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第1篇
http://www.cnkjz.com/Software.asp?id=15694
这里可以下载,如果需要帮忙的放可以M我 wangxihao1986@163.com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第2篇
——李清照的《一剪梅》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第3篇
《一剪梅》教案 苏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2、体会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 3、背诵 二、教学重点: 1、情景交融的写法 2、背诵相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含蓄的写作风格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具:自制CAI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词的集大成者李清照的作品。宋词发展到了李清照的时代,已日趋完善、成熟,而她把词推向了炉火纯青的高度,进而在创作中形成 了自己独特 的词风——李清照词风,提出“词别是一家”,认为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下面我们读一下《一剪梅·红藕香残》体会一下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2、李清照简介: 初中学过李的《如梦令》,让学生回忆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然后教师补充: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作品集为《漱玉词》,她是抒情诗的杰出作者,她的注情入词、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使后代许多人赞叹不已。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是文学作品的生命,许多人之所以读了李清照的词之后不禁会伤感落泪,就是受了她词中那种离别之情的影响,触动了自己的心事,启动了感情的闸门。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幽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3、朗读训练: (1)音读和义读:簟(dian) (2)情读:让学生品味哪些句子美,这首词当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意象: 特点: 红藕 香残 玉簟 秋 雁 自回 月 满 花 自飘零 水 自流 名句欣赏:“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点出夫妻分居两地,彼此思念之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写愁,表现了愁迁移之速。本来心中之愁外显眉宇,词人却道先眉后心,其实愁早在心头,又显于眉头,再次回到心头,一股愁绪此消彼长,永远挥之不去。李清照将愁写通了,它通贯周身,无法排遣。 抒发的情感:相思,闲愁,无计消除 总结: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作者在词中想要抒发一种相思愁,而没有正面写这种感情,只是描绘了一幅大雁难归、月圆人定、花飘水流的画面,画面的凄清和深邃的意境,包含了无限的情意。 (3)美读: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词的朗读当中 (4)音乐欣赏:《一剪梅》,帮助学生背诵 4、扩展阅读: 《醉花阴》、《声声慢》体会李清照的词风。比较李前后期作品风格。 一 剪 梅 作者:李清照 Translated Text 译 文 原 文 Original Text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http://www.fainfo.com/puton/other/no0004.htm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第4篇
《武陵春》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咱们似乎好多天没有一起听歌了,先来一起共赏一首歌,怎样?(声高呼。)
播放歌曲:《月满西楼》,部分学生小声跟唱。
师:这首歌大家比较熟悉吧,什么名字?
生:《月满西楼》。
师:嗯,不错。考考你们,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
生:不知道。(有人小声嘀咕:李清照)
生1:是李清照的《一剪梅》。
师: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生2:比较忧伤、凄愁。
师:我和你有同感。你们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
生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词人代表。
生4:李清照的丈夫叫赵明诚,据说他们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她丈夫死后,李清照写了许多愁词。
生5:李清照和丈夫相亲相爱,丈夫出远门去了,李清照作了《醉花阴》,赵明诚在家里闭门思考三天碱夜,作词五十首,然后把清照的词夹于其中,给他的好友际行夫看,陆行夫只说:“只三句绝佳。”恰是李清照所作。
生6:李清照是从北宋灭亡后逃到南方去的,那时她丈夫已死,满是愁绪,所以作品多委婉缠绵,前期作品则清新明快。
生7:我还读过她的《声声慢》,写得很好。
师:看来你们对这个词人还挺了解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武陵春》,去感受这位女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板书词题及作者)
二、读词
1、生自由朗读。一生当众朗读。正字音。强调“拟”、“舴艋”三字的读音。
2、师:再读词。从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生1:一个字“愁”。
师:大家带着愁绪再读读这首词。注意语速、语调。
3、生齐读。再听录音,又齐读。(语调处理更完美了)
三、赏读
1、师:请同学们再轻声吟读这首词,就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仔细鉴赏。先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鉴赏方法。
生1:可以根据诗句展开想像,描绘画面。还可以联想相关相类的诗句。
生2:赏析精妙的字、词,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
生3:多读几遍,从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生开始自由吟读,并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生4:由“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我不由想到这样一幅画面:狂风已经过去了,树叶仍在颤抖,昨日灿烂的春花已被大风打得七零八落,满地落英缤纷,扬起的尘土里飘浮着花的芬芳。
生5:首句,风、尘、花,三种形象给人一种情绪低落的感受。尤其是“花已尽”更添几分伤感。作者是借景抒情。
生6:我不禁想以她的另一句诗“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由“尘香”又想到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过两句表达的情感不一样。
师:这几个同学说得相当好。你看,短短的七个字,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收获。作者描写这样的景,是为了什么?
生7:烘托心情不好,郁闷。紧接着不是有“日晚倦梳头”吗?
师:是啊。从这五个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8:《望江南》中是“梳洗罢”,精心打扮后才去望江楼等爱人。而这里,李清照已经失去了“悦已者”,所以无心打扮了,没有生活的情趣,无快乐可言。依然可以读出她的愁。
师:你不仅分析透彻,还学会比较阅读,这真是一种阅读的好方法。
生9:我对词中最后两句深有感触。作者写得太好了?
师:好在何处?说给我们听听看。
生9:作者用了比喻。愁绪连船都载不动,可见得很愁很愁。
师(笑):我也体会到了,愁很重很重。但你刚才说好,究竟怎么个好法?
生10:我觉得愁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种感觉。(师:比较抽象)作者说小船载不动,好像愁有了重量,而且还有一个体积似的。
师:你说得精彩极了。愁本是这样抽象无形,但作者妙用比喻,就将它写得有了立体感,有了重量感,具体而形象,而且这个比喻也很新奇。你看,你们是不是都读到了这种浓浓的愁?一齐将这句话读一遍。(生齐读该句)
生11:“欲语泪先流”五字极佳。还没说就先流泪,可见得悲从心来,不能控制住。
师:是啊,话未出口泪先流,情不能自已啊。这比声泪俱下更让人生愁啊。
生12:“闻说”、“也拟”两个词用得好。表明作者想去赏春景,泛轻舟。可是后文突然一转折“只恐”,表明去不了,这是欲抑先扬。
师:让我们为她精彩的理解而鼓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有变化,她内心充满了愁绪,想要出去散心,摆脱摆脱,可那绕在身边挤满心头的愁绪哪能散去呢?
作者为什么这么愁呀?
生13:因为作者的丈夫已死,她流离失所,家中的文物也丧失了很多,年龄渐老,所以很愁。
师:你是查了资料的吧?这种学习方法也很好。从词中能找到愁的原因吗?
生齐答:物是人非。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分析理解来看,一个字贯穿了整首词,那就是“愁”字。
下面,让我们再次诵读,体会作者心中的愁绪。同学们可以同桌商量一下朗读的方式,然后我们看谁读得最好。生自由朗诵。
四、竞读
生1组:我们选三个人齐读,还有一个同学轮读,她只读每句话的后面三个字,最后一句话的三个字多重复几遍,速度逐渐放慢。
师:你们的主意很妙啊,四人重唱。展示一下。
生1组用“重唱”的形式朗诵,效果极佳。尤其是最后“许多愁——许多—愁—许——多——愁——”速度渐慢,意犹未尽,处理得非常好。
全班用这种形式朗读一遍。
五、背诵该词。
六、同学们刚才已经能够背诵这首词了。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她的愁绪?生合作讨论。
生1:作者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
生2:作者选用了典型的意象,借景抒情。
生3:也有直接抒情,例如“欲语泪先流”。
生4:还有欲抑先扬。
师:总之,这首词句句围绕“愁”字来写,她写得具体生动,感情细腻,深婉动人。这首词堪称李清照婉约词的佳作。
你们平时还读到过写愁的诗句吗?能不能说一两句。
生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生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生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教师出示课前搜集的诗句,学生再次齐读。
从这些诗句中,你们能够发现什么写作的奥妙吗?
生1:看来,写愁都得借助具体的形象,比如像春水、像飞絮、像细雨。
生2:用比喻,能化枯燥为生动。
师:是啊,我们在写作中,不需要概念化的语言,而需要将之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愿大家能从这些写愁的名句中真正觅得一点写作的方法。
你们还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吗?
生齐答:《如梦令》。
生自由背诵〈如梦令〉。
师:比较读一下,这首词与〈武陵春〉有什么区别?
生:这一首比较欢快,喜悦。作者喝酒喝醉了,那是高兴的醉。
生2:写得很轻松,读起来也很放松。
师:李清照不愧为宋代的女才子。愿大家课余多读一读她的词作,以〈武陵春〉始,多多触摸这位才女的心灵情感世界。
下课。听音乐歌曲〈武陵春〉。
反思:
回想自己以前对诗歌的教学,基本上没有这么精细过。换句话说,以前教学诗歌主要是就诗歌论诗歌,要么简要讲解诗意及情感,要求学生背诵;要么是我句句赏析,学生动笔批注,不敢放手让学生动脑赏析。而今天教此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一是让学生交流关于李清照的资料,为学习该词作铺垫。二是让学生自由吟读,赏析一句话。三是让学生自我商量朗读处理方式,课堂上出现了亮点。四是让学生自己回顾赏析的方法,自己总结表达愁绪的写作方法。
可以说,一切是在我的引导下进行的,但一切又都是学生自我完成的。本节课,我差不多成了一个听众。
原来,我以前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不过,为了这节课彻底地交给学生,我还是在前两天学习诗词的时候,用心良苦地作了一些铺垫的。例如,让学生学会根本诗歌描绘画面,学会作相关诗句近似联想,学会品析一个妙词等。正是因为在前面课堂上已经略有接触,所以,我让他们赏析时,先把钥匙交给了他们,他们终于在摸索中打开了大门。
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本课至少有这样几个收获。
一是了解了李清照其人,并感受了她的艺术特色。
二是学得了一点赏析诗词的方法。
三是积累了一批写愁的名句。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第5篇
写的是词人对离家远行的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其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常用来形容夫妻情侣久别相思的寂寞.天各一方,两地相思,两处情愁. 而"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了词人的相思之情实在太深太浓了,没有为法消除,好不容易才稍展眉头,便又立刻涌上心头,这个意味和李后主的"剪不断,理还乱"差不多.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第6篇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李清照的一剪梅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
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
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第7篇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
忧愁。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容貌如鲜花一样容易凋零,青春象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同样一种相思,化作两处的闲愁。难到排遣的,是共同拥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刚离开紧蹙的眉头,却又到了烦乱的心头。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 第8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