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诗词 (秦少游与苏小妹)
秦少游诗词 第1篇
《赠女冠畅师》《春日》《纳凉》《秋日三首》
《泗州东城晚望》《金山晚望》《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
此外还有一首很有趣的写给苏轼的回文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秦少游诗词 第2篇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木兰花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红袖时笼金鸭暖。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一落索
杨花终日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丑奴儿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南乡子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醉桃源 ·阮郎归
碧天如水月如眉,城头银漏迟。绿波风动画船移,娇羞初见时。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楚台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
桃源忆故人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即和衣拥。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秦少游诗词 第3篇
秦少游的《八六子》,“月夜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我觉得最有意境。 全词如下: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秦少游诗词 第4篇
秦少游是我国宋朝以后词坛第一流的婉约大家,一生创作了87首词,280多首诗,50余篇策论。
秦少游诗词 第5篇
不是“扁鹊仙”,是“鹊桥仙”,属于词的词牌(不算是题目),该词很有名的。
秦观(字少游,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相传娶苏轼小妹为妻):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长久,有版本作“久长”
秦少游诗词 第6篇
秦少游的《八六子》,“月夜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我觉得最有意境。
全词如下: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秦少游写给苏东坡的回环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它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古代文人中精于此道者不人。
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信上的14个字排成一圈:
暮 已 赏 时 花 醒 归 微 去 力 马 酒 如 飞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那首似乎是写给天下有情人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初秋的七月,繁星点点的夜空,如水的月光,静谧的庭院,古老的故事,会让人顿时萌生关于爱情的朦胧憧憬。每年七月初七为民间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一个美好而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相传这一天是分居银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
如今人们已经直接把“七夕”当做了中国的“情人节”。
“纤云弄巧”,中国民间有“七月初七看巧云”的说法,据说七夕这天晚上云彩特别好看。轻柔纤薄的云彩变幻多姿,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那仿佛就是织女的美丽身影。 “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飞驰长空,仿佛脉脉传递着离愁别恨。
“银汉迢迢暗渡”是这深秋良宵的微茫景象。《古诗十九首》有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银汉迢迢” 形容阔别之久,离恨之深。迢迢银河之水将两个相爱的人分开,相见何其不易! “暗度”点出七夕之夜两人渡过银河在鹊桥相会,而人间难以察觉。民间传说人们只有在密密的葡萄架下,屏息静思,才会聆听到七夕相会的悄悄话。
这几句将七夕之夜的景象写得澄净明远,空旷渺远,情思婉转。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这清旷幽寒的秋夜里,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聚。这美好的一刻呵,胜过了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少游这里以热烈的词笔赞颂了一种人们理想中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金风玉露,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这句是说相会季节是在清旷的七夕秋夜。牛郎织女一年只在七夕之夜相会一次,可谓情缘难得。“金”“玉”暗示了牛郎织女爱情的弥足珍贵。高爽秋风与纯洁白露正隐喻牛郎织女高尚纯洁的爱情和玉洁冰清的心灵。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儿女之缠绵情愫温柔如水,像银河的水波一样清洁荡漾。幽会团聚的美妙时光如梦如幻,恍惚迷离。你的目光如此温柔,好似一汪清泉,为我擦试心灵的尘埃。在七月初七那个美好的日子,伴着你的目光行走在天河边,且歌且行。你温柔的目光,似海水般深沉,湖水般温柔,融化了我心底每一次忧伤和孤独。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这一次目光的相逢胜却了千言万语。
真是写尽了人间情爱无限的旖旎风光。
“忍顾鹊桥归路”,梦境是甜蜜的,是令人无限向往的,同时也是短暂的。乍相见,骤分离,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牛郎织女又怎忍心回首?身后那走过的鹊桥何堪回首一望?一个“忍”字写尽了离情哀怨。他们一旦走过鹊桥,从此又将隔着河汉,天各一方,只能遥遥相顾,望眼欲穿。“忍顾”两字蕴含着多少怅惘、无奈!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情意,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古代神话传说:“天上一日、人间一年”,这两结句开拓出新的境界,堪称流传千古佳句。何必感伤别离的愁绪,何必在乎非得朝共暮处的长相厮守,只要两情心心相印,天长地久。即使“各在天一涯”,彼此也永远相爱。这样的爱情才是人间至情、至爱,更为感天动地。
古往今来,以七夕为题材的诗词数不胜数。而秦少游的《鹊桥仙》传唱最长久,影响最为人们深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我想,这是因为秦少游的词文字和意境极为优美,同时又写出了人们理想中的爱情境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有深度、有质量的爱情谁不向往呢?
正如明人沈际飞评价:“(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草堂诗余》)
我一直觉得秦观是个对天地间季节流变十分敏感、内心情感异常纤细的唯美主义者,是位阴柔气息浓重的如花男子。这个印象也许并不准确。《宋史·秦观传》有真实的描述:“(少游)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以为与己意合。”
秦观,初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秦少游在叔伯兄弟排行为第七,被称“秦七”。陈后山曾经说过:“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迨也。”这里的“秦七”就是秦观,而“黄九”则是苏门另一大学士黄庭坚。 秦少游在年少时曾经雄心勃勃,写过许多关于文治武功和纵横之术的策论文章。还曾写有一篇《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对郭子仪“匹马雄趋”、“诸羌骇服”的声威深感钦佩。以致后来有人认为他的这些文章“雄篇大笔,有古作者之风”,可与汉代贾谊、陆贽等人一争短长。
这个年少气盛的秦少游象极了后来的铁血词豪辛弃疾,确实让人无法与后来那个“婉约之主”联系起来。不过,史书中的这一真实记述反而说明秦少游性格气质的复杂性。也许善发议论者未必能真正经纶实务,精通文章诗赋的人未必能真正担负起匡扶天下的重任。秦少游的这种“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的丈夫气概,在现实中却经不起挫折。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就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回到家后,他闭门谢客作了《掩关铭》。然后不吃不喝,生了一场大病,几乎死掉。苏东坡知道后就去鼓励他,让他下次再考。果然就考中了进士。应当说,秦少游的后半生命运走向与当时的北宋文坛领袖苏东坡紧密相连。
历史上的秦少游是有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他三位是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据《冷斋夜话》里记载:“东坡初未识少游,少游知其将复过维扬,作坡笔语,题壁于一山寺中。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及见孙莘老,出少游诗词数十篇,读之,乃叹曰:‘向书壁者,定此郎也。’”
元丰元年(1078),二十九岁的秦少游准备赴京应试,时年四十三岁的苏轼正在徐州知州任上。秦少游在少年时已经得知苏氏父子三人的大名,很是景仰。当他由高邮赴京应试,其间必经徐州。秦少游曾经结识两位前辈孙觉与李常都在徐州。这两人与苏轼的关系非同一般,于是秦少游写信给李常、孙觉索要引荐信。
当秦少游打听到苏轼与孙觉要到扬州游玩,就预先到扬州最有名气的寺庙中,模仿苏轼笔迹在寺壁上挥毫题词。苏轼来到寺庙,看见寺壁上的题词惊问:“此郎何许人也?莫非就是高邮的秦郎?”孙觉则在一边将秦观大加称许。此后,秦少游怀揣李常的引荐信,来到徐州正式拜谒苏轼。他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备好酒宴,在众多学子面前隆重地举行了拜师仪式。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在《秦少游字序》一文中记载道:“扬秦子过焉,丰醴备乐,如师弟子。其时余病里中,闻其行道雍容,逆者旋目,论说伟辩,坐在属年,世以此奇之,而亦从此奇之,惟公以为杰士。”
秦少游的文学才华确实出类拔萃,也最受苏东坡赏识提携。苏轼在徐州任上治理水患,修筑了一座镇堤的黄楼,秦观为作《黄楼赋》,苏轼读后称赞他有“屈宋之才”,推赏备至。在赴京赶考之际,秦少游写下了一首情深意长的《别子瞻》告别恩师,其中有句云:“人生异趣各有求,系风捕影只怀忧。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东坡也回赠诗篇一首,称赞秦少游是“千金敝帚”,必将“一鸣惊人”。
苏东坡与秦少游年龄相差十三岁,但二人既有师徒之份,又兼文友之谊,相得甚欢。后来秦观成为苏轼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和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共享“苏门四学士”之誉。两人同进退、共患难的生死之谊自此奠定。秦观连试不第,苏轼替他到处延誉,还向曾任宰相的王安石推荐。王安石也欣赏秦观的才华,称誉他“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秦少游从此名扬天下。
元丰二年(1079),秦观前往越州探亲,适逢苏轼由徐州知州改任湖州知州,于是他便搭乘恩师的官船一同南下。途经无锡时,秦少游陪同苏轼游玩了惠山;经过吴兴时,泊于西观音院,与恩师一道探访诸寺。这一路走来,两人相谈甚欢,相互之间的感情也就在旅途之中日益浓厚了。直到端午节后,秦少游才与苏轼依依惜别,独自前往越州。到绍兴后,秦七还与郡守程公辟游玩鉴湖、拜谒禹庙,生活相当悠闲潇洒。
据说,秦观的代表作之一《满庭芳》(山抹微云),就是写于此间: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据有关史料记载,这首《满庭芳》是不到三十岁的秦少游到会稽游历时,在于太守席上遇见一位才貌双全的歌姬。两人一见钟情,短暂欢愉之后分手离别。
如果非要究其原委,这个故事应出自一本叫做《苕溪渔隐丛话》的书。这本书是一本诗话集子。由号为“苕溪渔隐”的南宋学者胡仔编著。在这本书里,胡仔又引自一本叫做《艺苑雌黄》的书中记载:
元丰二年(1079),少游去会稽探访祖父和叔父。此时,少游虽然尚未应试中举进入仕途,然而作为一个词坛知名度极高的明星人物,其才名已经远播四方。
这时,正值一位叫程公辟的官员任会稽(今天的绍兴)郡守。秦少游曾在会稽游历,并在程公辟府上作客。程太守慕其才名,对其厚礼有加,请少游居住在蓬莱阁。那里相当于最高级别的官方宾馆,并且常常与之宴饮。
有一天,程太守摆下酒席,宴请当时的名流,秦少游当然也在座。宾客正欢之际,一位身材窕窈、才貌双全的歌女引起了秦少游的注意。那歌女听说眼前这位青年公子就是名扬天下的苏门弟子秦少游时,便也心存眷顾之意,一双妙目时时顾盼流波。这时的秦少游正值不到三十的青春年华,本身即是多情才子。才子遇佳人正是一见倾心,两情相悦。
程太守看在眼里,便欣然成全了这对妙人。宴席散了以后,那歌女便留在了蓬莱阁。于是秦少游与那美貌歌女卿卿我我,盘桓多日。这位佳人对少游也是十分爱慕,尽心侍奉,致令少游“眷眷不能忘情”。
然而,秦少游在会稽只是短暂的游历,不会长久停留。分手之际,那女孩子动了真情,送他到了江边的船上。秦少游也颇为不舍,离别之际,他感到无限失落、伤情。黯然神伤之余作了这首《满庭芳》。
少游以其用情之真,深深打动了那位“倾城颜色”的姝丽,还打动了天下千千万万的有情之人。故《满庭芳》成为当时以及后世传唱最为广泛、最受世人热捧的“情歌”之一,就毫不奇怪了。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起首三句便是精巧凝炼的妙语,写出一种秋日离别时的凄冷景象。一个“抹”字很是别致,静态中又富有动感。离别登程之际眺望远方,那一片片微云仿佛被什么人涂抹到山峰上。而一个“粘”字写出了天与地的分界处,那一丛丛衰草凝如剪影。这正是秋日的景象。
“谯门”即“醮楼”,是古代建筑在城门上的塔楼,用以了望敌情。而画角声在诗词中向来是一种苍凉伤感的意象。如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陆游《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姜夔《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等等。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少游在船上正待启程之际,那位女子却匆匆赶来送别,设宴饯行。这情景让人想起了柳永《雨霖铃》中的:“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临别之际送行,免不了要回忆往事。“蓬莱旧事”此处当是指两人难忘的那些往事。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记载,“蓬莱阁”旧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龙山下,秦少游曾经寓居与此,与一个歌姬发生了恋情。“空回首,烟霭纷纷”,那些缠绵的往事在回首之际已是茫然如烟。与苏东坡“春梦了无痕”之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分手离别的一刻,他们把视线移向远方,只见天际斜阳照射着几点寒鸦,弯弯河水绕着孤零零的荒村。 这几句化用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意,正是凄寒清旷的深秋晚景,让人顿生“断肠人在天涯”的孤寂凄凉之感。《诗人玉屑》卷二十一中引晁补之评这几句词时所说的:“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
下片这几句颇是缠绵暧昧:“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销魂”二字点明主旨。江淹在《恨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销魂”二字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解下贴身佩带的“香囊”赠送离人,暗示两人之间卿卿我我的儿女私情。“轻”字又暗示分别的轻易,由此引出下句。“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化用唐人杜牧的诗意:“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个心思细敏的男子深感自己负人之深,也感到自己仕途沉浮的失意。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如今我这一去何时才能再见到你呵,这一问直问得女儿柔肠寸断,以袖拭泪。双方心里明明白白地知道:此地一别,相会无期。少游这里兴起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三结句,正是伤心悲情的黄昏时分,以在江中行船上远望高楼,只见那楼台上灯火凄迷,茫茫然已不可辨。正如唐人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有句云:“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是呵,秦少游在船上回身远望来时的水程,只见那其城,斯楼,斯人,渐行渐远,隐约灯火淹没在茫茫暮色之中。
一缕惆怅,几分失落,随风而逝。
细品少游的这首词,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修长清瘦、有些文弱的身影,他清俊的脸庞上却写满了落寞和憔悴。只有目光仍然温柔,温柔中又隐含着忧伤。也许这位最温柔的男子,看一个女子时如同在看花,有深爱,有怜惜,有轻轻的呵护,有温存的体贴。
那回忆中的蓬莱阁里,那美丽痴情的女孩子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含着眼泪轻轻地拥入他的怀抱。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颗年轻的心深深迷醉在蜜一般的爱情里。然而,转眼间已是身在远行的船中,眼前是“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如今,这位伫立在船头的深情男子已望断高楼,已看不见她的身影,只见那凄清零落的楼台灯火忽明忽灭。清寒凛冽的江风将他的额发、他的衣衫吹得飘飞起来。
读这首词,打动我们的是那种离别之际的依依不舍和缠绵,还有那衰草连天、斜阳寒鸦、流水孤村的深秋景象。回首望那灯火楼台凄迷处,伊人芳踪何处?置身在那样一种氛围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有一种深切的怀想。
这首《满庭芳》曾经得到苏东坡的赞赏。他戏称秦少游为“山抹微云秦学士”,同时也认为这首词的基调过分低沉、艳情类似柳永:“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他认为秦少游的词有些学柳永词风格的影子。当时秦少游忙说:“某虽无学,亦不如是。”意思是我虽然没多少学问,但也不至于象柳永那样低俗。苏东坡却说:“‘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见《词林纪事》引《高斋诗话》),他认为这首词中的:“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这几句就有柳永的狎昵词风。
这里斜阳以为,秦少游与柳永不同。秦少游首先是一位天生才子,少年才俊,文丽而思深,名盛一时。同时又是一个情种,细腻、纤弱,多情,忧郁,将离愁别恨抒写得缠绵凄伤,如同落花流水间传出的天簌之音,打动了无数颗心。他的特点就是纯情、温柔,词的风格独创性很强。这首词离情依依,柔情似水,气度沉着安详,从容不迫;遣词造句婉转而又含蓄,与柳永词直白通俗的风格有明显差别。
如果说柳永词的艳情俗俚颇似《金瓶梅》的话,那么少游词则是一部高雅优美的《红楼梦》。
秦少游诗词 第7篇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望海潮 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 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望海潮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 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 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水龙吟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秦少游诗词 第8篇
漠漠轻寒上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