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分享

实用分享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和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全诗)

清心 2024-05-18 09:08:19 实用分享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和赏析 第1篇

对比。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他生对此生,渲染悲凉气氛】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原来有宫人报晓筹,如今只有哗变的信号——宵柝】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原来笑牛郎织女,如今却生死相隔】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天子与平民对比,天子也不及卢家有莫愁呀!】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和赏析 第2篇

①C②C



(“夫妻别”是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三、四两句采用对比和用典,说一般民众的苦难比帝王妃嫔的爱情悲剧更惨。)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和赏析 第3篇

展开全部


〈长恨歌〉是白居易所编织的明皇杨妃之恋,并将其理想化,达到最高的美学境界。我们大可欣赏其诗情之美,不必力求其史意之真。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和赏析 第4篇

(1)李诗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长恨歌》只歌颂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意对即可)
(2)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则是将石壕村的夫妻之别与马嵬李杨之别作对比,以百姓之泪与君王之泪作对比。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和赏析 第5篇

《马嵬》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七律

类型:怀古

原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解释

空荡荡的马嵬坡下,独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深情,已然成空传说。

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当年导师寻访杨妃踪迹,想必去过此处.当年唐明皇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两人发誓,在天愿作比翼,在地愿为连理.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评析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 “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马嵬》

作者袁枚

朝代:清

体裁:七绝

类型:怀古

原文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共4首。袁枚与爱妾分别,远赴陕西,实属身不由己,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所写李杨情事,认为百姓的生离死别不胜枚举,李杨二人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

翻译

当年流传的而且又写入《长恨歌》中的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七喜相会的爱情故事,并不值得歌唱,因为人世间还有能拆散夫妻的“银河”不知有多少夫妻经受了生离死别的痛楚。相士好村里那样儿子战死而媳妇守寡,老翁逾墙而老妪应征之类夫妻诀别的情景,比玄宗和贵妃的爱情悲剧更能催人泪下,涕零如雨了。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和赏析 第6篇

马 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共4首。袁枚与爱妾分别,远赴陕西,实属身不由己,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所写李杨情事,认为百姓的生离死别不胜枚举,李杨二人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和赏析 第7篇

的都是古人的作品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和赏析 第8篇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引《长恨歌》、《石壕吏》中的故事,轻寡李杨之间的情事分别,同情百姓间的生离死别,以大讽小。同时也是在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