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文言现象 (鱼我所欲也中的文言虚词)
鱼我所欲也文言现象 第1篇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
成分省略句
鱼我所欲也文言现象 第2篇
体现了儒家以仁为本的思想,意在指对事物的取舍!
在生活中往往面对着很多选择,看你怎样取舍。孟子很会打比方,说人在鱼和熊掌面前只有选择其一的话,那就“舍鱼儿取熊掌”。这是人之常情,物有好坏,自然应该是取优而舍劣!
孟子以此为基础,讨论生命与道义的关系问题。生命对人非常重要,但孟子把道义看的比生命更重要,从而有“舍生取义”的思想,古往今来,他激励着无数的人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而不惜牺牲生命。随之,孟子仍然是从人的欲望来谈生死。如果所欲有甚于生者,莫甚于生者,如果所恶有甚于死者,莫甚于死者,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他从人的羞恶之心推断,人所与有甚于胜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但贤者与不贤者的区别在于贤者能够不失羞恶之心,把道义至于生命之上。道义胜于生命与财富,讽刺了社会上重利轻义的人!
(打字真累,完全手述,看在辛苦,请给高分!)
鱼我所欲也文言现象 第3篇
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孟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标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鱼我所欲也文言现象 第4篇
一、通假字 1.辟:“避”,躲避 2.辩:“辨”,辨别 3.得:“德”,恩惠,这里是感恩的意思 4.与:“欤”,吗,语气助词 5.乡:“向”,从前 • 二、一词多义 • 1.与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欤”语气词,“吗” • 蹴尔而与之: 给予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2.而 ①修饰:蹴尔而与之 呼尔而与之 笑而应曰 杂然而前陈者 ②顺接:乡为身死而不受 ③并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④转折: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三、古今异义 1.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是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四、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鱼我所欲也文言现象 第5篇
《鱼我所欲也》一文第二段通过举例从正面进行论证,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也不愿意接受,证明“义”的普遍存在。接着作者再举例从反面说明“万钟”的丰厚俸禄不应接受,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由此可见无论是“万钟”,还是“一箪食,一豆羹”,与“义”比较起来都是次要的,从而深刻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鱼我所欲也文言现象 第6篇
原文
[编辑本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1. 选自《孟子 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 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3. 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指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4. 辟:同“避”躲避。
5.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6.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7.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8.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9. 非独:不单,不仅。
10. 丧:丧失。
11. 豆: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12. 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尔,助词。
13. 蹴cù:践踏。
14. 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15.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种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丰厚的俸禄。钟,古代的量器。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翻译成如果。辩,同“辨”。
16. 何加:(有)什么益处。
17. 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
18. 得我:感激我。得,同“德”,动词。
19. 与:同“欤”,语气词。
20. 乡为身死而不受: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一箪食、一豆羹)。乡,同“向”,原来,从前。
21. 已: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22. 本心:本来的思想,即“义”。
23.是故:所以
24.能:保持
25舍生而取义者也:而,表并列
译文
[编辑本段]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鱼我所欲也文言现象 第7篇
这个物质社会里,不要物欲膨胀,贪多务得,想要活的自在,必须要有舍得,有"舍"才有"得"。
鱼我所欲也文言现象 第8篇
1.舍生取义这样的心性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3.人人都有舍生取义的心性 4.“鱼”生命 “熊掌”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