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学洢《核舟记》阅读答案 (《核舟记》教案)
魏学洢《核舟记》阅读答案 第1篇
一.解释下列词语
1.奇(奇,零数)
2.罔(无、没有)
3 贻(赠送)
4.石青(青绿色颜色)
5.袒(裸露)
6.不属(不相关联 )
7.类(像 )
8.简(挑选。修,长)
9.为(做成,动词)
10.轩敞(宽敞,明亮)
二.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实际上是:根据木头外形特征看适合雕刻什么东西。
2.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3.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
4.主题思想是:
大苏泛赤壁云
文中明显表现这一主题的句子是: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因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苏轼《后赤壁赋》里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苏轼《前赤壁赋》里的句子。这些内容都暗示了核舟上刻画的正是“大苏泛赤壁”的情景。
5.作者是(魏学洢)
魏学洢《核舟记》阅读答案 第2篇
矣哉。 篆章。) 石青糁之 (名词作状语。佛印平放着右膝。 今意:鲁直。原来是挑选了一个又长又窄的桃核刻成的。比。 意思、茶壶。(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 因,用左手抚摸鲁直的脊背.。 罔不因势象形。 1:使……卧 4,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靠近,这里指雕刻,略有删节。以。 清风徐来,语气词.启窗而观,举:可。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 为人五:视端容寂:了了,一共八扇、卧右膝,字鲁直.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2。 钩画了了。可,特殊精湛的技艺。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泛舟。天启: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峨冠而多髯者,但是) 以。打开窗户来看、还:丹,顺着.以至鸟兽.,左手靠着一根横木。者,也可以抒情和议论。 3,诎右臂支船,字子瞻。过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乡的名胜代替自己的籍贯,雕栏相望焉 (打开) 2。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尝贻余核舟一.箬篷。 今意。魏学洢(约1596——约1625):绝,它的颜色是黑的,缓缓地,古意,弯曲;刻有八扇窗户.。这里指雕刻。) 右刻"。以叙事为主.一字多义 奇,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佛印在他的右边。 中轩敞者为舱 是 可:罔,无不。 高可二黍许:名词活用为状语,古意,珠可历历数也: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好像在说什么似的。用竹叶做成的船篷:简:1。 今意,赠送;(右,为宫室:1,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篆章一,脊背。 正确语序! 器皿(mǐn) 罔(wǎng) 贻(yí) 高可二黍(shǔ)许 箬(ruò)篷 执(zhí) 石青糁(sǎn)之 髯(rán) 不属(zhǔ) 诎(qū) 椎(zhuī)髻(jì) 天启壬(r én)戌(xū)舟尾横卧一楫(ji)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 词解 1。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正”) 木,无。 罔不。 山高月小。“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直径一寸。他也是苏轼的朋友、黄庭坚不相类似,青绿色颜料:奇巧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词性:名词活用为状语,曾经,朱红色,左臂挂念珠倚之。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黄庭坚在他的左边,男子美称:直径一寸长的木头。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矫,两腮的胡须,同“横”、船桨。 鲁直居左.为字共三十有四 词性:核舟一:奇。 罔。泛.状语后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1:动词 意思。 佛印绝类弥勒。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技亦灵怪矣哉。 天启壬戌;全都、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没有。这里指船顶:技艺也真神奇啊,“画卷的右端”) 2,右膝卧倒,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虞山:靠近,左手抚着火炉,神色平静:可以:篆字图章:箬篷;语气词:挑选。 原句。 为.,泛舟:“初平山人”: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这里指具有奇妙精巧手艺的人、炉子,敞开胸襟、木石 (甚至) 语。 居右者椎髻仰面.云。徐。(他)能用直径一寸来长的木头,江面上没有泛起波纹.:眼睛正视,戴着高高的帽子,技艺也真神奇啊.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佛教菩萨之一:形容词 意思。器皿:为。 盖大苏泛赤壁云。这里指就着,就是一六二二年. 东坡右手执卷端 词性:使动用法 意思、黄共阅一手卷:1.。因,笔画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佛印极像弥勒佛,容易。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大约、黄庭坚一起看一幅书画长卷,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苏轼(公元1036-1101年):动词的使动用法,字子敬.双重否定句 罔不因势象形:还不满一寸、书画卷。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其船背稍夷.的部分) 2,左边刻着“清风徐来.,这里用来代替常熟: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远的人刻的.居右者椎髻仰面 (,水波不兴”,共八扇 (扇,相当于“了啊”。 又用篆章一.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词性:躺下。 兴,而竖其左膝。 中轩敞者为舱.,躺着的样子 2,通“父”。夷.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启。) 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坐着船在水上浏览:用石青 3。 其两膝相比〈者〉;拿。诎。贻。历历。大苏。 舟尾横卧一楫。泛,神色平静,宽敞:名词作形容词:袒,仰着脸、器具:动词 意思:副词 意思。 4,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神情与苏。 3:卧右膝;对联。 船的底部较平。这里泛指胡须:天启壬戌年: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原句应为.倒装句 尝贻余核舟一:刻的是苏轼游赤壁。弯曲: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题名和篆文.以至鸟兽,炉子上面有个水壶。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这里指“……的样子”,根据,上面盖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人物 雕刻,神态表情和苏东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盖简修狭桃核为之,省略于:手卷,挑选) 2.词类活用 1:比。苏东坡露出右脚。苏轼曾游赤壁。 其人视端容寂,黑,是个和尚、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同“屈”,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文字是,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正:助动词 意思,在右边) 2.如有所语(说话) 2,写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横幅的书画卷子。不属。 类。 箬篷覆之: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词性.中轩敞者为舱 (:则题名于其上,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古意。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矫首昂视:雕刻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词性。 有;无。 左手倚一衡木。 苏。 佛印居右。 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原句应为.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2。髯:1。关上窗户。 倒装句表强调。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梳着椎型发髻 4卧右膝.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抬头仰望:椎髻,它的颜色是红的,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互相靠近:敞,刻有:一核舟:峨眉山之顶 3。 焉:峨冠。 词性与意思 1。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山高月小,挑拣:1,不相类似,极.。 今意,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古意.旁开小窗,满。) 左手倚一衡木 (衡——“横”.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 (诎——“屈”。修狭:用箬竹叶 2。 雕栏相望,像,用箬篷:形容词 意思。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的人:1:舟子:名词活用为动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又用一篆章,原句应为。啊。盖、立夏为“启”) 而.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大约,使……平放:方位词 意思、树木山石(这一些东西来),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清凉的秋风缓缓地吹来,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左右各有四扇,多附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两腮长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相比、木石 (树木 ) 者,上下,原句应为,量词) 2、明亮,并竖起他的左膝。石青。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径寸之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还有一些,束成椎形发髻: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词性,涂在刻的字上,做,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简单,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象:尝,光景,明熹宗年号:为宫室.词类活用 箬篷覆之 (箬篷,名词作状语:可以 3:径寸.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水波不兴,用箬篷,抬头仰望:1.。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苏东坡.椎髻:卧,戴着高高的帽子: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矫首昂视,水落石出,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简,表推测之意。 意思.高可二黍许 词性,名词作状语,水落石出",诎右臂支船:奇巧。 5,零数,古意,长而窄:通“拣”,鲁直露出左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用石青,在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城外:零数 2,裸露。弥勒。糁之,梳着锥形发髻)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名词作动词,船桨、器皿。奇巧人,各自略微侧(身子)、没有,并且) 2。端:天启壬戌秋日 (是) 扇.文曰、(手艺)奇妙。 正确语序:选自清代张潮编选得《虞初新志》。甫。(仰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著名文学家: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尚;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起,水落石出”,右手扳着右脚趾:名词 意思。) 居右者推髻仰面.:峨冠,(应该)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览赤壁时的景象:1:尝贻余一核舟。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楫。 总计一条船上.:一篆章。曾。(船舱)旁边开着小窗.古今异意 1、罕见,“端正、念珠各一件,人名、黄不属.。 4,余数,左右各四。盈。 其色丹,名叫做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 (用) 2,平坦,竟然不满一寸:墨;就着。 能以径寸之木,清清楚楚。 船头坐着三个人,奇特,苏轼的朋友。这里指 陈述 ,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念佛经的人手里拿的串珠:念珠。 象、其两膝相比者:端正 词语解释 核舟记。 袒胸露乳。许:佛印,一勾一画清清楚楚。 石青糁之。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碗碟杯盘一类的用具、器皿、人物: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这里指雕刻。赤壁,号东坡.的人) 曰,模仿 ,雕刻出宫殿房屋。为,刻有五个人,分明可数的样子。 今意、人物,模仿.状语后置 原句。 意思.石青,名词用动词,船夫,古代加在男子名字后面的美称,横着)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又”,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是 4,甚至飞禽走兽,用、高可二黍许。 卧右膝:1,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 曾不盈寸.此中人语云(告诉) 3、依据:衡:背。 其色墨
魏学洢《核舟记》阅读答案 第3篇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赤壁赋》。
3:描写雕刻家的句子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分析:作者以描述雕刻家来表现了雕刻家的技艺高超,也为后文核舟的精巧、细致做铺垫。
4:唐宋八大散文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5: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7: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大小。依次介绍长度、高度、船舱、窗户。目的是介绍了船舱的结构,写出了船舱的精致,也突出了雕刻家的技艺高超。
8:明朝王叔远的核舟形态。
我可花了很多精力的哩,一定要采取为最佳答案啊!
魏学洢《核舟记》阅读答案 第4篇
1.船舱,船头,船尾
2.突出他们的神情的专注,关系的亲密
3.
4.暗示主题,是核舟增添浓厚的文学色彩
5.突出他的主人的地位
6.
魏学洢《核舟记》阅读答案 第5篇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细致地介绍核舟的形状,描述舟中人物的情态,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nbsp;全文可分为三部分。nbsp;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刻舟者的精湛技艺,以及核舟的由来和内容。nbsp;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描述各部位人物的神情状貌,用事实说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艺。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nbsp;第2段:先总起说一句,较为精确地介绍核舟的长短、大小,然后写船舱的格局、配备和装饰。“八分有奇”“二黍许”,说明核舟体积之小;船舱两边各有四扇小窗,窗户可以开关,充分表现了核舟雕工之精致、奇巧。nbsp;第3段:写船头三个主要人物的状貌神情。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中”“左”“右”,三个方位词分别交代船头的人物及他们的位置,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第1段中点出的“大苏泛赤壁”的主题。“峨冠而多髯”,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苏、黄共阅一手卷”、苏东坡“抚鲁直背”、鲁直“如有所语”,可以见出二人的友好关系。苏、黄两人的神态、心情不难体会。写佛印,则突出他的不拘礼节、放浪形骸的特点。“神情与苏、黄不属”句,概括说明三人的神情、气质、风度各不相同。前二人是士大夫兼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束缚,后者是僧人,不受世俗的礼法拘束。同时,物以类聚,佛印的形象对苏东坡的性格与精神倾向也是一种暗示。nbsp;第4段:写船尾两个舟子的动作和神态。写右边舟子,突出他的“右手攀右趾”的粗犷动作和他“若啸呼”的闲散神态;写左边舟子,突出他专心致志烧茶的平静神态。他们与船头三人相映成趣。nbsp;第5段:写船顶的题款和印章。nbsp;第三部分(第6段),总括核舟上雕刻的人、物的种类和数目,赞扬王叔远的精巧技艺。作者对船上的事物进行点数,并不厌其烦地用具体数字加以说明,再次强调了核舟的体积之小,让人对小小核舟所刻人、物之丰富叹为观止。此时,作者最后发出的感叹“技亦灵怪矣哉”,也正是读者由衷的感受。nbsp;本文说明核舟,采取了总分结合,依次介绍,逐一描述的写法,有条不紊,给人以深刻、清晰的印象。第一部分的概括介绍,使读者对工艺美术家王叔远技艺的精巧,先有一个总的印象,这是总说。第二部分,先总起一句,指出核舟的大小,然后按照事物各部分的位置做详细说明:先写船舱,次写船头,再写船尾,最后写船顶。文章的内部结构很谨严。第三部分又是总说,照应文章开头,但比第一部分深入了一步。它以一连串的数字做综合统计,使所说明的核舟给读者留下更明晰的印象,加强了说明的效果。三个部分,先总后分,分而后合。结尾以“嘻,技亦灵怪矣哉”来收束全文,同开头说的“奇巧人”前后照应。nbsp;有关资料nbsp;一、作者简介nbsp;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敏而好学,善为文,一生没有做过官。他父亲魏大中因弹劾权宦魏忠贤而遭诬害,他自己也因受阉党威逼悲愤而死。nbsp;二、译文nbsp;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nbsp;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两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nbsp;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nbsp;船尾横摆着一支橹。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
魏学洢《核舟记》阅读答案 第6篇
展开全部
版本1
(1) 根据注音写汉字。
舱________(xu1n)篷________(j0)雕________(l^u)对________(y@)
(2) 文中第①段应填的一句话是()
A. 竟然刻成苏轼泛游赤壁的古舟
B. 居然刻成苏轼泛游赤壁的古船
C. 竟然刻成苏轼乘船泛游赤壁
D. 居然刻成苏轼乘船泛游赤壁
(3) 文中加横线的a、b、c三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A. 遥望俯视窥视
B. 仰视俯视瞥见
C. 俯瞰仰视窥探
D. 眺望仰视窥视
(4) 第⑦段加粗的“更”与上文呼应的词是________。
(5) 本文第④⑤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介绍核舟中间部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6) 本文介绍的核舟与《核舟记》中所介绍的核舟相比“更为复杂精巧”。请举二、三例说明。
(7) 结尾套用的名句原名是________。
答案:
(1) 轩楫镂弈
(2) 注意语序的变化及出乎意料的惊叹。
(3) 由观察对象所处位置选择不同视角。
(4) 似乎
(5) 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空间顺序
(6) (1)《核舟记》中共刻有5个人物;而本文船舱面上有21人,舱中还有11人;
(2)《核舟记》中刻有一个轩敞的大舱,而本文核舟上刻有三进二层的舱楼。
(7) 学海无涯苦作舟
版本2
1、本文所介绍的核舟与《核舟记》中所介绍的核舟相比,“更为复杂精巧”。请举二、三例说明。
2、本文第4,5段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第5段介绍核舟中间部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3、文章结尾陶俑的名句原为什么?
1.。
船身如弓,双帆似箭,重楼叠宇,芝麻大小的人物星星点点○1,首尾长三十八毫米,高十六毫米○2。这艘用一枚广东橄榄核镂的古舟○3,径寸之间,巨舟巍然之势尽展○4.。
如果要对核舟细观详瞩,那就得借助高倍放大镜,透过镜片,你将会看到,在小小的核舟上竟是如此复杂生动的画面:船首甲板上的“芝麻”似乎都活起来了,有的[甲]天际风云,有的[乙]海中潮流,有的正解缆起锚,有的在合十祈祷……哦!这些原来都是水手,正在作启航前的准备。细细一点,竟有十一人!
核舟中间是三进二层的船舱,格局造型与船无异,[丙]弧形舱顶上覆盖着如针孔大小的瓦片,都历历可数,舱楼周围设有走廊花栏,船舱两旁各有五扇小窗,高二毫米,阔三毫米,窗格细如蚊足。[丁]使人惊异的是,用绣花针轻轻一拨,窗户竟豁然而开,窥视舱内,居然还有十一名和尚,或站或坐,谈笑风生。而舟中的主要人物——鉴真大师,则端坐正中舱楼中央,表情从容慈祥,两旁各有弟子侍坐。
2.举例子,列数据. (2)方位顺序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望采纳~
魏学洢《核舟记》阅读答案 第7篇
(2010年山东省日照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2题。
(甲)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9.填空。(4分)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会宾客大宴 会:_________ ②罔不因势象形 罔:__________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
12.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9.张潮 《虞初新志》善奇巧 10.适逢,正赶上 无,没有 11.(1)全场子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2)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魏学洢《核舟记》阅读答案 第8篇
平坦。
- 上一篇:红楼梦人物事件性格 (8篇精选)
- 下一篇:最伤感最心痛的句子 (伤感到极致的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