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知识

生活知识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译文及鉴赏 (水槛遣心二首阅读答案)

清心 2024-05-23 14:11:23 生活知识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译文及鉴赏 第1篇

《水槛遣心二首》
唐代: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译文
草堂远离喧闹的成都,庭院开阔宽敞,四周没有村落,放眼一望无边。
碧澄江水,几乎淹没两岸;葱茏树木,黄昏盛开鲜花。
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
城里拥挤着十万人家,熙熙攘攘;这里却只有两三灯火,清闲自在。
蜀地四川的天气常常在夜里下雨,在水边的栏杆旁已能看到天色转晴。
花叶被雨水淋得湿润,树林里密密麻麻地布满水洼,我的衣服和枕席也干了。
我不能承受现在的体弱多病,又哪里还看重功利与浮名。
慢慢地倒酒来饮,我凭借它来陪伴我的余生。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译文及鉴赏 第2篇

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一:

好雨像适应了季节变化,到了春天就降临。

伴随着春风悄悄地飘洒在夜里,滋润着万物,细微而没有声音。

田野里的小路、乌云,全部乌黑,只有江中船上的灯火明亮。

到天亮时,再看那红色的湿漉漉的地方,春花沉甸甸的,汝点着锦官城。

译文二:

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在春天它应运催生。
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
早晨看见被雨打湿的红花,花枝拥簇锦官城中。

诗一开头,杜甫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由于成都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虽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却又有明媚的阳光。这就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描绘的:“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水槛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这种为万物生长所必须的“及时雨”,真是难得的好雨!这两句诗,是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的。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杜甫作诗常常如此。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0363232雨的心情跃然纸上。

接着,第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因为好雨下在夜里,故诗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雨细而不能骤,随夜色而逐渐隐没。它悄悄而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神。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这恰如仇兆鳌所说:“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杜诗详注》卷十)

第五、六两句是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野径”.指野外小道,是指地上;“云”,是指天空。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色无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并且显得格外明亮。这是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图。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诗人自己惊喜的感情。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译文及鉴赏 第3篇

杜甫 水槛遣心

原诗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译文

远离城郭,这长廊是那样宽敞豁亮,

没有村庄遮挡,视野开阔,一览无余。

清澈的江水浩荡几乎漫上了堤岸,

黄昏时候,幽绿的树木点缀着似锦繁花。

细雨蒙蒙,鱼儿不时跃出水面,

微风习习,燕子轻盈略过眼前。

城里,鳞次栉比,足有十万住户,
这里,也就两三户人家。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译文及鉴赏 第4篇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楹敞②,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④,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⑤。 疑难点注释: ①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共两首,这是第一首。诗人自上一年春定居浣花溪畔,经营草堂,至今已粗具规模。水槛,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 ②去郭:远离城郭。轩楹:指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柱子。敞,开朗。 ③无村句:因附近无村庄遮蔽,故可远望。赊:长,远。 ④澄江句:澄清的江水高与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 ⑤城中两句:将“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照,见得此地非常清幽。城中,指成都。 译文: 草堂远离城郭,轩楹宽敞,极目远眺,没有村庄阻隔,视野开阔。江水清澈,江水上涨,几与江岸齐平,因而几乎看不到江岸,草堂四周,树木葱茏,在春日的黄昏里 ,盛开着似锦的繁花。蒙蒙细雨中,鱼儿欢跃,时不时跳出水面,微微风中,燕子斜飞。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 赏析点拨: 此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 ,惟微风乃受以为势 ,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 。”正因为雨细,鱼儿才欢腾地游到上面。正因为风微,燕子才轻盈地掠过天空;足见诗人遣词用意精微。“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 全诗八句都是对仗 ,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 ”。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 ,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此诗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监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写不开了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译文及鉴赏 第5篇

个人生活的暂时宁静,个体生命的暂时安顿,灵魂放松,周身爽清,面对妩媚如花的大自然,杜甫的山水诗与诗人的心境,均是闲适透明的,有如丽日下多娇的江山,春风中飘香的花草,无不表现出一种闲适的意境。“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流水不断,白云无尽,烟霭冉冉,日影晖晖,禅宗所谓彻悟,大抵也不过如此。 上元元年(760)上半年,饱经离乱的杜甫在成都浣花溪旁终于建起了草堂,半年来入蜀途中的一切辛劳,来到成都后告贷的种种窘迫,似乎都得到了暂时的补偿。历尽劫波,万死犹生,此时的诗人,仿佛一叶孤舟,在惊涛骇浪后,暂时驶入了一段波澜不兴的河面。在《水槛遣心二首》里,他写道: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支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在这两首诗中,水是灵秀所在,是无声的音乐,是无限的想象力。面对绮丽的蜀地风光,置身草堂娴雅的环境,杜甫秀句迭出的诗中,流露出的正好是他远离尘世喧嚣的闲适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无牵无挂,一尘不染的透明心境,恰到好处地表露了杜甫幽静、闲适的心情。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译文及鉴赏 第6篇

全诗八句,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描绘的是草堂环境、所见风光,表现的则是优游闲适的心境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之情。
诗的前两联“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先写草堂远离城郭、开阔轩敞的环境,再写诗人凭栏所见之景:碧绿澄澈的江上,波光粼粼,似与江岸平齐;江边树木葱茏蓊郁,春花红艳烂漫。
颈联“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由远而近,由面到点,刻绘鱼戏水中、燕掠天空的动人画面:细雨霏霏,水塘中的鱼儿摇头摆尾,喷吐着水泡,活泼欢快地游上水面;春燕在微风吹拂下,展开翅膀,斜斜地掠过水蒙蒙的天空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译文及鉴赏 第7篇

水槛遣心二首(遣心:释放情怀的意思) 作者: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只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译文及鉴赏 第8篇

译文:草堂远离城郭,轩楹宽敞,极目远眺,没有村庄阻隔,视野开阔。江水清澈,江水上涨,几与江岸齐平,因而几乎看不到江岸,草堂四周,树木葱茏,在春日的黄昏里 ,盛开着似锦的繁花。蒙蒙细雨中,鱼儿欢跃,时不时跳出水面,微微风中,燕子斜飞。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
背景: 《水槛谴心》二首,约作于公元761年。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
赏析: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草堂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62383563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五、六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诗人遣词用意精微细致,描写十分生动。“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这二句诗流露出作者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得草堂的闲适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