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知识

生活知识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现代诗歌大全100简短)

清心 2024-05-20 20:26:59 生活知识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第1篇

王晓维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赏析】

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浓的现代小诗。说它淡,淡在诗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说它浓,浓在诗情,浓浓的相思,浓浓的乡愁。仔细品尝这杯《乡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诗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对宋词小令的发扬与创新,对称均匀,简约精纯。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乡色酒》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情思。这种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你”“我”位置的变换,虽是几字之别,却能景象迁移、情绪突变,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园而他乡,油然而生浓浓的相思,无限的乡愁。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王晓维)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第2篇

竹林唏簌的小径
暮色下的惨淡黄昏
寒鸭戏水
渔者忘贫

竹节慢慢攀登
像一列绿皮火车
四下无人的季节
冷清如下弦月

背光偷回忆
数落失败的魅影
飞鸟绝迹
盘根错节的枯藤
赤裸裸着
褐色的年轮最终完成

这里没有:水车和纸醉金迷
我还在门外
扣响一段前程往事
那是二桃杀三士般的悲伤

我将要去到的地方
没有一首欢快的歌

骨殖咯咯
看见了恐惧
灯红酒绿的人间
下雨
换了风景

冷光灯下
玉树后庭花

松针塞满长笛
点燃六个音符
一个影子在焰火中起舞
灼伤了白裙子

曲折的时光划过
渐渐模糊的面孔
隐没在湖中的冷月
波光粼粼
鲜血淋漓

喧嚣的深夜过后
伴影前行
这最后的献祭
在光怪陆离的雾中窒息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第3篇

关于未来,关于梦想

曾经多少次看到梦里的画面

在眼前残酷而真实的演绎

想竭力改变的命运呵

一次次从现实的梦里惊醒

想打破命运的禁锢

从滚热的水里到宽阔的大河

自由呵命运,我要自己握住

当我牢牢地攥着手心的一把

我看到,我知道残酷的命运

他将如何的折磨我,凭那些

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我不愿割舍的

趁我捡起地下的泪水和汗水

一刀刀割在我疲惫的身体和酸涩的心上

逼迫我顺从地跪在他的脚下

怎么能够!我是这样的女子

你这卑微的命运

怎敢驱使我 奴役我

抬起你低贱的头颅,命运呵

看我如何踩在你头上,一步步

一步步爬上属于我的未来

而我的梦想,将住在我心里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第4篇

试着解析一下:

这首诗很轻盈,细碎。而且不失联想,意境丰满。

《仲夏》主题,我们对诗主题的认识有时可以展开联想,而在这首诗里,仲夏可认为是一段时间的开头所发生的事。即在仲夏,诗人所产生的联想。这样便不会失作者的根本了。

诗很连续。亲切。在表达上采用了一系列夸张,拟人的习惯用法。加入了现代诗的元素,使人产生一些晦涩。

但主题是明朗的。成分也很朴素亲切。

在技巧上,作品引用了几个词,她让我们产生一些诗外的想法,其实这是诗的技巧,大可不必钻牛角尖。去读作者的真实意图。就是夏夜的联想与心情的描写。

这几个词1:“寓言”的应用,她夸张了我们的认识 ,并足可产生丰富的联想;
2:“嗅觉”的运用。非常直观,而且应用到位,使我们增加感性认识,提高了我们的扩展思路。

3.“戏曲”可射指人生阅历如梦如戏。

在这首诗里还有几个词:是很关健的:她代表了作者的思想与灵魂的体现。
如:逃跑的风
焚毁灰尘

这两句,说明在现实中的轻盈与自由,也反映出作者在夏夜的不入红尘,抵住浊流的清纯思想。戏曲

长篙试读
愿对你有帮助。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第5篇

在迷恋和期待中成长 ———穆旦的《春》赏析 徐贤友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迷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在穆旦的《春》里,我们读出了一个别一样的“春天”: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的新的组合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是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的融合。他们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和思想的荡漾,它们新的组合的出现会更美、更诱人。 这首诗表现出“三美”。动态美:火焰、摇曳、渴求、拥抱、等词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静态美:绿色、土地、草与花朵等词是春天亘古不变的特征;对立美:“醒”与“迷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这些构成了诗歌的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同时诗人将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和期待——清醒/沉醉、沉滞/飞扬、根基/摆脱,通过与“春”相关的生动意象(绿色/火焰、拥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现出来。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会更觉得人生苦短。唯一的就是在迷恋中成长起来,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拥有美好青春的希望!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第6篇

第一首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鉴赏   海子的抒情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质朴,意象本色,思路飘逸,形式工整,读后令人感到意犹未尽。撇开海子的身世,以及令人触目惊心的写作时间,将欣赏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这首诗的语言及意蕴揭示上。   一、题目   这首诗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题目,以及它所包含的意蕴张力。就其语言表层分析,一望便知,一看就懂,然而,我们心底总涌动着两种思维的焦虑:   (1)为什么一定要“面朝大海”?   (2)“面朝大海”如何看得见“春暖花开”?   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   当然,花应该开在炎热的土地上,海子却让他固执地(“我只愿”)开在自己的幸福之海上,开在自己的理想的追求中,现实中的一切(“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只为了养活自己的躯体,以使自己的心能够跳动,使自己的想象能够飞扬。   这个题目的意蕴张力在于,它将我们现实中的思维定势扯得七零八落,然后万花筒式地重组,用自己强烈的主导意念使它明丽起来。如“春暖花开”至少有(1)房子的布置(2)周围的景色(3)诗人的心情等日常意蕴,然而在这里被海子泛化为一种幸福感了,从而让我们处于一种扭曲的快乐中。   二、结构   第一章:最核心的语言是两个“从明天起”,并点出“幸福”这个中心意念。很显然,今天的海子是没有幸福感的。海子通过自己的描述,将明天的幸福生活降低到俗世生活的最低限,点明了今天的生活太为世俗繁琐所羁绊了。   第一章主要讲营造幸福生活所做的物质层面的事,二三两章主要讲精神层面的事:通信,祝福。需要指出的是,他给熟悉者通信,给陌生者祝福,目的都是希望他们幸福,和自己一样的幸福,如果幸福的形式不同,但幸福的体验应该是一样的,所以最后一句,海子表达对自己所感受到的幸福的绝对自信。   三、语言   1、个别:质朴而富有意蕴   (1)“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喂马,劈柴,如何能周游世界?海子是喜欢周游世界的,每每把身上的钱花得精光,因此他的周游,不是基于物质的,主要是精神的流浪。   (2)“幸福的闪电”。闪电必须要有撞击——由面朝大海和春暖花开撞击,由明天和今天撞击,由亲人和陌生人撞击……   (3)“给每一条海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新生才取名,取名就是祝福新生,新生的祝福必须赋予新的名字。   (4)“我只愿”。这是诗人的固执,是对理想的献身,是对美的崇拜。   2、整体:工整而富于变化   第一章:以两个“从明天起”对称引出幸福,明确点题。   第二章:以一个“从明天起”暗合第一章的幸福体验,以写信来阐释幸福,句法不是对称,而是以“幸福——幸福的闪电”进行内在的勾连。   第三章:未以“从明天起”引文,但以“取名”暗合新生,表示从明天起的新生式幸福和理想,且以陌生人与熟悉人对举,最后以我只愿落脚,一个傲岸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显得无比高大。句法采用的是外在的排比(亲人,陌生人,我)和内在的排比(三个愿你)布篇,非常富有气势。

第二首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减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内容大意。 《老马》简短八句,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第1节,写装车。 前两句的“总得”与“横竖”相呼应,侧面表现出主人贪婪、残忍,让老马超负荷运载,同时也写出老马倔强、坚忍的性格,把一腔悲愤深埋在心里。后两句实写装车,一个“扣”字,一个“重”字,·把老马负重受压的惨状刻画得极为生动、深刻,主人的冷酷,老马的痛苦,都包含在其中了。 第2节,写扬鞭出发。前两句是虚写,刻画老马的悲愤而又无望的心理。后两句写实,“一道鞭影”,活现出主人的凶狠、无情。在这样严酷的压迫下,在“前面”等待老马的又是什么呢?诗人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第7篇

现代诗赏析------《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 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置馈⒒婊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 第8篇

在迷恋和期待中成长 ———穆旦的《春》赏析 徐贤友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迷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在穆旦的《春》里,我们读出了一个别一样的“春天”: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的新的组合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是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的融合。他们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和思想的荡漾,它们新的组合的出现会更美、更诱人。 这首诗表现出“三美”。动态美:火焰、摇曳、渴求、拥抱、等词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静态美:绿色、土地、草与花朵等词是春天亘古不变的特征;对立美:“醒”与“迷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这些构成了诗歌的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同时诗人将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和期待——清醒/沉醉、沉滞/飞扬、根基/摆脱,通过与“春”相关的生动意象(绿色/火焰、拥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现出来。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会更觉得人生苦短。唯一的就是在迷恋中成长起来,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拥有美好青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