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拼音版)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第1篇
岑参佳句赏析一: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岑参·《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②夜集》 ①凉州:今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所在地。 ②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的属官。 七言古诗《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写诗人赴北庭途经凉州在河西节度府作客,与老朋友欢聚宴饮的景况。这两句是说,宴会中不时爆发出大笑声,这样的欢聚、大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回,老朋友欢聚一堂,能不为之醉倒!以酒助兴,兴浓欢悦,笑声爽朗,豪迈乐观,从人物的神态中,可感到盛唐的时代脉搏。 岑参佳句赏析之二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岑参·《春梦》 《春梦》是一首七绝。这两句是怀念远在他乡的美人——在枕席上片刻的春梦之中,走完了江南数千里路与你相会。“片时”与“数千里”对衬,既写出了梦中的迷离,也暗示出平日的深情,亦即用时间的速度与空间的广度,来显示感情的强度和深度。虽嫌短暂,终觉美好。诗句写梦境入神,真挚地表达出内心所蕴藏的感情。 岑参佳句赏析之三 蒸沙烁石①燃虏云②沸浪炎波煎汉月③ 岑参·《热海④行送崔侍御还京》 ①烁石:使石头融化。 ②虏云:边地之云。 ③煎汉月:酷热得月亮也像被煎一样。 ④热海:即今中亚之伊塞克湖,其地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第2篇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意思是:
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这句诗句是出自于唐代诗人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诗词原文: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第3篇
⑴凉州:唐朝河西节度府所在地,治所在今甘肃武威。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⑵城墙上。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⑶凉州:一作“梁州”。
⑷里:一作“城”。
⑸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半解:半数人懂得。解,懂得,明白。
⑹萧萧:象声词。此处形容风声。漫漫:形容黑夜漫长。
⑺河西:汉唐 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此处指河西节度使,治所在凉州。故人:旧交;老友。
⑻花门楼: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楼房。贫贱:贫苦微贱。唐崔颢《长安道》诗:“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⑼斗酒相逢:即相逢斗酒。斗酒,比酒量。 弯弯的月儿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
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
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
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第4篇
文学赏析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首先出现的是城头弯弯的明月。然后随着明月升高,银光铺泻,出现了月光照耀下的凉州城。首句“月出”,指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随着月光的照耀,更清晰地呈现了凉州的全貌。“凉州”,有的本子作“梁州”(今陕西汉中市)。这是因为后人看到“七里十万家”,认为甘肃凉州没有这种规模而妄改的。其实,唐前期的凉州是与扬州、益州等城市并列的第一流大都市。“七里十万家”,正是大笔淋漓地勾画出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光。而下一句,就更见出是甘肃凉州了。凉州在边塞,居民中少数民族很多。他们能歌善舞,多半会弹奏琵琶。不用说,在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这里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仍然是写琵琶声,但已慢慢向夜宴过渡了。这“一曲琵琶”已不是“胡人半解弹琵琶”的满城琵琶声,乃是指宴会上的演奏。“肠堪断”形容琵琶动人。“风萧萧兮夜漫漫”,是空旷而又多风的西北地区夜晚所给人的感受。这种感受由于“琵琶一曲”的演奏更加增强了。
以上六句主要写环境背景。诗人吸取了民歌的艺术因素,运用顶针句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的、咏唱的情调,写出凉州的宏大、繁荣和地方色彩。最后一句“风萧萧兮夜漫漫”,用了一个“兮”字和叠词“萧萧”、“漫漫”,使节奏舒缓了下来。后面六句即正面展开对宴会的描写,不再句句用韵,也不再连续使用顶针句法。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见出情谊深厚。因为“多故人”,与各人离别的时间自然不尽相同,所以说“三五春”,下语是经过斟酌的。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二句接“故人别来三五春”,意思是说:时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岁月催人,不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一个“笑”字,写出岑参和他朋友的本色。宴会中不时地爆发出大笑声,这样的欢会,这样的大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回,老朋友们端着酒杯相遇在一起,能不为之醉倒。
这首诗把边塞生活情调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了起来。全诗由月照凉州开始,在着重表现边城风光的同时,那种月亮照耀着七里十万家和城中荡漾的一片琵琶声,也鲜明地透露了当时凉州的阔大的格局、和平安定的气氛。如果拿它和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相比,即可见同样是写边城,写秋天的季节,写少数民族的音乐,但那种“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描写,所表现的时代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至于诗所写的夜宴,更是兴会淋漓,豪气纵横,不是盛唐的人不能如此。“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不是有感于时光流逝,叹老嗟卑,而是有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感,表现出奋发的人生态度。“一生大笑能几回”的笑,更是爽朗健康的笑。它来源于对前途、对生活的信心。同样,末句“须醉倒”,也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是豪迈乐观的醉。以酒助兴,兴浓欢悦,笑声爽朗,豪迈乐观,读者从人物的神态中,能感受到盛唐的时代脉搏。[4]
名家点评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诗中写了凉州的边域风光、民族杂居的习俗民情,更把夜宴写得兴会淋漓,豪气纵横,充满了盛唐的时代气氛,体现出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第5篇
沁园春(南宋?陈人杰)
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何为者,却身羁荒村,血洒芳枝。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恙,跃马何之。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闽山路,待封侯事了,归去非迟。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梁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金缕曲 赠梁汾
纳兰性德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
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
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金缕曲 慰西溟
清·纳兰性德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李白――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
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水调歌头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第6篇
边塞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____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____徐锡麟《出塞》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____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____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____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____王维《少年行四首》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____许浑《塞下曲》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____王翰《凉州词二首》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____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____李益《塞下曲》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____李白《关山月》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____李益《从军北征》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____李颀《古从军行》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____李颀《古意》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____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____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____徐锡麟《出塞》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____李白《从军行》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____戎昱《塞下曲·其六》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第7篇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2、《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3、《塞下曲》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4、《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塞下曲》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6、《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第8篇
1、唐·王维 《凉州赛神(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原文选段: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白话释义:
凉州城外面人烟罕至,百尺高的山峰上看着北方外族的踪迹。健勇的士兵敲着鼓吹着羌笛,在城东骑着骏马比赛。
2、唐·岑参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原文选段: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白话释义:
弯弯的月亮爬上凉州城的头,城首的月亮升上天空,照亮了整个凉州。凉州有十万人住在七里的地方,这里一半的胡人会弹琵琶。动人心弦的琵琶湖音乐让人心旷神怡,只感觉到风沙沙作响,漫漫长夜。我在河西幕府有很多老朋友,他们分手后已经过了三五季了。现在花门前看秋草,怎么能互相看着对方在贫穷中变老呢?生活可以有几次的欢笑,今天遇到的每个人都一定喝醉了。
3、唐·孟浩然 《凉州词》
原文选段: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白话释义:
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可以做成琵琶其声音洪亮直上云霄。迢遥的胡地三万里,纵然是送与王明君顿时作乐的琵琶声又哪能穿越。身处异地即即是开心也让人以为悲惨,这羌笛胡笳也不用再吹。坐在边塞看着今晚的玉轮,心田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
4、唐·张籍 《横吹曲辞。陇头(一曰陇头水)》
原文选段:
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家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白话释义:
边塞的路已经断绝了不能通过,胡人的兵马趁着夜色入侵了凉州城。到处都是汉民们紧张激烈地搏斗而死,流的血把陇西的地面都淹没了。
5、明·朱成泳《陇头吟》
原文选段:
一从结发戍凉州,铁甲磨穿已秃头。
儿孙养得谙胡语,不如陇水解东流。
白话释义:
一起束发从军守卫凉州,铁甲磨穿了头发。儿孙们在这里成长都能懂得胡人的语言,不象陇水依然向着家乡的方向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