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刘禹锡阅读及赏析 (乌衣巷刘禹锡古诗赏析)
乌衣巷刘禹锡阅读及赏析 第1篇
1.“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反映的是一种荒僻、凄清、荒凉冷落的景象 2.事实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描写燕子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抒发了作者对的沧海桑田、盛衰变化的无限感慨。
乌衣巷刘禹锡阅读及赏析 第2篇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字句浅释】
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为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朱雀桥:此桥横跨南京秦淮河,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旧日桥上装饰著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王谢:即王导和谢安。
【全诗串讲】
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曾经是来往繁忙,现在却野草花遍地乱长;
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曾聚居高门大族,今只见寂寥中夕照残阳。
旧时王谢堂前燕:往日里王谢家大宅豪门,堂前的旧时燕不辨卑尊。
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依然在一年年飞回,寻常百姓成大宅的主人。
【言外之意】
句句写眼前景、说眼前事,而仅以燕子穿越时空,自然化出今昔之盛衰、沧桑之感慨,比起直截了当地缅怀今昔、感慨沧桑来,显得技高一筹,不愧为唐诗中千载传诵的怀古名篇。
无论写还是读怀古诗词,都会让人感到人生苦短、人生如梦、盛衰更替、世道沧桑,勾起心中对人生、生命和宇宙的反思。但沿著这条反思之路走下去,最後跳出常人圈子的人却是不多的。作者是一位才思敏捷,善於思考,在诗词上有独特成就的大诗人,一生又经过诸多磨难,因此最终能跳出尘境、皈依佛门,确实并非偶然。
乌衣巷刘禹锡阅读及赏析 第3篇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
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头二句以此桥名、巷
名为对,实在是妙手天成。妙对更妙在不落痕迹地融入了诗人对世界
的感觉: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
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
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
稀疏,荒草没径了。妙处是没有尽头的,因为妙处可以改变方向和方
式,甚至把原先的妙处变作新的妙处的背景。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
燕子阅尽世事沧桑。晋朝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此,明
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诗中正是抓住燕子
有辨认和复归旧巢的本能,从有理中写出无理,从无理中隐含深理。
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旧燕,不可能那么长寿、也不可能代代相续地飞
回原地方。但诗可以凝缩时间,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它奇思独具地以
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
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
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由此写成的诗句是千古名句,由此
写出的燕子也是极有历史深度的千古名燕。这就难怪如《江南通志》
所说,人们在乌衣巷上指认为王谢故居的厅堂匾额,题上“来燕”二
字了。
乌衣巷刘禹锡阅读及赏析 第4篇
1.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 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这两句诗是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2.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
乌衣巷刘禹锡阅读及赏析 第5篇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灸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乌衣巷刘禹锡阅读及赏析 第6篇
刘禹锡的《乌衣巷》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之一,其以即小见大的手法描写贵族的盛衰变化,而后两句,千载传诵,脍炙人口。通常,这后两句诗的解释是:从前在王谢世族广厦华堂中筑巢燕子,现在则因为那些第宅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只好飞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筑巢了。此处,通过燕子迁飞筑巢的变化来反映人事变化,让人不禁感慨人世之沧桑。
乌衣巷刘禹锡阅读及赏析 第7篇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物?
答:“野草花”“夕阳斜” 反映的都是一种繁华落尽,渐现颓势的景物。(能有野草和野花的朱雀桥边,由于年久失修的荒凉,早已经冒出了野草。而夕阳则是即将走向没落的事物的象征。)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原本只在王公贵族门前筑窝的燕子飞入寻常百姓的家里,更衬托出旧时的王室的衰败与凄凉,以此感叹世事沧桑。
乌衣巷刘禹锡阅读及赏析 第8篇
乌衣巷
作者: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意思: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评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