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问答

科普问答

元稹行宫古诗阅读题 (行宫 作品 元稹)

清心 2024-05-23 19:03:41 科普问答

元稹行宫古诗阅读题 第1篇

从诗体上讲这首是属 五言绝句,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属乐景写哀,借景抒情。 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那么,说玄宗又在何时何地?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宫中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诗前小序说;"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这里的"古行宫",即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当亦指天宝年间移置上阳的红颜少女.从天宝至贞元,已经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 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她"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沈德潜说:"说元宗而不说元宗长短,佳绝."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真是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元稹行宫古诗阅读题 第2篇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元稹行宫古诗阅读题 第3篇

1、这首诗字少而意多。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推想是玄宗时进宫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
2、以乐景写哀情。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那么,说玄宗又在何时何地?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宫中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诗前小序说;“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这里的“古行宫”,即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当亦指天宝年间移置上阳的红颜少女。从天宝至贞元,已经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写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白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年老宫女的幽怨,元诗则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宫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二诗相比,一具体,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热烈淋漓见长,一以境界的深沉隽永取胜。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熟悉这段史实的人都知道,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咀嚼。你看那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不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吗?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她“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沈德潜说:“说元宗而不说元宗长短,佳绝。”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真是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元稹行宫古诗阅读题 第4篇

(1)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不同点: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凄凉哀怨、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
(2)韩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元诗:反衬或乐景写哀或相互映衬或托物言情。


(1)4分,相同点2分,不同点2分。
(2)2分

元稹行宫古诗阅读题 第5篇

巧妙化用诗文唐代诗人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旧瓶装新酒,具有一种浓浓的文化内蕴。融情于景,借物喻人,表面上写“园花”在主人去世后无人侍弄的寂寞,实则表达的是作者看见物在人非,老友去世的孤单寂寞心情,揭示了文章主题。融“园花”和“寂寞”这两条线索为一体,语言凝练传神,画龙点睛。)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突出了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洽;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铺垫。)

    ②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第一次描写,实写,突出老友热爱弄花,乐观的形象)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据说,此花来头不小。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里有,齐白石晚年以画牵牛花闻名全世,临摹的就是梅府上的牵牛花。

    ③我是颇喜欢一点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看“蹭”花(作者自己不会养花,跑到老友的园里去观赏老友种的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我忽然听说,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 老友在世时,他种花,我赏花,聊天,觉得都是寻常事;现在老友去世了,就觉得当时的寻常事,弥足珍贵,难以忘怀)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浅显”是说这句词的内容和词中包含的道理是人尽皆知,浅显易懂的;而“深刻”则是指这句词中所写之事真正降临到作者自己身上的时候,作者体会更真切地体会到这句词中饱含的无奈与哀思。)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待弄花草(第二次描写弄花,虚写,表现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之情)。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本段运用想像、拟人等手法或者虚实结合、融情于景、排比。作者在老友去世后走过小花园时睹物思人,想像老友宛在花园侍弄花草一样表现了作者对老友的无比怀念,为后文抒发花在人不在的寂寞之情进行铺垫;作者想像花草认出自己向自己点头倾诉,直接表现了“园花”的“寂寞”。通过拟人赋予“园花”灵性,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园花”失去主人之后的悲伤,与老人在世时的花草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感伤氛围,感人至深。)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想象)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注】“当时只道是寻常”出自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浣溪纱》,全词为“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词中饱含作者对死去妻子的怀念、哀思和无奈。

1.作者在字里行间饱含了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①当作者天天上下班看到自己的老友除草栽花,浇水施肥,乐在其中,并且在旖旎风光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时,内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欢愉。

②当作者忽闻老友离世的噩耗以及见到老友去世后园中花草无人侍弄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时,对老友充满怀念,对园中花草充满怜爱之情,自己也倍觉孤单失落。

③当作者想到来年春天月季行将枯萎,牵牛连嫩芽也冒不出来时,悲从中来,被寂寞包围,充满了一种深沉的悲伤。

2、从全文看,文章是如何表现 “寂寞”之情的?

①用往日的花美人乐来反衬今天花开人亡的寂寞。

②用失主之花的低眉敛目来映衬失友的作者的寂寞。

③通过想象故人的园花在今冬明春的悲惨命运,来表现内心的寂寞。

④结尾用貌似不合情理的祈祷(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来强化寂寞。(无理而妙)

元稹行宫古诗阅读题 第6篇

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诗歌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盛衰之感。

元稹行宫古诗阅读题 第7篇

《行宫》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五言绝句。全诗以特别的视角和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唐玄宗昏庸误国的事实,抒发了盛衰之感。以小见大,巧妙含蓄。

元稹行宫古诗阅读题 第8篇

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