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精选阅读及答案 (文言小短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精选阅读及答案 第1篇
悬牛首卖马肉
【原文】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晏子春秋》)
【译文】
齐灵公喜欢女子穿着男人的服饰,因此国都内女子都这样穿着。灵公派遣官吏禁止这样的行为,说:“凡是女扮男装的,撕裂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衣服被撕裂、衣带被撕断的人到处都是,但是也不能制止这种现象。
晏子晋见,灵公问:我派遣官吏禁止女子而穿男人服装,被撕裂衣服,扯断衣带的人到处都是,为什么还屡禁不止呢?
晏子回答:您让宫内女子穿男装却禁止宫外的女子这样穿着,就好比在门口挂着牛头,而门内卖着马肉。您为何不让宫中女子不再穿男装,(如果那样,)那么宫外就没人敢再这样穿了。
灵公说:“你说得好。”令宫内女子不得穿男装,不超过一个月,国都内就没有女子再穿男装了。
【主旨】
说明国君做任何事情都应当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
今天给我们的启发:最好的管理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下属,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
【注释】
(1)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好:音hà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
(2)服:穿,名词用作动词。国人,指国都内的女子。国,国都。
(3)使:派遣。
(4)带:衣带。
(5)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都有。
(6)寡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7)对:回答。
(8)君:您,对对方的尊称。内:指王宫内。
(9)犹:犹如,如同。
(10)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宾语“何”前置。
(11)则:那么。莫: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为:做,指穿。
(12)逾:超过。
(13)莫之服:即“莫服之”。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宾语“之”前置。
【练习】
1.指出句中的虚词“而”用法。
①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②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③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④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于是,就。)
2.指出下列句子中虚词“之”的用法。
①国人尽服之。(之,代词,指男子的衣服)
②而国人莫之服。(之,代词,指男子的衣服。“莫之服”即“莫服之”)
③而禁之于外 。(之,代词,指女子穿男子衣服这种行为)
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
①那么 (则) ②为什么 (何 ) ③很好 (善) ④您 (公)
4.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
女扮男装。
5、“悬牛首卖马肉”和现在我们常说的哪个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挂羊头卖狗肉
文言文精选阅读及答案 第2篇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 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 ) 乃四顾胆落(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慢 看 2、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
梓涵 你哥我帮你找了
文言文精选阅读及答案 第3篇
(一)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③。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④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⑤。
补充注释:①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②太祖:曹操。 ③出其理:想出称象的办法。 ④校(jiào):比较。 ⑤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及 ②访 ③咸 ④置 ⑤即
2、解释下列句子中“若”的意思
①有若成人之智 ②若出其中
③中有楼若者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3、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
①欲知其斤重 ②必细察其纹理 ③人皆吊之,其父曰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⑤楼渐低,可见其顶 ⑥其恕乎
4、翻译画线句子:
5、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赞美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
6、曹冲是著名的少年聪明人物,在我国历史上这类人物很多,请再举一个例子。
(二)蚌方出曝(晒太阳),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夹住)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舍”的用法:
①两者不肯相舍 ②太丘舍去 ③又渐如高舍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今日不雨 ②鞭数十 ③传不习乎
④温故而知新 ⑤死者十九 ⑥天雨墙坏
⑦听取蛙声一片 ⑧幸甚至哉
3、仿照例子,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例句:渔者得而并禽之 禽通“擒”捉住
①项为之强 通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③路转溪桥忽见 通 ④是知也 通
⑤诲女知之乎 通 ⑥一切乌有 通
⑦裁如星点 通 ⑧尊君在不 通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5、这则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意思是
6、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教育,请简要谈一谈。
(三)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指孔子立身靠着横木,表示重视)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实在)似重有忧(连着有几件悲痛的事)者。”而曰:“然。昔者吾舅(丈夫的父亲)死于虎,吾夫死于虎,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苛酷的统治)。”夫子曰:“小子(年轻人)识(记住)之,苛政猛于虎也。”
1、依次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过 ②之 ③使 ④之 ⑤
2、解释下列句子中“然”的用法
①怡然自得 ②忽有庞然大物 ③不觉呀然一惊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则黯然缥缈 ⑥尘气莽莽然
⑦然数年恒不一见 ⑧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
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4、本文揭示了繁重的赋税对劳动人民的伤害之大,而反映这种情况的古诗词名句也很多,请再写出一句这方面的古诗句。
(四)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到)鬻(卖)金(金子)者之所(地方),因攫(抢)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衣冠 ②之 ③因 ④去 ⑤之
2、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3、这篇文章讽刺了社会上什么样的人?
(五)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用来)处子(安顿儿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吆卖(沿街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古代的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宾主相见的礼仪)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其舍近墓 ②太丘舍去 ③又渐如高舍
④遂居焉 ⑤居数月,将胡俊马而归
2、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3、这则故事可用 (四个字)作标题,说明 对于成才的重要性,这可用 这个成语来概括。
(六)孟子少(年轻)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突然停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忘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孟子不复忘矣。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方 ②乃 ③之 ④引 ⑤裂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
①以此戒之 ②以丛草为林 ③仁以为己任
④徐喷以烟 ⑤以亿万计 ⑥此独以跛之故
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教育,请简要谈一谈。
(七)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通“旨”主要的意思)。自是手不释书,至(甚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之 ②即 ③持 ④迸
2、解释下列句子中“为”的用法
①退为家人讲 ②此何遽不为福乎 ③始悟为山市
④为人谋而不忠乎 ⑤可以为师矣 ⑥ 知之为知之
⑦以虫蚁为兽 ⑧项为之强
⑨为之怡然称快 ⑩二虫尽为所吞
3、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字词
①众皆弃去 古义 今义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古义 今义
④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⑤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
⑥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古义 今义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5、司马光击瓮实际上是一种创新思维,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古代还有很多,请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八)文征明(明代著名书画家)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标准),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马虎),或答人书札,少(稍微)不当心,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日以十本为率 ②或答人书札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海日生残夜 ⑤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⑥则或千或百 ⑦或凭或立,不一状
2、解释下列句子中“故”的用法
①故愈老愈益精妙 ② 此独以跛之故 ③故又名“鬼市”云
④温故而知新 ⑤故时有物外之趣
3、文中加点的“益”的意思是“更、更加”,请写出一个带有该字且意义相同的成语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5、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另举一例来证明。
答案:
一
到达(的水平) 询问 都 放在 便,立即
如同 好像 像....的东西 如同
代词,它的,代指大象 代词,它的,代指小事物 代词,他的 代词,那 代词,它的 语气助词,
无划线句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司马光
二
放弃 离开 房屋
下雨 用鞭子打 ------ --------- 十分之九 下雨
强通僵 说通悦 见通现 知通智 女通汝 乌通无 裁通才 不通否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方相互争斗,第三方得利
三
经过 代词,哭声 让 代词,妇人
....的样子 ....的样子 在这样 ....的样子 然而 是这样的
无划线句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
穿衣戴帽 到,去 于是 跑开 的
无划线句
--------------------------------
五
靠近 离开 房屋 居住 过了
无划线句
孟母三迁 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六
正在 于是,然后 代词,他 抓起,拿起 割断
用 把 来 用 用 因为
七
给 是 是 替 作为 是 作为 因为 因为 被
去:到...,去...;跑开 ------------------------------------------------------------------------
曹冲
八
1.猜不到加点字
2因此 原因 因此 旧的,老的 因此
精益求精
继续追问:
八的加点字是日,这都猜不到?
划线句 少(稍微)不当心,必再三易之不厌,
五 划线句
此可以处吾子矣
四 划线句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三 划线句
苛政猛于虎也
再整理完整发给我,谢谢,我会采纳
补充回答:
每天 ------------ 每天 太阳 有一天
稍微有不当心(出现错误),一定会改几遍而不厌烦
五
这里可以让我的儿子居住了
四
拿金子时,没看到人,只看到金子。
苛刻的赋税政策真是 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文言文精选阅读及答案 第4篇
1。然,这样,不然不是这样。
2、第一句,偶尔有云气,像是皇室,台观,人物,车马,冠盖,一一都可以看见。
3.(1)有人说:“(那是)蛟龙和大蛤蜊的气所形成的”
3.(2)他说的非常详细,这里不再具体记叙
4、说明古代人就对海市蜃楼有很多的怀疑,有的说是蛟蜃所做,有的人认为不是蛟蜃做的
文言文精选阅读及答案 第5篇
(一) 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 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一) 文侯与虞人期猎 答案 1. 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确翻译) 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句中的“虽(虽然)”、“岂”、“一(专一、坚守)”、“期”。) 2.做人要诚信 守时 等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②宣王说之:之 2.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答案 1.①、给。 ②通“悦”,喜欢。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3.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 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答案 1.①离开 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 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文言文精选阅读及答案 第6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文言文精选阅读及答案 第7篇
好乱啊~~~ 自指从 是指这儿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他急在船沿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不行,不亦惑乎?(船已经往前驶过了,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的方法去寻找宝剑,不是使人不解吗? ) 3.从文中(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方面对楚人进行了刻画,突出了他(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不明白万事万物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的特点。 4.这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背面而持其架。。。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用:费用,资财) A。今者臣来 臣:我 B。方背面而持其架 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 用:用处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 译文: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 《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文言文精选阅读及答案 第8篇
第一组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第二组
(一)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2)是日,饮酒乐,天雨( )
(3)公将焉之( )
(4)岂可不一会期哉( )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二)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妇亦 / 起大呼
B. 又夹百千 / 求救声
C. 虽人 / 有百手,手 / 有百指
D. 不能 / 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 几欲先走走:走开
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参考答案:
1. D A项应为“妇/亦起大呼”,B项应为“又夹/百千求救声”,C项应为“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2. C “虽”是“即使”;“指”是“指明”;“走”是“跑”。
3. D 画线句的用词都是观众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是表演者引起的,所以从侧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B 根据“施八尺屏障”可知表演者与听众隔开的。
愿对你有帮助!!!
- 上一篇:有机菜花的家常做法
- 下一篇:淘宝回复评语大全 (评语生成器在线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