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美文摘抄及赏析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300字)
名家美文摘抄及赏析 第1篇
1: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花:“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的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最美丽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来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挺秀的风姿,成了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度地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到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渐渐地,山谷里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人们,从城市、从乡村,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赏析」 林清玄先生笔下的“百合花”不仅开在了断崖上,也确如标题所言开在了我们的“心田上”。这样一株与杂草同生在断崖上的“百合”,却有着与“杂草”不一样的信念:“我是一株百合”。不仅如此,它还是一个实干家,“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在它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的过程中,也遭遇了所有奋斗者都难以避免的又一种考验:周围庸者(如杂草、蜂蝶、鸟雀)的讥讽和鄙夷。但它不动摇、不游移,执著地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开满了山谷。2:荷塘月色 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赏析: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储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 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道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名家美文摘抄及赏析 第2篇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赏析
《春之怀古》以通过一系列春天的意象,使春天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文中几乎每一句都使用了恰如其分的修辞手法。例如文章第一段,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却用了拟人、排比、叠句、比喻四种艺术手法,融情于景,浑然天成。在后面的几段中,拟人、排比、反复、比喻、对比、通感、联想等手法也是层出不穷。“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作者把自然界中难以言表的春的意象,都比拟成可感知的人的形象和人的姿态,给读者以形象逼真的感受。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有三次在文段的开头,重复“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而这句话恰恰如一条丝线将其他珠玉一样的文字巧妙的串联起来,使这篇文章达到了条理清晰,读来一目了然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色。
同时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天马行空”、“行云流水”般的写作思路。
第一段从“云端”、“山麓”、“荒村”到“篱落”,笔触所及犹如匀润的弧线,自然、流畅而又干净利落,一如一丝不苟的 “工笔画”,而到了“小鸭的黄蹼”再到“溶溶的春泥”则忽然变成了“泼墨画”一样,浓浓的春意瞬间流淌于纸上,一下子将温软、柔和的春如潮水一样淋漓尽致地推到了我们的眼前。
春来了,不仅温柔却更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甚至有些“野蛮”。 “惹哭满天的白云”、“斗急一城杜鹃花”、扬起漫天的飞絮这都是她的杰作。有一句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其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盼。所以一旦春天真正到来,人们的心情便如赢得了一场战斗的胜利,激动、兴奋、难耐不已!作者在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时候,充分发挥了“拟人”这一修辞的妙用:“惹”、“斗”、“不讲理”、“不逻辑”、“苦守”、“抱着”、“攻陷”、“控制”……等等,让春在我们的眼前宛如一个活脱脱的野蛮、霸道、俏皮、可爱的小姑娘!
写文章,想象力是灵魂,没有想象力或者说不能让读者“浮想联翩”的文章都算不得好文章。作者从“春”的翘舌发音联想到了“口哨声”,而由此展开了人们初造此字时的情景。虽然其实并非如此,但是却让读者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恰如其分。至于“鸟儿”、“蝴蝶”、“蜜蜂”、“风铃”在春天里的各自忙碌,更是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灵慧心意。
然而,倘若文章只是停留在对春天的闲情写生上,倒也只能算是一篇佳作而不能称之为美文的。我们在来看题目《春之怀古》,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读到此处,我们才能明白,以上作者笔下的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怀想的“必然是这样的”古典中的春天,而现实则多是“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但是在这种黑森林的狰狞面目面前,作者并没有心灵麻木的习以为常或者黯然神伤,而是十分坚定自己的信念“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受着作者文字和她执着信念的感染,我们的心灵也不禁升华,也想与作者一起去 “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了。
名家美文摘抄及赏析 第3篇
1摘自席慕容《桐花》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赏析:
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则充满了浪漫的梦幻。
2摘自张爱玲《秋雨》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赏析:
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就像这篇秋雨,别人都会写温暖潮润的气息,而她则写得幽暗而阴森,光是笔触就让人感到寒冷而战栗了。
但也许这正是张爱玲文字的魅力,张扬的,阴暗的,却又是如此真实,探测到人内心的最深处。这篇文章用笔细致,只用了比喻和拟人,就把秋雨写得栩栩如生,又带入了一层沉闷而寂寥的色彩。 于这文来说,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寥落,一种生活无厘头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
3摘自张晓风《初雪》
现在,太阳升上来,雾渐渐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绿,看起来绵软软地,让我觉得即使我不小心,从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会擦伤一块皮的,顶多被弹两下,沾上一袜子洗不掉的绿罢了。还有那条绕着山脚的小河,也泛出绿色,那是另外一种绿,明晃晃的,像是搀了油似的,至于山,仍是绿色,却是一堆浓郁郁的黛绿,让人觉得,无论从哪里下手,都不能拔开一道缝儿的,让人觉得,即使刨开它两层下来,它的绿仍然不会减色的。此外,我的纱窗也是绿的,极浅极浅的绿,被太阳一照,当真就像古美人的纱裙一样飘缈了。你们想,我在这样一个染满了绿意的早晨和你们写信,我的心里又焉能不充溢着生气勃勃的绿呢?
赏析:
作者充分调动了视觉与触觉,写活了春天的绿色。多处采用比喻,形象生动。喜欢这段话,因为看了就很温暖。这种温暖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我想,就是从那些温暖的字眼里流动出来的,“明晃晃”、“浓郁郁”、“生气勃勃”,因为写给孩子,所以更加诗化和优美。作者笔下的绿色仿佛是活着的,流动的,仿佛在信中就像出现在眼前一样。我也喜欢绿,也喜欢作者笔下的这片绿。它们的生机让人感觉到快乐和希望。
4摘自张晓风《秋天 秋天》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期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赏析:
这段文字用优美的笔触表达了对梧桐叶子的喜爱。“簌簌”的象声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让读者也能猜到那种场景。“神秘的美感”写出了秋日梧桐的特点,神秘的,优美的,梧桐叶子在作者眼中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和美好,极富有感染力。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梧桐叶子的形态。作者从颜色、形状等各方面做了描写,同时将叶子比作小船,穿上还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让每个读到的人都心驰神往,也想看一看这优美的梧桐树。作者想象力丰富,将秋天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5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河中涨了春水,到水逐渐进街后,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长长的梯子,一端搭在屋檐口,一端搭在城墙上,人人皆骂着嚷着,带了包袱、铺盖、米缸,从梯子上进城里去,水退时方又从城门口出城。某一年水若来得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必有一处两处为大水冲去,大家皆在城上头呆望。
——沈从文《边城》
赏析:
好的写景就该是简洁而富有刻画力的,在沈从文笔下找不到华丽的辞藻,但你却可以清晰得从这样的笔触中感受到景物的轮廓,“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说不出的滋味,和文章淡淡的气氛相得益彰。
名家美文摘抄及赏析 第4篇
江 南
陈 犀
水上,拱着古老的石桥,像一弯清秀的眉毛;
石桥下,还有水中的桥,还有,人和伞,狗和栀子花,竹笠,卖蒸糕的担子,都在潋滟的波光中,晃着影儿;
河的两岸,是窄而陡峭的;岸上有走马转阁的回廊,有伸向河面的茶楼,书场,酒肆;还有住家户,住家户后门的石梯坎,姐儿妹儿们蹲在石梯坎上,洗菜,濯足,淘米;
她们的印花巾,像一朵朵彩色的香草;
她们轻柔的话语,像紫燕归来,在弹奏呢喃的春歌;
在桥上,桥下,篾箩里,是活鲜鲜的鲋鱼,刀鱼,鳜鱼;
竹篮里,是水淋淋的荸荠,莲藕,茨菰,菱角;
小街,虽是用石板铺的,但却像泡在水里,像一条条河道港湾,腥也腥得有味儿……
也许,这就是江南。江南一角的素描。
那苏州评弹,那轻柔俏丽的丝弦之声;
那比西施更美,更为聪慧的少女;也许,这就是江南的形象和性格……
淡抹素描江南图
——《江南》赏析
散文诗《江南》是一篇美文:美在具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美在其清丽隽永的妙语佳句。情感美同语言美融合成了本文的特殊格调。《江南》是一篇秀美的江南水乡图,读来令人陶然神往。
以《江南》为题,写起来有一定难度:偌大江南,可写景物风情太多,如何下笔,如何选取角度都是颇费斟酌的。此文恰到好处地选取了“江南水乡”这个独具特色的地域,以舒展而简洁的笔墨对水景、人物淡笔勾画,全文仅285字,所写的仅是江南的一角。但这一角是江南的缩影,是凸现了江南特色的典型化的江南。确有一叶而知秋之妙。
波清水秀是江南的特色。“水景”自然成为《江南》一文描写的文眼。文章开首要言不烦,落笔点睛:“水上,拱着古老的石桥,像一弯清秀的眉毛。”作者用一个“拱”字,一个清新比喻,呈献给读者一个水乡小桥流水的画面,可谓“开门见图”,一言立骨,引人入胜。第二自然段写人、物、情景。不是直接描述,而是描述其水中的影子,如此烘云托月,虚实相映,反笔曲描,别开生面,情趣盎然,激人遐想,诱人神往。第三自然段写狭窄而陡峭的河岸及依岸而建的房屋建筑,这更成为水乡一大景色。“有伸向河面的茶楼,书场,酒肆”,这一描写充满情趣,让人感到分外新奇。接着写临岸而居的“住宅户”:“后门的石梯坎,姐儿妹儿们蹲在石梯坎上,洗菜,濯足,淘米”,由物及人,画龙点睛,让人非常羡慕生活在这清秀恬适环境中的人们。第四、五自然段承接第三段,着力描写江南娇柔水灵的少女,像速写一样,抓住特点,简笔勾勒,着意写她们的“印花头巾”“轻柔的话语”,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就把妩媚的江南少女形象凸现了出来,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斯景斯人,地灵人秀。第六,七,八自然段写水乡处处有丰富的水产,“腥也腥得有味儿……”:江南秀美而富饶。
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之情,若喃喃絮语,如痴如醉。这种真挚的热爱之情沉淀为文章基调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宛然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可谓:因情生文,文字感人。
本文标点的妙用,使文字生色不少。如“石桥下,还有水中的桥,还有,人和伞,狗和栀子花,竹笠,卖蒸糕的担子,都在潋滟的波光中,晃着影儿”句,其逗号的妙用,使文字自然生发简明之美。通篇前七个自然段段末不用句号用分号,营造了一气呵成的文调,结构浑然天成。
名家美文摘抄及赏析 第5篇
高耸的山川是一道风景。它扎根于脚下的土地,又执著地向着高远的天空进发。它能够始终保持峻拔的状态,始终被人们仰望,是因为它能够摆脱一切束缚,骄傲地兀自挺立云霄。 奔流的长河是一道风景。它发源于林间汩汩的清溪,又豪迈地朝着浩瀚的海洋跋涉。它在旅途中变得强壮,呼啸着穿过峭壁,壮阔地流红坦荡的平原,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它能够释放出让我们惊叹的伟大力量,径自去实现一个更远大的理想。 宁静的幽兰是一道风景。它从峭壁的石缝里萌发出来,把单薄的形体和清淡的香气献给了空寂的山谷,它是花中的隐逸者,它在远离了尘嚣的世界里独自生长,独自开放,独自思索着生命的奥秘,独自沉淀着自己飘荡的种种思绪。它被人们奉为“君子”,是因为它耐得住寂寞,也因为一种特立独行的勇气——不论有没有注视的目光,都开放出最柔美的花朵,释放出最清馨的气味。 正午的太阳是一道风景。你看它,奋力地发着光、放着热,看不出丝毫疲惫。没有霞光的映衬,没有云彩的荫蔽,它独自悬在中天之上,把压抑在胸中的无限能量播散到大地的任何一隅。我们不敢直视正午的太阳,我们敬畏它,是因为它拥有独自冲破全世界黑暗的豪气。 我崇敬高山的伟岸,感叹长河的不息,仰慕幽兰的气节,敬佩太阳的豪气,纵然我不能摇身变作彼样的风景,我依旧拥有它们追求独立的心,我依旧以自己的节拍,迈开了走向独立的步伐。我想,在走向独立的路上,我该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了。
名家美文摘抄及赏析 第6篇
●王其忠 《窗外》
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几经周折,几度沧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许多至爱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这随风而逝的繁花么?!
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下乡归来,感觉到室内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了窗户,顿觉眼前一亮:一树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
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里,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
谁能说,失去与获得不是一曲交响乐呢?
我久久地伫立窗前 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四时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
●点评:
这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作者借窗外的芙蓉树和三角梅告诉我们:
生命中没有永恒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怀阳光,每天都会有美丽的风景出现在你的窗外。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是即使说过听过一万次这句话的我们,依然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总是觉得,生活太枯燥,我们总是觉得,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
其实不是的,只要我们改变心态,我们便会发现,到处都是新的风景。我想作者正是因为有了一颗热爱生活、感恩生命的善感的心,才能从自己的窗外发现无限的风景。
站着(闻俊)
你一生只选择一种姿势——站立。
狂风袭来的时候,你不肯倒下;大雪压顶的日子,你不肯屈服;洪水肆虐的瞬间,你不肯俯首;刀斧临头的黄昏,你不肯折腰。一棵树,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一段英雄的人生。
茫茫大漠,一棵树站起来,是一座丰碑;巍巍青山,千万棵树站起来,是一座长城;悠悠河岸,所有的树站起来,是一条蛟龙;青春的树,在时代的浪潮里,歌唱着永恒的真诚。
站着,给大地一片绿荫;站着,给江河一滴清纯;站着,给生命一声问候;站着,给城市一缕温馨。不计荣辱,不计得失,一生的站立,只为报答泥土的养育之恩,只为证明生命坚如磐石的精神。
人,与树站在一起,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更是一种撼天动地的奇迹!
赏析:
本文以充满诗蕴却不失刚毅的笔触书写一种风貌,一种让人感慨万端,让人心魂震颤的精神状态。
说它写树,还不如说是写人;说它是写人,还不如说是写一种生存姿势。置身滚滚红尘,人有时需要坚守,需要不屈,否则,在广袤无垠的时空中我们将迷失自我。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刘巧丽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快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快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任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微风拂过没有褶皱的心。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就像儿时,拿起蒲公英的细须,鼓起两腮吹开一把又一把的小伞,带着惊喜闭上眼睛,许下一个心愿。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籍与欣喜。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的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自我挑战。即使远方是永远的地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奇迹。
赏析:
尘世浮华,人心浮躁,很多人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像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很难守住一颗宁静的心。因人心难以宁静,烦恼多了,快乐少了;伙伴多了,朋友少了;枯灯独坐者多了,闲庭信步者少了;萎靡颓废者多了,积极进取者少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好一个“宁静致远”。是的,只有宁静,我们才会有开阔的胸襟,才会有挑战的勇气,才有可能迈向成功的顶峰。让心宁静吧,你会变得更加美丽而有内涵,你会变得更加成熟而又稳重,你会和快乐结缘和成功握手。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也就守住了整个世界。
名家美文摘抄及赏析 第7篇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坛,林清玄这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其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成为**最为多产而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他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实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赏析:《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所展现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名家美文摘抄及赏析 第8篇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诗人几笔勾勒一个淡淡的画面。作者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种情绪的感染,同时又作形象的暗示:这画面里现出的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追寻自己日子的行踪。可是“我”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看不见,摸不着,是被人“偷了”还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陈代谢的迹象和自己无形的日子相对照,在一连串疑问句中透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绪。
“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新奇的比喻,极度的夸张,和喻成大海的时间之流的浩瀚相比,而突出自己日子的“没有声音,没有影子”的特点。实际上,这里有自己日子的踪迹,一滴水是它的具象,滴水在大海里,有它微微的声音。诗人竭力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它,搜寻过去的日子。可是八千多日子却悄无声息的“溜去”了。时间之无情,生命之短暂,使诗人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时间是怎样的“匆匆”呢?诗人并没有作抽象的议论,他把自己的感觉,潜在的意识通过形象表现出来,“把触角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经人到的那里”,寻那“新鲜的东西因此,空灵的时间被形象化了,习已为常的生活画面里透出诗人“独得的秘密”
“早上,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步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太阳被人格化了,他象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迈动脚步来了,悄悄地从诗人的身边走过,随着太阳的“挪移”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了”。接着,诗人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时间飞逝的流。吃饭、洗手、默思,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当他企图挽留时,它又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了,时间步伐的节奏越来越快。诗人用活泼的文字,描写出时间的形象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给人一个活生活的感觉,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诗人心灵的颤动。
- 上一篇:环保口号标语 (环保口号霸气押韵)
- 下一篇:显卡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