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分享

实用分享

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 (汪曾祺《人间草木》摘抄)

清心 2024-04-20 11:11:07 实用分享

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 第1篇

《人间草木》是一本散文集。 文章分七辑,每一辑内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个真性情的人,单单从目录就能看得出来。每篇文章的题目都很直白,朴素、平凡但是带着点诗意。“人间草木”这个题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题目,但是作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却很恰当。每篇散文的语言都很朴实,简单,内容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随处可见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题目烘托了文章,还是文章烘托了题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写,而且写的有趣。卸去了华丽辞藻的文章读起来让人颇为心安和舒服。从回忆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种各样的小吃,再到在联大的生活、相识的老友、亲人„„几乎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却别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页的文章,把葡萄从一月到十二月详详细细地描写了下来,但读着一点也不使人厌烦。这便是魅力,或者说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经历,《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读起来仍旧是>温暖的。有人对散文不感兴趣,认为它无聊,没有跌宕的情节,像一杯白水。其实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罢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担得起这八个字的——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 第2篇

古往今来,联想现在的生活,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他的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弥漫着文人的情调,静静的。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从来如此,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如此。如果说读汪氏小说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热爱植物草木.《人间草木》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热爱自然,我们是不是过于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读汪氏散文我们享受的则是闲情逸致,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觉得心里暖暖的,既有向前的飞奔、工作。读汪先生的这本书,休息的时候,也少有宏大题材

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 第3篇

主要内容是书中写四组人物,马礼逊和柏格理、苏曼殊和李叔同、托尔斯泰和马克斯。韦伯、梁济和王国维,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或理论,而是因为他们的人生。他们是些亲切而又高贵的人,来到这个世界经历生死,在信仰中努力,在绝望中爱,在希望中死去,带着精神的闪光。这闪光不仅让我们看见他们,并在他们身上看到自我;也让他们彼此看见对方,在灵性上相互照应,从世俗通往神圣。
请采纳

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 第4篇

《人间草木》读后感(一):草木寄情怀

文笔拙劣,仅供一笑。

刚刚看完《人间草木》,不厚,坐定一个下午也就看完了,然后看后感慨良好,尤觉小处滋味颇厚,回味良久。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初识汪老是因为那篇《端午的鸭蛋》,学的时候年级不大,只觉得尚可,然而年级见长,某一天就突然想起这样一篇契合心境的文来。尤其是大学室友便是扬州人,有机会亲自吃到高邮的鸭蛋,的确是美哉!

《人间草木》是汪老记花鸟鱼虫类散文合集,其中还有一些自序。这种对于此类小物的热爱,我倒是感同身受,也与自身专业可以联系一些。

整本书里最爱的,是《菏泽牡丹》和《关于葡萄》。说起牡丹,国色动京城啊,我生在南方,长在南方,还没有机会去看看洛阳或者菏泽的牡丹,但总是会不自觉地去想象花开时的盛景。“牡丹花期短,至谷雨而花期始盛,越七八日,即阑珊欲尽”,正是谷雨后七日,我简直在室内坐不住了!而葡萄呢?这就亲民多了,我小时候邻居家门前还架过葡萄藤架,读着《葡萄月令》,幼年之时犹在眼前,真是又欣喜又伤感。这里面还有一个比喻我极爱,“都说梨花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这是我见过对梨花最好的比喻(爱梨花者语)。

汪老写的这些东西,物虽小,情却深,会让人思亲友,念故乡。他写少年游见木香,而今斯人已逝;他写伊犁闻鸠,牵起乡情,多少读者也跟着想起。我家附近便有斑鸠,如今每次回去,真是“声声不忍闻”。汪老也写了一些他的希望,比如希望北京无论怎样现代化也要留住那些树,这种深深的留恋!

“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或时有有佳兴,伸纸画芳春”,汪老的这几句诗,或许是对他自己的最好总结。“小温”,这种人间烟火气息值得让现在的我们好好坐下品味感悟一番。

《人间草木》读后感(二):草木人生

读时,就发现这小老头和我有许多相近的记忆,或者诚实一点说,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找回了许多幼时记忆,一些很多年都不会回想的记忆竟也从某个角落里突然清晰起来。

幼时,捕知了是夏天里的必做功课,暑假作业则屡屡拖拖拉拉至开学甚至免不了挨老师的骂。几个小伙伴,顶着毒太阳,拿上一根细端捆扎了铁圈并在铁圈周围用尼龙线穿好塑料袋的几米长的竹棍,去柳树或是泡桐树下,慢慢靠近醉于己唱的知了,便忽地罩在树上,这些小家伙就傻傻地成了瓮中客了。会捏着蝉的一边翅膀,另一边则对着脸上,吹吹微风,也会用根结实的细线捆在脚上,放放风筝。蝉蜕自然是不会让其溜走的,收集起来,排兵布阵,相互厮杀,嘴上边模拟着各种声音,玩得忘乎所以,兴甚至哉。

春天摘柳编头箍,也插柳,那倒真是有心。各处去采小花,挖野草,看桃花开落,听润街小雨,整天整天的疯跑。夏天打莲蓬,采荷花,钓虾,网鱼,下午光着身子凫水,傍晚赶鹅,赶鸭子回窝,夜里蛙声一片。秋天捡稻穗,草垛上蹦上跳下,有时顽皮地在田间沟边划火柴(以后用打火机)点起枯草看火烧,兴许会烤野豆子,真香。冬天,打个大雪仗,在湖冰上溜胆,用竹竿敲下檐上冰锥听脆响,更爱听冰块在冰面上碎成一片滑行的美妙声音。人间四季,停停走走,转转停停,成了一个美的圈,戴在童年的细脖颈上,由有形至无形,痕还在那儿。

小老头的一生,与草木、与虫鱼、与鸟兽情深缘厚,沾了这么多人间草木的气息,他的文字才会如此有朴实的生命力,有草木的美好温暖的生命的气息,他的魂儿里才长满了草花,并散发出馨香。

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 第5篇

感叹自己的无知,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读汪先生的这本书,觉得心里暖暖的,静静的.....

这是人间草木的 - -

佐贺的超级阿嬷》这本书主要讲了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年幼的昭广被寄养在佐贺的外婆家,并跟外婆学到了很多人生道理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外婆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所感染。书中的关于外婆有趣的情形不断地在我脑海里浮现,我把印象最深刻的几个片段和大家一道来分享。

虽然外婆家很贫穷,买不起早餐,但是外婆家的门口有一条“超市河”,河岸的上游有一个菜市场,里边总会漂出一些烂水果,而外婆却把这些水果当宝贝一样收好,等着晚饭吃。到了晚上,外婆会把这些水果拿出来,削了皮,没想到,这些水果并没有烂,只是皮的颜色不好看,外婆对此从没有抱怨什么,相反她总觉得自己运气不错。

这位超级外婆只是一位清洁工,拿的钱并不多,于是她每天都拖着一个大磁铁,扫着扫着,身后的磁铁就会沾上很多废铁。攒到一定时候,外婆就会把这些吸到的铁卖掉,用这个方法来赚更多的钱。

外婆还告诉昭广要微笑对待每一个人,只要你一笑,旁边的人也会跟着笑。还真的,只要昭广微笑地向邻居大婶问好,大婶就会给昭广一个包子。

外婆还经常说一些幽默的话,比如“游泳靠的不是泳裤,而是实力!”、“也许我们家空无一物,小偷来了,或许,还会给我们留下一些东西呢!”

外婆对孩子教育的宽容也充满了整个篇幅,她从不打骂孩子,更多的是鼓励和赞赏,她知道昭广英语考得不好,昭广很自责。她竟然这样安慰他:“咱们是日本人,英语学不好有什么关系?”。因为她知道,昭广是一个自觉而懂事的孩子,任何批评都无济于事,最重要的是让他从自责中摆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昭广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比起战后的日本要强很多,可是人们总觉得物质生活的改善总比不上欲望的增长。没钱时,不能去大饭店吃饭,不能出国旅游,买不起名牌衣服……因为这些原因,人们觉得不幸福,于是挖空心思去追寻所谓的“幸福”。阿嬷告诉我们:其实幸福不能被金钱左右,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

今后,我会像这位超级外婆那样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学会享受克服困难的过程,学会微笑着面对生活,做一个快乐的阳光男孩。

这是佐贺的超级阿嬷的 - - LZ你一定要给我分

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 第6篇

《人间草木》从汪曾祺创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按照文章内容分为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四个部分。这本书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如果说读汪氏小说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读汪氏散文我们享受的则是闲情逸致。

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 第7篇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最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扩展资料
《人间草木》作为汪曾祺先生的经典小品文集,他用极简的笔,极淡的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汪曾祺先生一生都对生活投入真情,那水洗般的文字有种洗涤一切红尘世俗的力量,赋予了作品无限的生命力。
汪曾祺1940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一九四〇年开始发表小说。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协理事,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间草木

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 第8篇

看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惹起我无尽乡思。

他说:“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死人。”小时,上学前,放学后,就爱在乱草丛中钻,有时会不小心,沾惹上那些臭兮兮的臭芝麻,粘在衣服上怎么也挥扫不去,有时竟就带着那身臭气进学堂,好在那时有几个孩子没这样被臭芝麻沾惹过呢,倒也没觉得与众不同。

他说捉天牛,他们也以为天牛头上的触须有一节就有一岁。想其小时,捉到天牛,用绳子系在触须上,我们也是数它的触须有几节就认为它是几岁,如果刚好是十节的话,那是很高兴的事情,我们会很隆重的给它过生日,用很多的青草叶嫩树叶来做生日礼物。天牛是童年时期的好伙伴呢。

他说:“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我有何尝不是呢,清晨在有鸟鸣做背景音乐的梦里醒来,听着熟悉的啄木鸟清脆的“笃笃”声,喜鹊的叽叽喳喳声,其它鸟儿婉转的歌唱声,一天就从此明快起来。尤其是早春时节,当几天连绵的冷雨后,一清早能听见窗外婉转清脆的鸟鸣,就知道窗外肯定是一个阳光的明媚,心情一扫几天的阴霾,仿佛所有的好心情都是鸟鸣所赐,听着就是那般的喜悦。

他说:“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的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似乎就是我小时逗弄含羞草的一幅白描,舅公家在阳台上养的一盆含羞草,每次去时,就会粘住不走,一遍又一遍用手指轻触柔嫩的叶,看她含羞的低头,不胜的娇羞,竟怔怔。

他说昆明人家喜欢在门头上摆放一盆仙人掌以辟邪。我想起了我家门头上那一盆长得极肥大的仙人掌,倒垂着披挂下来,肥绿的掌叶,猝然开出极灿烂极艳丽的黄花,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一片明黄,给游子一种熨贴的温暖。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之不易。细一想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张嘴,这些也全都出现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