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问答

科普问答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试题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译文)

清心 2024-04-26 19:03:41 科普问答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试题 第1篇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宋  辛弃疾     农村   农村生活     人物   
     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对即可)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试题 第2篇

这是(宋)代 词人(辛弃疾)写得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 。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试题 第3篇

我感觉可以从2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
1. 前面描写的环境,表现出诗人对江南这种原生态环境的喜欢,人与大自然的自然融入,让人感觉舒心、安逸
2. 小孩子的天真、烂漫、童真童趣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试题 第4篇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南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⑴这首词,开篇用素描的手法,勾出( 茅屋 )、( 小溪 )、( 青草地 ),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田园风光 )的特色。
⑵“最喜”表达了(作者知足达观的心态 ),读了这句,我仿佛看到了( 一个憨态可掬的小孩子趴在溪边剥莲蓬吃 )。一家之言,见笑了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试题 第5篇

小题1:“卧”字确实使用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5333137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旁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
小题2:白描,分别用简练的笔墨描写了大儿锄豆,二儿编鸡笼,小儿剥莲蓬的劳作画面(2分),表现了农民的生活之安定和美,表达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卧”字的使用最妙,“卧”即“躺”,非常安然闲适的在溪头躺着剥莲蓬,表现了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特点,知任意地调皮玩耍,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跃然纸上,形象鲜明。更体现了优美、宁静、幸福的意境。
点评:这是一道典型的炼字题,这种题的答题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
小题2:
试题分析:下片采用用白描手法,把画面拉开,描绘了农家劳动的情景: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描写了一幅田园生活画,优美、宁静、幸福,让人心弛神往。
点评: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试题 第6篇

这句话从知识的角度是对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作者的确是辛弃疾。但是从语法的角度是不对的。犯了杂糅的毛病。

你这是什么题吧?说法有很多意思的1. 指说话所用的词 例:换个说法,他也许能接受 2. 说出的想法;看法 例:“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是一种不全面的说法 3. 讲说的方法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试题 第7篇

1.从( 茅檐低小 )等词可以看出这家是清贫的;从( 媚好 )等词可以看出这户人家是快乐的。
2.这首词描绘了( 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对农村生活情趣和宁静生活的赞美 )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试题 第8篇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从"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