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知识

生活知识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赏析 (陶渊明《杂诗》盛年不重来)

清心 2024-05-12 20:31:23 生活知识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赏析 第1篇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歇,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呤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这是陶渊明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的头两句。题首“癸卯岁”,指晋安帝元兴二年(403),陶当时39岁,因母亡离职在家守丧,与弟从事农业生产;“先师”,对孔子尊称;“道”,指治世之道,孔子认为君子的本分是治国致富,不是自己力耕致食,整个国家富强了,君子可以食俸禄,也就不必忧贫了,这是有它的道理的。陶渊明因厌恶官场污浊,遂退隐农村,由于他躬耕田园接近人民,对农村生活体验较深,因而他的诗作,不少是描写田园歌唱劳动的。其语言朴实,情感深厚,平淡自然,形象鲜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忧道不忧贫”的思想,陶渊明固然深知,但他却因社会黑暗,个人难以治理好国家,于是退隐耕种庄稼来了。《归去来辞》就表达了他归家时的愉快心情和隐居的乐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是陶归家的论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像被放了的鸟儿多么自由,这是他归田隐居的心绪表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是多么的潇洒怡然。陶渊明不只是栽花种菊饮洒赋诗,而是“开春理常业(指务家)”,在田间劳动,秋天到来,他是“岁功聊可观”,一年的收获还是不错呵。这时的陶渊明真是不“忧道”,也“不优贫”了。但他不以此满足,并勉嘱自己“衣食当须记(指经营),力耕不吾欺”,这才是根本的东西。只要不荒废农业,好好经营耕种,衣食是不用犯愁;只要有劳动就会有收获,陶渊明是亲身体会到了。然而他又感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告诫自己“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虽是隐居了,珍惜时光还是十分重要的,莫要“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那才悲哀呢!诗人对光阴是“念此常悲凄,终晓不能静”。他更感到时光消逝,有志不能展的激动心情,“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那时虽然没有欢乐,也觉得很是喜悦,但心里愿意,却是“猛志逸四海”,要象鹏鸟那样展翅飞翔;更要“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那样去奋争战斗,直到取得胜利。(“刑天”,相传与天常争斗的人;“干”,盾;“戚”,斧。)纵观陶渊明的诗作,大多是田园隐士生活,飘逸自乐。但他的内心世界,还是装有大志,想干一番为国为民有益的事,可惜这些意愿,只留在诗文上,直到62岁死时仍未能实现,真令人遗憾万端。故历来的人们,都是以田园诗人、隐者之士来称道尊崇他的。然而归隐和他理想的乌托邦式的“桃花源”社会,现实是不存在也是不可能有的,只是反映古代农民的朴实思想罢了。21世纪的中国农民,早已超出“桃花源”的想象境界,正向“全面小康”社会奋进,全国人民不“忧道”,又“不忧贫”,只怀恋空气清新、大地和天空都未受到污染的昔日的农家环境和乐怡了。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赏析 第2篇

良苗亦怀新。瞻望邈难逮,良苒亦仪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诗人自
比古代隐士长沮、桀溺。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田园景致,
即事多所欣。值得玩味的是“行者无问津”一句。

【品评】
这首诗或说理,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看似散缓不收。”这个看法是正确的:开
口而笑。 ⑧岁功。”这里作者以长沮、
桀溺那样的躬耕隐士自比,而叹息世无孔丘和子路那样问津的人,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打听渡水处:及时应做的事,指农务。 ⑦解颜。⑧
耕种有时息,
行者无问津。⑨
日人相与归,说在耕作休息时没有像孔子那样“忧道不忧贫”的人
来问路。言外之意是,当今已没有忧道不忧贫的人了,奔走于要津的,
壶浆劳近邻:“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
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西南)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
丧父,壶浆劳新邻,
聊为陇亩民:“平畴二句,解颜劝农人,非古之耦耕植杖
者不能道此语:当前的事。以上二句
是说将来虽不能料量,现在已足可娱情。 ⑨问津,字元亮:②
忧道不忧贫。③
瞻望邈难逮。 此题有二首,都是怀古言志的诗。
虽未量岁功,俱是追
逐利禄之徒。这淡淡的语句中飘出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耕种有时息,从此躬耕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清陶澍注《靖节先生
集》是较好的注本:指一年中的收获,良苗亦怀新。
【注释】
①癸卯岁是晋安帝元兴二年(403)癸 卯 岁 始 春 怀 古 田 舍 二 首

其 一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其 二

先师有遗训,转欲志长勤。诗中所叙农家事有三。

秉耒欢时务,见《论语·卫灵公》。传神地写出了广阔的
田野上秧苗欣欣向荣的生意,④
转欲志常勤。⑤
秉耒欢时务。曾几度出仕。平畴交远风:“长沮。

【作者】
365-427。
长吟掩柴门。所以他抒发自己的感受说。

虽未量岁功,“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律”,即事多所欣,聊为陇亩民,委婉的
言辞中见出诗人淳朴的性情,家道衰落,日渐贪困,行者无问津。这里所
选是第二首,怀长沮、桀溺:“虽未量岁
功,即事多所欣。”且不管收成如何。

日入相与归。长吟掩柴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诗人不正面说孔子的遗训是错的,却说自己难以企及,⑥
解颜劝农人。⑦
平畴交远风,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①二首选一
先师有遗训。四十一
岁时弃官归隐、桀溺耦而耕,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而且渗
透着诗人看到自己劳动成果时的喜悦。 ②先师:指孔丘。 ③“君子忧道不忧贫”是
孔丘的话,不见首尾,其
实。 ④这句言孔丘的道理高远难及。 ⑤勤:
劳。志长勤:言打算力耕。 ⑥时务,犹言年成。即事。《论语·微
子》,散而有骨。理、事、景、情交融汇合,道出了一个主旨:“聊为陇亩民”。
开头四句说理,洋溢着
田园生活特有的古朴真淳的情味,透露出诗人愤世疾俗
的心曲。
“平畴交远风。苏东坡曾赞扬说,忧道不忧贫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赏析 第3篇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其一∶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其二∶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劝农 其一∶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其二∶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其三∶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其四∶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其五∶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其六∶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赏析 第4篇

标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作者 陶渊明 年代 魏晋 内容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歇,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呤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释 【注释】:(1)先师,对孔子的尊称。(2)瞻望:仰望。(3)邈:遥远。逮:赶上。(4)秉耒:手持农具。解颜:面带笑容。劝:勉励。(5)平畴:平旷的平野。(6)怀新:生意盎然。(7)岁功:一年的收获。(8)即事:眼前的劳动和景物。(9)行者无问津:用长沮的故事。意谓:现在没有象孔子那样有志于治理社会的人来问路了。(10)聊:暂且。陇亩民:耕田之人。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赏析 第5篇

《拟挽歌辞》其一写刚死人敛的情景,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其二写亲友祭奠和出殡的情景。诗中以生前无酒饮同死后有酒不能饮相对比,旷达幽默之中,深含无限的酸楚。其三写送葬时的悲哀之情和萧条之景,十分感人。结语以“托体同山阿”的达观态度,体现了诗人一惯持有的委运任化的人生观。
《咏贫士七首》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交,是陶渊明晚年的咏怀之作。这些诗歌通过对古代贫士的歌咏,表现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其一以孤云、独鸟自况,象征着诗人孤独无依的处境和命运,表现出诗人守志不阿的高洁志趣。其二与第一首都是这组诗的概括,前一首自叹孤独,世无知音;这一首自咏贫居之状,并向古代寻求知音,以安慰自己的精神。
《归鸟》共四章。诗人采取了《诗经》中“比”的艺术手法,以鸟喻己,即通过对归鸟的歌颂,来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情,同时也展现出其孤高脱俗的情趣与芳洁而自由的心志。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是晋安帝元兴二年(403),陶渊明三十九岁。两年前,即晋安帝隆安五年(401)的冬天,陶渊明因遭母丧而离桓玄幕府之职返回家乡。这两首诗作于同一年的春天,这时诗人已经开始躬耕。“怀古田舍”,就是在田舍中怀古。诗人通过怀古言志,表现了对归耕田园的喜悦,以及远离污浊世俗的决心。其一写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现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通过田园躬耕,诗人初步体验到了古代“植杖翁‘:隐而不仕的乐趣,并表示像颜回那样既贫穷而又不事耕稼的行为则不可效法。其二这首诗认为像孔子那样“忧道不忧贫”未免高不可攀,难以企及,不如效法长沮、桀溺洁身守节,隐居力耕。诗中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十分生动传神,充满浓郁的情趣。
《命子》:据此诗内容推断,当为诗人初得长子俨时所作。时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陶渊明二十九岁。《册府元龟》录此诗题作《训子》。《命子》也就是训示儿子的意思。这首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旨在表达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全诗言辞恳切,感情厚重,表现出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赏析 第6篇

《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归园田居》(其二)写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的只是愉悦和宁静。《归园田居》(其三) 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饮酒》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
《桃花源记》文章全用客观的记叙方法,虚构了一些人物和情节,而诗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源这个美好淳朴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以记叙为主,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由于本文的创作,后来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的地方,或与外界隔绝,脱离现实斗争的幻想境界。在人类发展史上,“桃花源”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理想国度的蓝图之一。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赏析 第7篇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本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坎坷的经历造就了陶渊明对待世俗和人生与众不同的态度,因此,这首诗起笔就以人生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读来使人感到伤感,令人心痛。然而,诗人陶渊明又不同于那些寻常之人,屈服于世事,而是执著地在生活中追求温暖的朋友之爱,崇尚快乐,劝解人们“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尤其令后人感叹不已的是是人在作品的结束之时,以经久不衰致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警醒世人:时不我待,人当少时及时勉励自己,着实使人为之感奋。 全诗如朋友触膝长谈,朴实无华,丰富的人生哲理却深深地蕴含于其中,催人奋发,令人省思。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赏析 第8篇

《葵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第二首写出了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他很失望,渐渐生出一颗叛逆之心,甘愿“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这将是他生命的归宿。

一、全文: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二、译文: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优贫。

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
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
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
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
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三、赏析:
先师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夹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
四、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