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分享

实用分享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征人怨唐柳中庸拼音版)

清心 2024-05-15 14:00:54 实用分享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第1篇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赏析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征夫长期守边,转战塞外不能还乡的哀怨之情。诗中虽没有一个“怨”字,但怨情自生,字字是“怨”,回肠荡气,凄楚哀婉。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一年年地驻防金河,今年又来据守玉门关,军营生活十分孤寂与单调,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相依为伴。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遥想江南已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而偏远荒凉的昭君墓地还是大雪纷飞,白茫茫的一片,那波涛汹涌的万里黄河,依旧回转曲折地环绕着沉沉黑山。 作者: 柳中庸,名淡,字中庸,唐朝河东人。大历年间进士。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大致生活于玄宗至代宗时期。与其弟柳中行皆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擅长边塞诗和闺怨诗。《全唐诗》录其诗十三首。 注释: [1]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南。流经内蒙中部,入黄河。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2]岁岁、朝朝:指年年月月。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借指武器。 [3]三春白雪:是说暮春三月尚有白雪。青冢:汉代王昭君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传说塞外草白,昭君墓常见草色青青,故称。 [4]黑山:又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 解释:“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遥想江南已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而偏远荒凉的昭君墓地还是大雪纷飞,白茫茫的一片,那波涛汹涌的万里黄河,依旧回转曲折地环绕着沉沉黑山。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第2篇

唐代诗人柳中庸
评析: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第3篇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第4篇

征人守边塞,民情不聊生。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第5篇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怎不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第6篇

诗眼为怨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

怨山河阻隔,归途遥远,还乡无期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第7篇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写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远离家乡的征人,年年转战于西北苦寒之地,天天与兵器打交道。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一切都那样零落荒凉。诗中没有一字是怨,但字字是怨,把征战之人厌倦戎马生涯的怨情寓于其中。全诗每句皆对,语言精工自然。

征 人 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环②。
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

【注释】 ①金河:指大青河,在今内蒙古境内,流入黄河。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②马策:马鞭。刀环:刀头的环。喻征战事。 ③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④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译文】
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第8篇

1、远离家乡的征人,年年转战于西北苦寒之地,天天与兵器打交道。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一切都那样零落荒凉。此诗描写边塞场景,又借边塞之境暗指怨情,是典型的边塞诗。
2、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