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长征的诗词(七律 长征的故事)
七律 长征的故事
翻越岷山1935年9月18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离开腊子口,向哈达铺前进,途中要翻越终年积雪、绵延30里、有着陡峭山道的岷山。毛泽东鼓励大家攀登,强调坚持就是胜利。下午3时,红军胜利登上山顶,翻越了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雪山。七律长征创作背景:《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崛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者作为红军的领导人,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的写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有关军事的诗词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出塞》铁衣冠,大旗竿,黎明霞色侵战看。——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燕然未必知音,踏遍青山人未老。——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近代: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译文: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以计代战,一当万。将帅的坚强意志,就像城市主要街道汇集点上的方尖碑一样,在军事艺术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这是反攻开始,即打第一仗时,不可忘记的三个原则。有意义的战斗胜过无意义的生活。
有关于考试的诗句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本白卷交还你,状元归去马如飞。《鹤冲天·黄金榜上》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处:唐·孟郊《登科后》释义:今朝金榜题名,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出处:唐·李白《上李邕》释义: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琵琶记》——元代高明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译文:十年的寒窗苦读无人问津,科举考试中举名扬天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屈原译: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有关乡愁的古诗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江岸秋思》唐·杜荀鹤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江上送友人南游》唐·张乔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乡愁的诗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感谢您选择阅读本文。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