有脂评说:“惜春年幼,偏有老成练达之操。”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宝玉的出家。宝玉的出家也是非常绝情狠心的行为。尽管可以说宝玉的出家是一种反抗,但对于宝钗、袭人,对于王夫人、贾政来说,又是一种多么绝情、多么狠心的行为啊!所以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宝玉的一句话“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处有脂评曰:“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忍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看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
红楼梦惜春人物分析 第3篇
贾惜春是贾府的四小姐,生得“身材未足,形容尚小。”其长姐贾元春,二姐贾迎春,三姐贾探春。其中“元”、“迎”、“探”、“惜”暗含“原应叹息”之意,揭示了她们后来的悲惨命运。她由于年龄较小,在书的前半部还看不出性格和思想。给人印象较深的是:她能绘画,曾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行乐图》。她不工诗,但也参加诗社,在李纨的邀请下负责“誊录监场”,雅号“藕榭”,因为她在大观园中的卧房名为“藕香榭”,来人未进藕香榭的门便能感到一股温香拂面而来。但作者预示了她后来是“独卧青灯古佛旁”出家为尼了,关于她后来的举动,清人王雪香在《石头记论赞》中曰:人不奇则不清,不僻则不净,以知清净法门,皆奇僻性人也。惜春雅负此情,与妙玉交最厚,出尘之想,端自隗始矣。是的,在大观园中除邢岫烟外与她交厚的都是些出家人,如妙玉、智能儿等。她的孤僻是与妙玉志趣相投的内因,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头入画因私传东西受到遣责,这时惜春的表态不但不为入画辩解讨情,反而催促或打,或杀,或卖,快带了她去。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又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给你们教坏了我!”。这些说明了惜春已由极端个人主义发展到了“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实际上她只是逃避现实,以求个人的精神解脱而已。“勘破三春景不长”促使惜春最后落发为尼的是目睹贾府的衰败,于是按作者的安排她走上“了悟”的道路以求躲过“生关死劫”,最终也仍是归入薄命司了。在第四十回,刘姥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众人都笑了,她离了座位,拉着她奶姆,叫揉一揉肠子。这是她唯一一次撒娇。可见她也有她的可爱之处。
红楼梦惜春人物分析 第4篇
她是四姐妹最小的一个. 她的意义主要在于她的结局,出家作尼姑了.她出家的原因是她的三个姐姐一生的遭际给她投下的阴影所致,她感到,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人,有地位的,没地位的,精明能干的,懦弱无能的,都无一能逃脱厄运,于是她对现实完全失去了信心,产生了悲观厌世思想.她以"三春景不长"为鉴,最后抛弃了"绣户侯门"削发为尼
红楼梦惜春人物分析 第5篇
出家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惜春小评 “原应叹息。”“原”总领下文——贵妃的领袖地位;“应”多理性而少感情——迎春的传统与懦弱;“叹”——中心词语,探春对家庭破败的深刻意识与深沉感情;而“息”——大事已去,煞尾的音节,余韵犹在,读来令人痛彻心扉。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读来有尺幅千里、意境深远之感,不愧为永远的惜春。她艰难的心路历程,是否有画中一般难以琢磨? 或许,面对难以挽回的倾褪,她走了一条多少人用悲叹走过的路。在她之前的八大山人、青藤、雪个,再远一点的还有更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人或为皇室后裔,或为山野之人,但他们对一种秩序的破灭总有一种清醒的认识,然而他们超脱世俗的悲情,使他们的笔底山河一样具有破败萧条之美。八大山人等人,他们的画笔下流露出的是一种震慑力,秃鸟,怪石,以极端的丑来嘲弄破灭的现实。然而,八大山人不会忘记,他的真实姓名叫——朱耷。他是明朝皇室的后代。同样,惜春也不会忘记,她的全名叫——贾惜春。对旧有秩序的感情上的留恋,那是他们最后的存身之所;对国家、家庭的爱,同时也是一种对责任的蔑视——或者说无法尽到责任,所以选择逃避,但逃避了之后,却还是逃不开那种对旧有秩序的感情的羁绊。于是,在山河飘零之际,他们用画笔记录下了岁月的流逝,与美的脆弱。一个王朝的背影,正是他们心灵的“山水横拖”,笔底的楼台高起。不知他们心灵的画布上,有几寸尺幅千里、有几重意境深远! 说到这里,不妨荡开笔说一说绘画技法与王朝末世之事,尽管笔者水平很低,不免让诸位见笑。或许,大家都不会忘记,北宋王朝的覆灭,金兵的入侵,与《满江红.怒发冲冠》深沉悲凉的曲调。但是,大家是否还记得,《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瘦金体(一种字体)、皴染法? “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北宋院诚鲜二术,南唐法从弗多皴。当惊常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 )不自思为臣者,尔时调鼎作何人?”这是《千里江山图》的题诗,作者可能是蔡京。千里江山,只是,不久便被蹂躏得疮痍满地。尽管这样,北宋的青绿山水画水平已经达到了顶峰,而《千里江山图》作为青绿山水的奇葩,也就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贾惜春的千里江山是?她的家庭?她的绘画?还是她向往着的宗教殿堂?我们无从得知,只知她的青春与美貌在黄卷青灯间消耗殆尽。 北宋,那个末代的王朝,在绘画技法上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皴法的运用。名目繁多,如鬼脸皴、蟹脚皴等,一时难以说全。然而,这也是那个时期绘画技巧的一大缺点——皴法的运用过于生硬、死板。一个王朝的背影,在绘画技巧上,也留下了如此这般的痕迹。 这样做作的技巧,想必惜春是不会用的。这个充满灵性的女孩,素长写意山水,这在《红楼梦》中也有提到。她的清洁,原本不该世俗去玷污。然而,一个可笑而有可悲的决定作成了——让她去画大观园的图景! 这可能是她耗费心血最多的作品了。因为对旧有秩序的留恋,和害怕家庭覆灭的空虚,促使她提起画笔,作出一幅她根本就不擅长的锦绣图画。画面上的花团锦簇,掩盖不住失去灵性的死气沉沉,同时,家族覆灭的痕迹,在这幅图中可曾有体现? 最终,一个家庭,一个王朝覆灭了。而守在经院中的惜春,是否会在午夜梦回时,如梦似幻地记起,她曾经是那个已经很难想象是她的人? 无论如何,她用画笔收住了,属于她的千里江山。 最后,用笔者曾经写过的咏《千里江山图》诗作为结尾: 半壁寥寥半壁沉,亦难二术亦难皴。横拖山水八千里,纵起苍衣万仞尘。翠意绝嚣南国梦,青烟落曳北疆魂。昨宵藕榭悲歌没,隔世高台晚照沦。力透三分风里泪,湍流一季故园心。难夺耀日春光烬,可追深情末路吟。沧海遗珠千仞立,半为黄土半为云。
红楼梦惜春人物分析 第6篇
贾惜春 《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七,画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判词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里是指惜春,《红楼梦曲.虚花语》也作了类似的提示。惜春是贾府的四小姐,生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长姐贾元春,二姐贾迎春,三姐贾探春。其中“元”、“迎”、“探”、“惜”暗含“原应叹息”之意,揭示了她们后来的悲惨命运。她由于年龄较小,在书的前半部还看不出性格和思想。给人印象较深的是:她能绘画,曾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行乐图》。她虽不工诗,但也参加诗社,雅号“藕榭”。她在大观园中的卧房名为“暖香坞”,来人未进暖香坞的门便能感到一股温香拂面而来。但作者预示了她后来是“独卧青灯古佛旁”出家为尼了,关于她后来的举动,清人王雪香在《石头记论赞》中曰:人不奇则不清,不僻则不净,以知清净法门,皆奇僻性人也。惜春雅负此情,与妙玉交最厚,出尘之想,端自隗始矣。是的,在大观园中除邢岫烟外与她交厚的都是些出家人,如妙玉、智能儿等。她的孤僻狷介是与妙玉志趣相投的内因,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头入画因私传东西受到遣责,这时惜春的表态不但不为入画辩解讨请,反而顿促或打,或杀,或卖,快带了她去。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又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给你们教坏了我!”。这些说明了惜春已由极端个人主义发展到了“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实际上她只是逃避现实,以求个人的精神解脱而已。“勘破三春景不长”促使惜春最后落发为尼的是目睹贾府的衰败,于是按作者的安排她走上“了悟”的道路以求躲过“生关死劫”,最终也仍是归入薄命司了.以佛门之花曼陀罗比作惜春,诸位认为合适吗? 贾惜春----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正册判词之七]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注释] 这一首是写贾惜春的。 1.“勘破”句——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勘,察看。 2.缁衣——黑色的衣服。僧尼穿黑衣,所以出家也叫披缁。据曾见下半部佚稿的脂砚斋评语,惜春后来“缁衣乞食”,境况悲惨,并非如续书所写取妙玉的地位而代之,进了花木繁茂的大观园栊翠庵过闲逸生活,还有一个丫头紫鹃“自愿”跟着去服侍她
红楼梦惜春人物分析 第7篇
惜春在红楼中比起其他三春,似乎形象不是那么鲜明。她年龄最小,在渐渐懂事时,亲眼目睹了三个姐姐的不辛以及贾府的败落,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这也就造成了她毫不观心他人的孤僻冷漠的性格。简单说,就是封建社会里一个为保全自己而麻木不仁选择入庵为尼的人
红楼梦惜春人物分析 第8篇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已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捡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犯了一点小错误的丫鬟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现。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对于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现实的描绘,而绝不在她们头上添加神秘的灵光圈,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因为,曹雪芹用他的艺术手腕“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同样,曹雪芹也没有按照佛家理论,把惜春的皈依佛门看作是登上了普济众生的慈航仙舟,从此能获得光明和解脱,而是按照现实与生活的逻辑来描写她的归宿。“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过的“缁衣乞食”的生活,境况也要比续书所写的悲惨得多。
惜春在贾氏四姐妹中最小,当她长大懂事的时候,贾府已日趋衰败。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上更深地感受着家庭的没落。现实的不可恋,她找不到出路,只能看破“红尘”,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的逃避现实的道路。
- 上一篇:年轻人学什么技术好
- 下一篇:形容心情起伏的诗词 (形容心情跌宕起伏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