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1篇
22、唐雎不辱使命
1、(1)fú(2)qiāng(3)xiǎn(4)guī(5)jìn(6)gǎo 2、C 3、(1)“虽然如此”或“即使这样”(2)辱没(3)小看(4)道歉(5)为什么(6)何况只是。岂,语气副词(7)副词,曾经(8)像这样4、(1)相当于“从” (2)表示动作的趋向,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省译,“使于秦”就是“出使秦国”。(3)表示动作的对象,“广于君”就是“给您扩大领土”。(4)表示动作发出的地点,相当于“在”。(5)表示动作的来源,相当于“从”。(6)跟“至”连用,表示动作发展的趋向,“至于此”就是“到这地步”。5、A、C 6.(1)即使千里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是五百里吗?(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3)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4)心理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7.(1)E (2)D(3)B(4)C(5)A 8.(1)“仓”同“苍”,青色。(2)明白(3)屈服(4)只是9.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10.(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11.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战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12.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2篇
2.(1)辱没(2)扩充(3)只,仅仅
(4)曾经3.(1)交换容易(2)即使这样转折关联词(3)道歉谢谢(4)只徒
弟4.(1)通“措”(2)撞(3)屈服(4)明白5.(1)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
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6.唐雎:
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秦王:色厉内荏,外强中干。7.不重复。第二段与第一段有三点不同:
一是地点不同,是在虎狼之秦的朝廷上;二是背景不同,是在秦王碰了钉子,生气之后;三是人物不
同,作为区区小国的使臣所面对的是不可一世的秦王。三点不同使唐雎所处的境地更加百倍地难
于应付,国家命运、个人生死在此一举。8.如荆轲。
《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3篇
1.秦王其实是想要霸占安陵的土地,他想借易地来让安陵王迁居到他所要给他的领地,并在途中将他杀害,自己再有理由收获一座无君主的地方. 2.秦王用天子之怒来恐吓唐雎,警戒他天子之怒的代价惨重,后果严重. 唐雎用4人刺杀君主并有天意的事例来回应秦王,以此来告诉秦王自己将效仿他们来刺杀他.
《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4篇
一、1、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他已灭亡了韩国、魏国,对小小的安陵,企图不费一枪一弹,诈而骗之。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所以安陵君和唐雎等坚决不答应。 2、秦王的威胁受挫后,恼羞成怒,即以“天子之怒”相威胁,企图使唐雎屈服与他的暴力之下。可是唐雎毫不畏缩,针锋相对的进行反击,指出“布衣之士”发怒将“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他说到做到,“挺剑而起”,马上要跟秦王凭命,表现了唐雎的义无返顾的斗争精神。秦王在唐雎的义勇行为胁迫下,只得赶紧“色饶”,面对着唐雎“长跪而谢”。 二、1、前一个“也”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表示反问;后一个表示判断语气,可以不译。 2、前一个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表示反问;后一个表示感叹,相当于“呀”。 3、前一个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后一个表示陈述,相当于“啊”。 4、前一个表示陈述,相当于“了”;后一个表示陈述,相当于“了”。 三、1、“易”,古义:交换,动词;今义:与“难”相对,形容词。 2、“虽然”,古义:即便如此;今义:连词,表转折。 3、“徒”,古义:只,副词;今义:跟师傅学艺的人,名词。
《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5篇
最佳答案
第一大题解答:
第一小题:秦王用方圆五百里之地交换方圆五十里之地的安陵,并非真心真意,是有意并吞,包藏祸心,倚强凌弱。
第二小题:秦王用天子之怒来恐吓唐雎,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回应秦王。
第二大题解答:
第一小题:第一个也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第二个也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
第二小题:第一个哉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第二个哉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呀。
第三小题:第一个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是语气助词。第二个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第四小题:第一个矣和第二个矣都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
第三大题解答:
第一小题意思是 我想用方圆五百里之地来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易:交换。
第二小题意思是 即使这样,我是从先王那里得来的封地,愿终身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虽然:即便如此。
第三小题意思是 那韩国魏国都灭亡了,而安陵仅凭平方圆五十里之地存留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呀。 徒:只。
第四大题属于开放题,略。
《唐雎不辱使命》的主旨是: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领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正义辞严的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6篇
1、B
2、C
3、(1)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2)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秦王易地并非真心,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并以“寡人”自称(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可见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悦,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5、第一问:诸葛亮;第二问:“略”
《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7篇
你加点字都没有。。我只能靠猜测加点的字。。第一题。。怫(fú ), 冠(guan)第一声,跣(xiǎn),祲(jìn),韩傀(guī),缟(gǎo)素,谕(yu)第四声
第二题。。辱:辱没、辜负; 且:况且;直:只,仅仅;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挠,屈服 ;谢,道歉
第三题。。易,交换;善,很好 虽 ,即使 ;易,改变;使,派遣;若:你;谓:称;是:这样;错:错施行;休:吉祥 ;数:多次;发:开放
第四题。。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
第五题。。他有意激怒秦王,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
第六题。。古今异义: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虽然,受地与先王(虽然:虽然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挺剑而起 挺 古义: 拔 今义笔直,突出 秦王色挠 色 古义: 脸色 今义:颜色 徒以有先生(徒,今:徒弟。古:只)
第七题。。BCDF AEG
第八题。。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8篇
2 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他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 3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 与秦王“天子之怒”针锋相对,指出“布衣之士”发怒的威力,暗示自己将以身效法。 5 应为唐雎保住了安陵君的封地,表现了他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6 秦王,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外强中干 唐睢,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的精神。 7 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暗示自己将以身效法,并“挺剑而起”,表现了为国献身、义无反顾的决心。 8 当今国民如果都有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献身的精神,国家将会更加的强盛。 9 …… 10 (1)“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暗指进攻国家 (2)效仿前人,要刺杀秦王 11 先礼后兵,首先陈述出安陵君不换的理由,后来秦王以“天子之怒”威吓,唐雎又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并表现出刺杀秦王的决心。 可以看出唐雎是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