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雨巷》的教学实录 (《雨巷》课文原文)
课文《雨巷》的教学实录 第1篇
原文么?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课文《雨巷》的教学实录 第2篇
可以有多种理解。
1.指理想。联系背景来看,作者当时正处于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中,犹豫、彷徨,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是否应该坚持。文中的“她”的犹豫彷徨疏忽即逝就和现实中的理想一样。
2.指爱情。丁香花在古代往往和爱情有关,其由来也和一段爱情故事有关。整首诗以丁香花的意象为主,就是为了彰显这一点。
3.指自己。丁香花的高洁美丽,丁香花的忧郁愁绪都和当时的作者心境相匹配,因此也可以认为以丁香花为喻的“她”指的是自己。
课文《雨巷》的教学实录 第3篇
课文《雨巷》的教学实录 第4篇
zhi cheng pang huang ji liao chou chang tui pi chi chu
彷徨;徘徊,走来走去,不知道往哪里走好 ;喻犹豫不决
;彳亍 chìchù:慢步行走;徘徊
课文《雨巷》的教学实录 第5篇
问题一:雨巷中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样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问题二:带着一种哀怨和热切希望的感觉,要朗读的慢一些。
问题三:《雨巷》的朗诵技巧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解读:【第一部分是诗歌的第1节,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这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读的时候,“希望逢着”重读,开篇点题,“悠长、悠长”“寂寥””愁怨“用延长音,营造那种凄清而优美的意境。 】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解读:【第二部为诗歌的第2、3、4、5、6节,写了理想的美好、到来、离去、破灭的过程。朗读时,语气舒缓,节奏起伏不大,多用气声和虚声,营造那种朦胧而迷茫的意境。2节三个比喻读稍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6306538快、稍轻,最后两句稍慢,稍重。3节两个“像我一样”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读得轻,“冷漠,凄清,又惆怅”一词一顿,读出迷茫的语气。4节两个“太息”,读时带着叹气的语调,“像梦一般地”,后面一个读的比前一个轻,“凄婉迷茫”气声拉长,营造那种朦胧的意境。5节前3句由远而近,声音变大,变高后3句由近及远,声音变小,变低,从而营造出空间的转换。5节写了理想破灭后的心情,是全诗感情最消沉的一节。读时,应气息下沉,读出十分凄婉的语气。】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解读:【 第三部分为诗歌的第6节,揭示。主题,作者虽然对理想感到迷茫,但还是充满朦胧的希望。“希望飘过”呼应第一节的“希望逢着”应稍重读。】
课文《雨巷》的教学实录 第6篇
曾经无数次痴迷于戴望舒的《雨巷》,那个凄清寂寥的雨巷,那泛黄的油纸伞,那丁香般美丽纯洁、忧郁伤怀的姑娘,感染了无数学子。如今身为教师,再次诵读仍心潮澎湃,总觉得这么优美的诗歌,讲起来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怎样既不破坏诗歌的意境又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美妙,我认为大可不必多费唇舌,只需要诵读,让学生通过声音再现诗歌的意境美。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对于诗文,我们过去一直特别强调诵读的熟练程度,尤其是在古文教学中,似乎往往强调以读代讲,以读带悟,以读行赏,以读兴趣;也一贯强调诵读的技巧和方法,始终把诵读的腔调、语气、语速、语调作为揣摩的重点;我们更特别强调把握诗文思想,感情内涵、内蕴对诵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诵读是诗歌教学的法宝,但并不是说只要诵读便势如破竹,万般皆然。盲目的诵读,缺乏指导,非但点燃不了学生的热情,反而会弄巧成拙。在指导学生诵读《雨巷》时,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摹声传达文字蕴涵的情感。汉字的精妙之处在于,文字本身便传达出鲜活的含义,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雨巷》的很多字眼便传达出作者的情感。诵读中只要稍微点化,学生便可领会。
课文《雨巷》的教学实录 第7篇
应该是讲不完的用两课时的时间正好!因为头一节课要学着朗诵课文以及了解课文写作背景第二节课则主要赏析课文及背诵!呵呵反正我们老师就这样讲的!!!
课文《雨巷》的教学实录 第8篇
走进雨巷 →彷徨雨巷 →感悟雨巷 →走出雨巷
一、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
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子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
三、品味诗歌意象
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描写姑娘的动作,描写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现在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