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问答

科普问答

建言十二事「建言十二事翻译」

清心 2023-05-07 20:24:13 科普问答

建言十二事,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宣告武则天已经走上了前台

太子儿子暴毙又给了武则天更多的辅政时间,武则天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接受李治「”逊位”成为大唐帝国摄政了。

武则天上书唐高宗,提出十二条改革措施,向全天下颁布了她的政治纲领。

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将唐高宗的皇帝称号改为“天皇”;自己则称“天后”,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二圣临朝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

徐敬业没能得到预想中的一呼百应,因为武则天已经执政十余年,百姓的日子并没有更糟糕。武则天明白农不兴则民乱,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则天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言十二事”,第一条就是“发展农桑”。

武则天时期中,设立北门学士制订的建言十二事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武则天北门学士的影响在于北门学士为武则天造舆论、定主意出了很大的力,北门学士从组织起来,到武则天登基称帝的二十多年中,一直是武则天手中重要的执政工具。

所谓“北门学士”就是指武则天物色的的文人学士,他们被特许可以从玄武门出入。

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

所以武则天就放弃了从已有的官员中拉拢势力的想法,开始培养自己的班底。于是一群在朝廷中不受重视、边缘化的出身寒门的官员,逐渐的在朝廷中掌握了大权。

《资治通鉴》中载有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潜布心腹于武昭仪的事。说明在永徽年间武则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响。

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长到615万户。

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指的什么?

其根本意义就是完善科举,打破高门大阀的政治垄断,让广大普通士族阶层进入政治圈,与老牌关陇、山河北集团分庭抗礼,这也是太宗、高宗时期的既定方针。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

薛仁贵)这条的意思是减少浪费民力的工程建设,但武则天非常没有资格说这句话。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他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