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问答

科普问答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翻译赏析 (山中问答李白翻译及赏析)

清心 2024-04-29 18:03:37 科普问答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翻译赏析 第1篇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翻译赏析 第2篇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742-756)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刘十六的名字不详。“十六”是其在家族中兄弟间排列长幼的次序数,唐时常用这种次序数来称呼人。诗八句四十二字,因为其中不少词语的重沓咏歌,便觉得声韵流转,情怀摇漾,含意深厚,意境超远,应当说是歌行中的上品。
这首诗的引人处首先在于一股真情扑人。诗人送刘十六归隐是饱含着自己的感情的,甚至不妨说,是借刘十六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翻译赏析 第3篇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译文

壮丽的山河,不论楚秦,处处飞白云。
白云处处飞,为着长随你。
长随你,你去楚山隐居。
白云也跟随你渡过湘江水。
湘江上,女萝做流苏,潇洒又飘逸。
那里的白云真美丽,你早去早享受。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翻译赏析 第4篇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战夫若熊虎,破敌有馀闲。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投躯紫髯将,千里望风颜。勖尔效才略,功成衣锦还。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皖沙石》 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 时,浣溪古石今扰在。桃李新开映古杏。茸蒲 扰短出平沙。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 花。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若到 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送裴十八图南归高山二首》其一: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 延客醉金禅。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风吹 芳兰折,日没鸟雀喧。举手指飞鸿,此情难俱 论。同归无早晚,领水有清源。 送侯十一 朱亥已击晋,侯赢尚隐身。时无魏公子, 岂贵抱关人。余亦不火食,游梁同在陈。空余 湛卢剑,赠尔托交亲。 金陵送张十-再游东吴 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谁人今继作, 夫于世称贤。再动游吴掉,还浮入海船。春光 百门柳,霞色赤城天。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 旋。空余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金陵酒肆留别 白门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 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问取东流 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 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 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 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 跨马涉远道。会稽愚轻买巨,余亦辞家西入 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 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 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 万里触山动,盘涡毅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 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掌两山,洪波 喷流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 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 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 扫,麻姑骚背指爪枉。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 谈天与夭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 归。玉桨倪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虽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 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 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 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 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座尾谈重玄。我似 浮云滞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阅。一振高名满帝 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 君,君入楚山里,云也随君渡湘水。湘水上 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翻译赏析 第5篇

【诗文解释】 早晨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一天之间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两岸猿猴的啼鸣声回荡不已,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了千重山峦。 【词语解释】 【诗文赏析】 在被贬途中忽闻大赦,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万分的诗人立刻驾舟东还。沿长江顺流而下,一日千里,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并无一个「快」字,但时空之感却扑面而来。 全诗气势豪爽、笔锋峻利,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喜悦也在空灵飞动的诗句中一览无遗。 ------------------------------------------------------------------------------------------------------------------- 详见: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翻译赏析 第6篇

 【翻译】壮丽的山河,不论楚秦,处处飞白云。白云处处飞,为着长随你。
长随你,你去楚山隐居。白云也跟随你渡过湘江水。
湘江上,女萝做流苏,潇洒又飘逸。里的白云真美丽,你早去早享受。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翻译赏析 第7篇

诗词释义: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古往今来不知倾倒了多少世人。作者崔颢,唐开元年间中进士,天宝年间任书思勋员外郎。 诗的首联借用了神话传说,仙人乘黄鹤羽化飞升,仅留下了黄鹤楼。首句意境高远,暗示着时间和空间的永恒。全诗开头,就给人一种心灵净化,时空悠远的感觉。 颈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历史感、空灵感很强。国家的兴亡,历史的变迁,如黄鹤一去不返。只有白云如世态悠悠,还是那么变幻莫测。但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腹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明是写景,其实也写出了诗人的历史苍凉感。放眼望去,明媚的阳光下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矗立在江心的鹦鹉洲,长满了萋萋芳草。这景象多少年来都是如此。近代研究,鹦鹉洲是长江下游水流变缓而逐渐堆积起 来的,当时州上客旅馆驿鳞次节比,是旅游的好去处。而洲两侧水流变急又会冲刷,造成了后来鹦鹉洲的崩沉(隐约记得在明代洲崩)。崩沉后水流变缓,若干年后又会冲积起新的鹦鹉洲。这一周期大约得上千年。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望着烟波浩淼,景色模糊的远方,不觉夕阳西下,此情此景让诗人想起了遥远的故乡,勾起了一抹淡淡的乡愁。这句同样也引起了后来读者的共鸣。 崔颢的这首律诗,自古以来被推为七律之首。传说李白也曾登楼想留诗一首。看到了崔颢的这首诗后,心想自己再怎么构思,写出来的也不会超过这首诗了,因此罢笔不写,以免坏了自己的名头。这就是李白走遍名山大川,多留有诗作,唯独没有(专门)歌咏黄鹤楼的原因。 于此可见,崔颢这首诗的价值就不同凡响了。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翻译赏析 第8篇

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以白云形象象征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的隐者品格,隐含了作者与腐败的政治决裂的情绪。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此诗直接从白云入手,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写白云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最后祝愿他高卧白云。句式上又多用顶真手法,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