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问答

科普问答

鲁迅小说集彷徨 (8篇精选)

清心 2024-04-29 17:02:50 科普问答

鲁迅小说集彷徨 第1篇

22、唐雎不辱使命
1、(1)fú(2)qiāng(3)xiǎn(4)guī(5)jìn(6)gǎo 2、C 3、(1)“虽然如此”或“即使这样”(2)辱没(3)小看(4)道歉(5)为什么(6)何况只是。岂,语气副词(7)副词,曾经(8)像这样4、(1)相当于“从” (2)表示动作的趋向,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省译,“使于秦”就是“出使秦国”。(3)表示动作的对象,“广于君”就是“给您扩大领土”。(4)表示动作发出的地点,相当于“在”。(5)表示动作的来源,相当于“从”。(6)跟“至”连用,表示动作发展的趋向,“至于此”就是“到这地步”。5、A、C 6.(1)即使千里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是五百里吗?(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3)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4)心理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7.(1)E (2)D(3)B(4)C(5)A 8.(1)“仓”同“苍”,青色。(2)明白(3)屈服(4)只是9.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10.(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11.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战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12.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鲁迅小说集彷徨 第2篇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如关迎密。 1.用“/”划分节奏 越 国 公 杨 素 适 见 于 道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适见于道(适) 何书生勤如此(如此) 奇之(奇) 吾观密识度 (观) 3.翻译 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4.杨素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而玄感不大没有责怨,相反却“倾心结纳”从杨素父子两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5."牛角挂书"中国历史撒谎能够非常著名的勤学的古诗,你知道的勤学故事还有哪些?写出来(至少2个)4个字概括故事内容 写出故事的主人公

越 国 公 杨 素 /适 见 于 道 适逢 这样 对。。。感到奇怪 观察 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 求贤若渴,聪明 囊萤映雪 车胤(chēyìn) 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鲁迅小说集彷徨 第3篇

一,回答: 穆公提的问题是: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的解答:“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从中可以看到“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施行仁政的主张 二:回答 翻译“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将怎样回报你。” 作用:强调,增强说服力和解释说明的作用 三:解释词组 1没有一个肯效死的 2怎么办 3艰难困苦的岁月。。。 4没有(把这件事)如实向上禀告

鲁迅小说集彷徨 第4篇

1.有一个宋国人担心自己的禾苗不生高,就把禾苗往上拔,拔完后疲倦地回来了,对其他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听了后赶紧跑去看,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2. yú 。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事要符合事情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鲁迅小说集彷徨 第5篇

1.“长信宫”灯得名的原因是什么?答:因器身铭文有“长信”字样,此灯曾为居于“长信宫”的窦太后所用,故名“长信宫”灯。2.根据内容,为③,④两段设计、填写段首句:③:“长信宫”灯的结构非常精巧。④:“长信宫”灯的设计极为科学。3.简要说明“长信宫”灯为什么堪称“中华第一灯”?答:因为“长信宫:灯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所以堪称”中华第一灯“4.选文②③④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调换,因为这三段文字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安排的,调换后就不符合认知规律了。

鲁迅小说集彷徨 第6篇

内容简介 · · · · · ·
晚荼花开的那夜,胭脂遇到平生见过的第一个陌生人。她与自己有着相似面容,她说她要带自己回家。家?那是胭脂与外婆相依为命的地方——守一座死城,点一盏宫灯……
很久以前,城也繁华似锦,一盏被诅咒的宫灯点亮后,天空再无太阳与翅膀……
燃起蜡烛,饲喂宫灯,外婆等着哥哥带回光明与生机。渐渐城池荒芜、亲人背离,从韶华到垂暮,外婆依然等待着,因为她相信有灯就有人……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一盏宫灯,两人之约,三生等待……
超豪华印刷+精美装帧!《漫客•绘意》全新解构古风大作!
鬼才绘师deo.R联手新锐作家渭七,为你点灯照进梦的一角,
讲述时间灰烬里一个关于执著与等待的故事。

鲁迅小说集彷徨 第7篇

悬牛首卖马肉
【原文】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晏子春秋》)

【译文】
齐灵公喜欢女子穿着男人的服饰,因此国都内女子都这样穿着。灵公派遣官吏禁止这样的行为,说:“凡是女扮男装的,撕裂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衣服被撕裂、衣带被撕断的人到处都是,但是也不能制止这种现象。
晏子晋见,灵公问:我派遣官吏禁止女子而穿男人服装,被撕裂衣服,扯断衣带的人到处都是,为什么还屡禁不止呢?
晏子回答:您让宫内女子穿男装却禁止宫外的女子这样穿着,就好比在门口挂着牛头,而门内卖着马肉。您为何不让宫中女子不再穿男装,(如果那样,)那么宫外就没人敢再这样穿了。
灵公说:“你说得好。”令宫内女子不得穿男装,不超过一个月,国都内就没有女子再穿男装了。
【主旨】
说明国君做任何事情都应当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

今天给我们的启发:最好的管理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下属,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
【注释】
(1)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好:音hà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
(2)服:穿,名词用作动词。国人,指国都内的女子。国,国都。
(3)使:派遣。
(4)带:衣带。
(5)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都有。
(6)寡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7)对:回答。
(8)君:您,对对方的尊称。内:指王宫内。
(9)犹:犹如,如同。
(10)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宾语“何”前置。
(11)则:那么。莫: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为:做,指穿。
(12)逾:超过。
(13)莫之服:即“莫服之”。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宾语“之”前置。

【练习】
1.指出句中的虚词“而”用法。
①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②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③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④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于是,就。)
2.指出下列句子中虚词“之”的用法。
①国人尽服之。(之,代词,指男子的衣服)
②而国人莫之服。(之,代词,指男子的衣服。“莫之服”即“莫服之”)
③而禁之于外 。(之,代词,指女子穿男子衣服这种行为)
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
①那么 (则) ②为什么 (何 ) ③很好 (善) ④您 (公)
4.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
女扮男装。
5、“悬牛首卖马肉”和现在我们常说的哪个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挂羊头卖狗肉

鲁迅小说集彷徨 第8篇

长信宫灯,出土于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通高48cm。灯的形象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宫女头上梳髻,戴头巾,身穿长衣,衣袖宽大。她面目端庄清秀,目光十分专注,头略向前倾斜,神情恭谨、小心翼翼,表现出一个下层年轻宫女所特有的神态。宫女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袖口下垂成灯罩。灯盘可以转动,灯盘上的两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身体中空,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灯的各部分还可以拆卸,有利于清洁。此灯上面刻有“长信尚浴”等铭文共65字,所以被命名为“长信宫灯”。长信宫灯将灯的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个造型自然优美、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 根据铭文考证,此灯是公元前172年(汉文帝时代)铸造的。灯的最初主人是阳信夷侯刘揭,后来刘揭子中意“有罪国除”,此灯被没收进少府的“内者”(官名),归长信宫所有。长信宫是皇太后居信的宫殿,文帝的皇后窦氏是刘胜的祖母,景帝时为皇太后,很有权势。后来窦太后又把此灯送给了她娘家族裔中的一位叫窦绾的女子,窦绾将铜灯视为珍宝,死后就将灯随她埋入墓中。 长久以来,长信宫灯因其独一无二的造型、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奇特巧妙的艺术构思被视为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巅峰之作、民族艺术的魅宝,她曾多次赴国外展出,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