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知识

生活知识

陈桥兵变的故事[历史故事陈桥兵变]

清心 2024-07-12 15:00:35 生活知识

历史故事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年契丹联合北汉发兵入侵后周,周恭帝派大将赵匡胤领兵前去应战。就在正月初三这天,赵匡胤率大军驻扎在陈桥驿。吃过晚饭后,他手下的几员大将聚在一起商议。为什么说陈桥兵变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变?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凭借这次赫赫有名的“陈桥兵变”,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并一举奠定了赵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第虽然,赵匡胤是通过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并没有留下篡周的骂名。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久无战事的边境忽然传来了辽国大举进犯的消息,原来是北汉联合辽国,趁着世宗柴荣新丧的时候想要灭掉后周。”众将士一边叫喊着,一边团团围住正打着哈欠的赵匡胤,并把早准备好的龙袍强行披到赵匡胤身上,随后叩头便拜,高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说的来由。这一年,赵匡胤34岁。

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故事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国号宋,改元建隆,史称北宋。依据“先南后北”的战略,自乾德元年(963年)开始,北宋先后削平了荆南、南汉、南唐、吴越等国,最后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灭掉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内地的统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公元959年,陈桥兵变周世宗柴荣死,七岁的恭帝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敢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几天后,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

“陈桥兵变”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黄袍加身的故事黄袍加身又叫做陈桥兵变,指的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民间相传,在陈桥驿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天,元帅帐内,赵匡胤正一个人喝着酒,喝着喝着,他突然起身向掌书记赵普的营帐走去。来到赵普营帐,他随意看了一眼帐内,问道:“赵大人,歇息的可好?”“多谢将军关心。”赵普暗暗揣测着这位顶头上司深夜造访的含意。陈桥兵变是赵匡胤策划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病死,子柴宗训即位,年方7岁,主少国疑。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撤与石守王审价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队实权。960年2月3日(宋建隆元年正月初四日)赵匡胤借口抵御北汉和辽军的南犯,李军北上。据<<涑水纪闻>>等书记载:"及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师之日,将策点为天子。故富室或挈家远避于外州,独宫中未之知也。"由此可知,当时军队未到陈桥已有兵变之说,未见黄袍,已有天子之说,陈桥兵变不会是一次偶发事件,而是有预谋的。正如古诗所言:"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

黄袍加身的典故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并且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时期,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等人急遣赵匡胤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时,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陈桥事变故事简介

事件:陈桥事变时间:公元960年(后周恭帝显德七年,宋太祖建隆元年)正月初四凌晨人物:赵匡胤及其将校地点:京城东北郊陈桥驿过程:公元959年(显德六年)周世宗去世,其7岁幼子柴宗训继位。柴宗训年幼无能,赵匡胤和其弟赵谋士赵普等人秘密策划试图用武装夺取皇位。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政治事件,发生于公元960年。当时,中国北方处于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朝廷的地位不断下滑,社会秩序混乱。赵匡胤在陈桥驻扎的时候,看到了当时的朝廷腐败无能,士兵和百姓的生活异常困苦,决定发动兵变。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陈桥兵变赵匡胤,涿郡人(今河北涿州),公元927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里。他自幼喜爱武艺,胸有大志。他拿唐太宗李世民作比,要轰轰烈烈做个大丈夫。新婚不久,赵匡胤离家投奔后汉枢密副使郭威帐下,得到郭威赏识。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死,七岁的恭帝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陈桥兵变是当时北周大将赵匡胤假借契丹出兵而把军队带出,在陈桥和他的属下演了一场黄袍加身的戏剧后,回师开封后,逼迫小皇帝退位。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柴荣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后周末年,周世宗柴荣驾崩,继位的周恭帝年仅七岁,因此主少国疑,人心不安。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石守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禁军大权。公元960年,即显德七年春天,北汉联同契丹大举入侵后周,声势浩大,直逼后周都城开封。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为您介绍了陈桥兵变的故事和历史故事陈桥兵变的知识,并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技巧。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