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知识

经验知识

陶渊明诗歌特点 (陶渊明诗歌语言特点)

清心 2024-05-15 17:07:26 经验知识

陶渊明诗歌特点 第1篇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陶渊明诗歌特点 第2篇

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

陶渊明诗歌特点 第3篇

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如下: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
他擅长素描和写意,勾勒出风景、点染环境、意境崇高而富有情趣。语言精工,朴实真实,音色淡薄,魅力深沉。但陶氏不仅雍容华贵,自然淡化了一种风格,还具有金刚如《荆轲颂》、《读山海经》、《精卫微木》等豪爽豪放。道也善于将兴极与自然美融为一体。
他作品中的场景既有象征意义,又有真实感。如《古今》中的“七夕无云”、“云间无云”、“叶仲”,它既是一幅月色如春的景象,也是对人生短暂时光寒畅的最好隐喻。
陶渊明的山水往往是人格化的,如苍松翠绿,菊花芬芳,归鸟孤云,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也是诗人高尚品格的象征。
表达了陶渊明诗歌辞赋,诗歌描绘自然风光和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生活也是陶渊明诗歌的主题,一个优秀作品只有无聊的官场和世俗社会,揭示了其完全不愿意讨好利益和弓,但也有一个“生命”,“天命”的精益和其他消极的想法。其艺术特色,既质朴而又鲜明胜利,语言朴实,又十分雅致,具有独特的风格。



扩展资料:
陶渊明作品类型: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了大量饮酒诗的诗人。他那“醉人”的声音还是怪对与错,同上流社会一样;或反映职业生涯的险恶;或者抒发诗人退隐后的快乐和陶醉的心情;或表达诗人在苦难中的委屈。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数量最多、造诣最高的。这种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保持崇高的道德操守;它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淳朴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理解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它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学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父权制度和社会观中更是特别可贵。陶渊明的一些田园诗反映了他晚年的贫困生活,可以让读者间接地了解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创始人。他的田园诗以其朴实自然的语言和崇高典雅的意境,开辟了中国诗歌的新天地,直接影响了唐代的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充满了对现实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由于他的劳动实践经验,他的诗歌充满了劳动者的喜悦,表达了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例如,第三首诗《回园下田》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这正是他田园诗的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东晋诗人)

陶渊明诗歌特点 第4篇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 《农人告余以春及图》,“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并且以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陶渊明诗歌特点 第5篇

陶渊明的诗歌从题材上划分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田园诗: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这是被诗人理想化、艺术化了的一种境界。反映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同时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和官场丑恶的一种否定。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饮酒》[结庐在人境]、《和郭主簿》等。抒写了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并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情厚谊。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描写自己生活的困顿和农村的凋敝,反映了诗人的理想化境界之外的现实世界。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乞食》等。
2.咏怀诗和咏史诗: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相近,咏史亦是咏怀,它继承了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的诗歌传统。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个人思想、情怀和志节。有的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有的忧患生命价值的实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有的反映了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的高尚品格;也有的以“金刚怒目式”的方式抒发着激愤的情怀。如《饮酒》、《拟古》、《杂诗》、《咏贫士》、《咏荆轲》、《读山海经》等多属这一类。
3.其它: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宦游其间的作品,多是写行役之苦和厌倦仕宦思慕归隐的内容。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赠答诗多是写朋友之间的友情。如《答庞参军》、《与殷晋安别》等。此外陶渊明还有一些哲理诗。如《形影神》等。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上卷《评韩柳诗》)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三十首》)陶诗除了这种基本风格外,还有一些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的诗歌。朱熹也曾谈到他豪放的一面:“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子语类》)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陶渊明诗歌特点 第6篇

1.平淡自然 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2.语言质朴,明白易懂,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3.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 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陶渊明诗歌特点 第7篇

清新自然

陶渊明诗歌特点 第8篇

“文如其人”这条艺术规律,在陶渊明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的诗不是吟风弄月的情感游戏,而是诗人的真实生活与情感的抒发。他诗歌中塑造的意象,不仅体现了他甘于“守拙”、“守真”的朴素思想,也体现了他我行我素,不为世俗所缚的性情。他曾在《归去来兮辞》的序中说道:“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由此可见他以“真”为美,以“伪”为丑,热爱恬静淳朴的田园,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他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真谛的思索,都融会在作品中,表现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高尚人格,这也决定了陶渊明的诗具有纯真、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这也是陶渊明文学作品的特色在审美形式层面的主要表现。 陶渊明的诗歌朴素自然,感情真率,一方面于诗歌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即诗歌描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以及处在这种环境中的诗人的恬静的心境,另一方面与他不动声色、朴质无华的用语也不无关系。陶渊明诗歌在语言方面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通过口语化的语言构建本真生活。海德格尔说:“诗的活动领域是语言,因此诗的本质必得从语言之本质那里获得理解。”[1]陶渊明在语言方面的深厚修养,是陶诗获得巨大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陶诗善于提炼语言,但又看不见痕迹。宋人程俱说陶诗“言出无言意,妙语自天与。譬如清冷渊,月湛不可取”(《读陶靖节诗》)。明人王世贞说:“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如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艺苑卮言》卷三)。钟惺说:“其语言之妙,往往累言说不出处,数字回翔略尽。有一种清和婉约之气在笔墨之外,使人心平累消”(《古诗归》卷九)。他创造的这些出之自然,归之自然的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归于他重视口语的运用。 在《饮酒》(其五)中,他说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责子》中又说道“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这些句子都非常接近口语。另外还有一些更是接近谣谚和模仿民歌的语句,例如“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等,给人一种自然质朴、平淡清新的感觉,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节奏感很强。而且陶渊明的散文和诗一样,语言明白如话,平易近人,不象某些古文那样晦涩难懂。虽然曾经有人看不起陶渊明的诗文,把陶渊明的诗文蔑之为“田家语”,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正是陶渊明诗文的长处,而非短处。在当时“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文坛上,陶诗别开生面,语言清新自然,保存着民间语言体质素美的本来面目,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有趣的是,陶诗所描写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鸡犬等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经陶渊明重新审视,便进入了审美的可能。如《归园田居》(其三)表现的是陶渊明初归田园的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作虽辛苦,结果虽让人感到无奈,但这种无所拘束的田园生活却充满了欢乐。“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尽管劳动还不熟练,但充满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乐的。 陶渊明还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现隐居生活的自然、安定和闲适。“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干净,一切又是那么和谐与自然。温汝能《陶诗汇评》说:“此篇是陶渊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大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陶诗率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 《移居二首》写诗人移居南村,喜得佳邻,与之融洽相处的情况。“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陶渊明用从容闲淡的笔调写出乡居生活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其乐融融的关系。诗人内心中对和谐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成为现实,其喜悦之情如在目前,难怪清代高静评选《看诗随录》中说此诗“公之和易近人,亦即于诗见之”。蒋薰说“直是口头语,乃为绝妙词。极平淡,极色泽”(《评卷二》)。陶诗的动人之处或说特殊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他以极为平淡,极自然的语言把最本质的生活和最坦荡的心灵展示给读者,使你无比向往那种纯净心灵和纯朴生活的召唤。 二、平淡中显精奇。不同的作家运用不同的语言,往往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翻开陶渊明的诗集,你便会发现,这儿又是另一番天地。农村俗事,田园风光,以及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恬静心情,都是通过朴素的语言抒写出来的。如《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 此诗运用白描手法,写出诗人半耕半读的文人隐居生活,使人感到确实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雕琢痕迹。即便是那些哲理性很强的诗句,如“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等,也都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清代沈祥龙在谈到语言的运用时说道:“词以自然为尚。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诠也。古人名句如:‘梅子黄雨时’,‘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外自然而已。”诗歌也是同理。 陶渊明的语言质朴平淡,但却并不是淡而无味,就像苏轼所评价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平淡之中有无限的丰采,质朴之中有深厚的情味。这种“不烦绳削而自合”(黄庭坚《题意可诗后》)的艺术境界,正说明了陶诗的语言艺术的炉火纯青。 例如他的《挽歌诗》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这是诗人预感到死亡将临时写的绝笔诗。这首诗虽然运用的是朴素通俗的语言,但却传达出了深厚的意蕴,即他把死看成是自然规律并且能泰然处之,这能使我们感受到陶渊明的平和心态以及超越生死的达观。这也是陶诗平淡中显精奇的微妙之处。 陶诗在内容上的特点,就是寓精奇于平淡之中,陶渊明的作品,无论是诗,还是文,无论是抒发情怀,还是描摹景物、刻画人物,他一般都是轻加点染,力避浓笔涂抹。因此,形象鲜明突出,色彩淡雅清新。例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苏东坡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惠洪也曾说:“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冷斋夜话》卷一)。所以,虽然陶诗看似没有经过加工,实际上也是诗人经过仔细琢磨而创作出来的。 叶嘉莹说:“在我国诗人中,陶渊明是词语表现得最为简净,而含蕴却最为丰美的一位诗人。[2]”他的含蕴就是思想和对生活、历史以及人生的独到的认识。陶渊明用简洁的语言和为数不多的形象,反映了他作为诗人的人格理想,生活理想和思想认识。陶渊明他把一切不必要的字句减缩到了不能再减的地步,即钟嵘所谓“文体省净,殆无长语”。陶诗在语言上的功力说明,只有洗尽铅华,方能显出明净的单纯,现出人所共称的冲淡之美,本色之美。难怪胡适要说:“他的意境是哲学家的意境,而他的语言却又是民间的语言,所以他尽管做田家语,而处处有高远的意境。[3]” http://roach4988.blog.hexun.com/3724637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