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期诗词特点 (李清照前期诗词代表)
李清照前期诗词特点 第1篇
李清照平生词作的风格,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靖康之难(钦宗靖康二年,1127)为分界线,这时候她44岁,开始流离逃亡的生活,承受深沉的国难家愁,多年收藏的古物典籍、碑帖字画,在战乱中散失。不久(南宋高宗建炎三年,46岁)丈夫赵明诚病逝,她怀着孤寂悲哀的心情,辗转漂泊,尝尽了流离之苦,不胜故国之思,加上疾病缠身,冤狱缠讼,以一个弱女子,承担了人生重重的苦难,遍尝到人世的种种辛酸,在历尽颠沛愁苦之中,她将深切的哀吟化为凄美的词章,留给后人永恒的追念。 1、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及特点:以清新,秀丽、婉转的格调抒写真挚情。 回顾李清照的一生,前期生活舒适,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闲适之情、爱恋之情,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词作以朴实无华,清丽灵秀的词句,写得清新活泼,极富有生活情趣。描绘出了她活泼的少女情怀,温馨的初恋生活,以欢乐为基调。 2、以凄怆深沉,苍凉悲楚的风格多写是离别之情、相思之情、怀旧之情,以愁苦为基调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侵,次年复来,掳去赵佶父子,赵构出逃商邱,组成南宋政权,偏安江左,不思收复失地,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令人失望。对此,李清照颇多抨击。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南宋建立之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送走明诚后,李清照难以面对亲人远去的现实,与自己最爱的亲人离别,令李清照彻夜难眠,愁苦的滋味开始侵袭她的心绪。随着明诚离家日子的延长,李清照相思之情日甚一日,由于情绪不好,睡眠不足,她的身体渐渐消瘦下来。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此时此刻,花开花落,四季更迭,秋风春雨,都会引起她思想情感上的波动,词人坦率地描绘了相思的苦楚和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如抒发相思之情的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此词一出,好评如潮,称为“压倒须眉”之作。“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两度否定,不将正确答案揭出,让读者去揣摩。细心的读者,会循着上文“离怀别苦”的句子,而知道她说的不外离情相思,造句新颖别致,饶有余味。《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正集》评曰:“顺说出妙。瘦为甚的,尤妙。”《草堂诗余隽》也说:“写出一种离别心神,而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下片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愁”,引流水作证,证明自己的相思,同样细腻而含蓄地写出婉转曲折的词意,显得丝丝入扣。
李清照前期诗词特点 第2篇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李清照前期诗词特点 第3篇
她属于婉约词派诗人,主要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李清照的词,倾诉真挚情,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首先,她的词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 其次,她的词能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 另外,她的语言既充分发挥了婉约词家精于修辞、造句精巧的特点,又往往贴切生动地化用口语,比喻的惊奇,铺叙的自然,都令读者叹服。 如她晚年代表作《声声慢》,将“物是人非”等具体情事完全隐去,而集中描写“愁”的过程、情态本身;通过如实地铺叙景物,真实展露词人孤独寂寞、凄凉无奈的精神状态;一连串的反诘句式,在绝望中却透露出作者一贯的刚强性格‘起首连用十四叠字,更被誉为“公孙大娘舞剑手”。
李清照前期诗词特点 第4篇
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格调以清新明快为主,即使相思也并不沉重。
李清照前期诗词特点 第5篇
她前期的词敢于摆脱封建教条对妇女的拘束,大胆的表露自己的爱情而又含蓄蕴 ,塑造的是多愁善感的纤柔的少妇形象,却又高尚、文雅,和以前婉约词中歌姬舞女的形象迥然有别,从而给传统的词坛吹进了清风,改换了新颜。后期由于时代的苦难和个人的不幸遭遇,使她的词情变得凄凉萧 。但她仍然是以其特有的婉约新词来抒写她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不可复返的情爱。
李清照前期诗词特点 第6篇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都具有感情强烈奔放的特点,然而表达这种感情的方式又不是爆发似的呼喊,而是很讲究技巧和形式的。如前期词《点绛唇》. 后期词感情则更加奔放,如《蝶恋花》词中“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句,阳关本只有三叠,然而作者面对丈夫的冷落,为了挽留丈夫却唱出了四叠阳关,还要唱到千千遍,这种情感是多么强烈,而作者表达这种感情的形式又是如此巧妙。又如《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写出了作者愁浓似海,不可估测,却又没有正面写愁,而用有形的舟载不动无形的愁来反衬愁的无穷无尽。 二.李清照前期词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闲愁点缀。如小词《如梦令》 而后期词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如“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永夜恹恹欢意可,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等句无不描画出一个消瘦、苍老、愁绪满怀的女人形象,她的名作《声声慢》 三.由于心境的极大变化,李清照词在前后期所选取的题材是有许多不同的。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前引的《如梦令》、《醉花阴》、《点绛唇》等都是如此的。而后期词作题材明显有了变化,例如她的名作《渔家傲
李清照前期诗词特点 第7篇
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也都是她的闺情名篇。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
李清照前期诗词特点 第8篇
清爽,悦耳,欢怏
- 上一篇:经典爱情语录短句39句 (浪漫而不烂俗的高级文案)
- 下一篇:dbf文件怎么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