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什么
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财产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发表意见的过程。
1. 审计的定义
审计一词的英文单词为"Audit",被注释为"查账",兼有"旁听"的涵义。可以从词义上解释,审计即为审查会计账目。初期,审计就是审查会计账目,与会计息息相关。
审计的定义包括:
(1)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进行;
(3)审计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进行;
(4)审计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等进行审核检查、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发表意见。
审计的基本特征包括独立性、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时效性和传递性。
2. 审计的发展历史
审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审计起源于古代的经济活动监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
审计的发展历史可以梳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阶段:审计起源于古代的经济活动监督,早期的审计主要是对会计账目的审查和验证。
(2)近代阶段:工业革命后,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加大了对经济活动监督的需求,审计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
(3)现代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的范围逐渐扩大,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也不断创新和完善。
(4)信息化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使审计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 审计的作用和意义
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防范风险和损失: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审核检查,可以发现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
(2)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审计可以发现和纠正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审计可以发现资源的不当分配和浪费现象,提出合理的资源配置建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审计通过对政府财政收支和公共资源使用情况的审核检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的稳定。
4. 审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审计的主要步骤包括:
(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确定审计重点。
(2)收集和整理审计资料:收集和整理被审计单位的资料,包括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文件等。
(3)进行审计测试:利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审计资料进行检查、测试和分析。
(4)发表审计意见:根据审计测试的结果,给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审计的方法包括:
(1)抽样检查法: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等进行检查。
(2)内部控制评价法: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进行评价,检查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3)数据分析法:利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大量审计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
(4)风险评估法:评估被审计单位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5. 审计与其他监督活动的关系
审计与其他监督活动(如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存在一定的关系和联系。
(1)相互补充:审计可以发现问题的线索和证据,为其他监督活动提供支撑;而其他监督活动可以提供审计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2)相互协同: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活动相互协同,紧密配合,加强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
(3)相互监督:审计监督通过对问题线索的移送和查办,可以对其他监督活动进行监督。
审计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 上一篇:平方米电脑怎么打m2
- 下一篇:博弈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