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腐败
什么是微腐败
微腐败是指行为主体在潜移默化中由纵容自我走向腐化堕落的开始,如果不及时治理,就会对腐败主体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产生潜在的鼓励。微腐败相对于腐败而言,程度较轻,危害较小,不易被察觉或官兵感受并不强烈。以下为微腐败的具体表现形式。
01. 脱离群众高高在上
微腐败在行为上表现为脱离群众,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这种行为特征体现为特权思想作怪,大小事务一个人说了算,重要事项不经集体决策或者大搞“一言堂”等。这种表现形式使行为主体逐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疏离民众之感。
02. 吃拿卡要雁过拔毛
微腐败的另一表现形式是吃拿卡要,或者说雁过拔毛。这包括接待群众态度冷漠、在下基层时接受一些土特产、一盒香烟等,小到人们容易忽视的存在。虽然这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却反映了行为主体对权力的不正当使用。
03. 私欲膨胀搞特权
微腐败还可以体现为行为主体的私欲膨胀和搞特权。这种行为主要包括违反公务员纪律规定的行为,如借机搞权力寻租、徇私舞弊等。这种特权行为可能表现为公款吃喝、独自旅游、虚报冒领等,既违背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04. 漠视纪律底线
微腐败还表现为漠视纪律底线。少数基层干部在位不作为、慢作为、怕作为,作风懒散,喜欢串岗、溜岗,上班时间办私事,对群众的办事要求漠不关心。这种行为违背了干部纪律要求,严重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形象。
对于微腐败的治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一方面,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建立健全公共机构监督机制,对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强化廉政教育,增强抵制微腐败的能力。要加强对微腐败行为的惩处,形成严厉的法律制度,确保违纪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
2019年,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指出要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对于微腐败问题依然存在的单位和个人,我们要深入调查,严肃处理。只有通过持续的监督和治理,我们才能够有效地遏制微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
- 上一篇:web是什么
- 下一篇:一个水两个水三个水四个水念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