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知识

经验知识

《花下醉》李商隐 (《昨夜》李商隐)

清心 2024-05-16 19:03:05 经验知识

《花下醉》李商隐 第1篇

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赏,不能自已;流连称赏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 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倚树沉眠中,时间不知不觉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经散去,酒也已经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与沉寂。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的人是不会想到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对一个爱花迷花的诗人来说,这样一种环境气氛,反倒更激起赏花的意趣。 我真有空

《花下醉》李商隐 第2篇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如诗题所显示的,这是一首抒写对花的陶醉流连心理的小诗。

《花下醉》李商隐 第3篇

花下醉_百度汉语
作者: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花下醉》李商隐 第4篇

李商隐

《花下醉》李商隐 第5篇

《花下醉》李商隐 第6篇

出自:
花下醉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译文:
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倚着花树酣眠红日已西斜。
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又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

《花下醉》李商隐 第7篇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

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

译注
殷切寻芳不觉之中醉于流霞,倚着花树酣眠竟然日已西斜。客人散去酒醒时已是深夜后,余兴不减再持红烛欣赏残花。

⑴流霞: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道虚》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此处是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之意。

⑵沉眠:醉酒之后的深睡。日已斜:指夕阳西下。

⑶更:再。仿白居易《惜牡丹花》中“夜惜衰红把火看”。

简析
《花下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宴游诗。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冬至会昌五年(845)冬这三年期间,李商隐因母丧而去官闲居永乐。在闲居期间,李商隐的生活十分地寂寞颓废,整日栽花植树,游山玩水,终日与酒为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咏诵花木景观的诗歌。此篇为其中较为出色的一首。

起首两句先写了寻芳而醉的过程,流露出一种酣醇满足之意。“不觉”二字寓意深广,使花之美、酒之醇以及人之陶醉都包含其中了。“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美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形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

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有序,而又处处紧扣“醉”字。

下两句写酒醒后夜半赏花,更显出对花之爱,同时也将美好而满足的气氛转至了凄凉与孤寂。客已散,酒已醒,夜已深。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人是不会想到欣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诗人对花的喜爱却丝毫未减,想要趁着这夜深人静无人打扰之时,再秉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进一步的表现,同时也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怜惜之情油然而生。

结句的意境与诗人早年失意科场时之作《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相似,枯荷与残花,都是为普通人所忽视的,可是诗人将之与雨滴、红烛相配合,可谓化腐朽为神奇。

全诗格调轻快,意境含蓄,画面清晰,语如贯珠。

《花下醉》李商隐 第8篇

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题材比前期宽广,包括感时、 抒怀、 言情、赠答、行旅、田园、咏史、咏物许多方面。诗中感情更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界,代表作如《安定城楼》、《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另一方面,消极颓废的思想和绮靡俗艳的诗作也有所发展,如《镜槛》、 《曲池》、 《县中恼饮席》、《花下醉》。花下醉正处于这个创作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