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分享

实用分享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意象 (《春江花月夜》全诗)

清心 2024-05-13 18:19:16 实用分享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意象 第1篇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意象 第2篇

清丽之笔,点染出春花绝丽皓月千古。全篇收放,皆关花月。缠绵悱恻然而气象宏伟。在一个美丽的季节里,在一个美丽的夜月离,诗情如潮难以自抑。对此良辰美景,徘徊江畔,神游万里,遐想联翩。春花秋月,漾起了幽幽相思情意。别恨离愁涌上心头,无休无止。月下高楼谁在守候? 山长水阔相会无由。正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意象 第3篇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清人王闿运感叹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今人闻一多更是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都是饶舌,几乎是亵渎。”⑴一方面,这些评价极高又绝不过分;另一方面,这些评价也传达出理解这首诗的难度。当代古典诗歌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袁行霈就直言:“读这首诗,有时简直让人把握不住写的究竟是什么,可又觉得有深邃、丰富的东西蕴含在里面。”⑵那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深邃、丰富的东西”是什么呢? 就诗这种文学体裁来说,伟大的作品,不论其长短,一定是因其形象而又完美地写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共有情结,表达出了生命存在的大悲喜,才会造成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击力,世世代代让读者兴发感动,成为千古绝唱。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是啊,和永恒的江月相比,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短暂!诗人在这里的一声感慨,道出了我们内心的多少悲欣!渴望生命的永恒,却又无法超越自然加于我们生命的局限——死亡,达到永生,这是人类内心共有的悲剧性情结。意识到人类这个悲剧性的生存境遇——生命短暂,岁月永恒,是人类生命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意象 第4篇

江水: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落花: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

希望能帮助到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意象 第5篇

明月:1、思念——月可以跨越时空;2、时间流逝、人生短暂——升落、圆缺
3、愁绪——阴晴圆缺、悲欢离合4、爱情——花前月下
江水:1、人类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间)2、人生短暂——历史长河。(时间)
落花:伤春核心意象——年光流转、 红颜易老、 生命无常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意象 第6篇

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二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典型与意境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的区别主要在于: (1)各自酌含义不同, (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 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与意境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二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意象 第7篇

江,花,月(春、夜是背景)
特点:浩瀚澄澈的江(连海平、滟滟),绚烂耀眼的花(芳甸、花林、霰),富有生机活力(生)、明亮空灵的月(不觉飞、看不见、一色、无纤尘、皎皎)。
前面我们讲到,多个相关的意象进行组合可以生成场景画面,而这些场景画面所呈现出的而特定的艺术境界,我们称之为意境。那么,这些景物形象生成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它的意境又是怎样的?
画面: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能否用五个字进行概括:春江花月夜
这些景色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意境:幽美(芳甸、花林、霰)邈远(连海平、江天一色)清幽静谧(月夜) 澄澈空灵(滟滟、无纤尘)
前面我们讲到,意象是寄寓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景物形象,那么作者极力为我们营造出这样一个幽美恬静、空灵澄澈的天地,他的主观情感又是如何的呢?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对眼前美景的喜爱而生发出的兴奋、愉悦之情。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意象 第8篇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片段1)。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片段2)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