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草堂的简介 (杜甫草堂20字简介)
关于杜甫草堂的简介 第1篇
成都杜甫草堂门票60元
成都杜甫草堂开放时间:08:00—18:00
成都杜甫草堂附近酒店:
您可从成都酒店中选择预订。
成都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成都杜甫草堂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杜甫草堂景点:南大门 大廨 诗史 堂柴门 水槛 花径 工部祠 少陵碑亭 茅屋景区 草堂寺 浣花祠 梅 园
成都杜甫草堂地址:成都市青华路西段
关于杜甫草堂的简介 第2篇
From:——旅,成,网
杜甫草堂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经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按区划分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与服务区,是现存有关杜甫平生资料与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草堂旧址从正门开始,依次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
修建历史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约占他全部诗篇的1/6,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1961年3月,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杜甫草堂博物馆成立,成为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处所。
关于杜甫草堂的简介 第3篇
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到了成都,靠友人的帮助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总面积约20公顷。
“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塑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工部祠”内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两通“少陵草堂图”碑刻;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爱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关于杜甫草堂的简介 第4篇
一、来历:
1、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2、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馆,2006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
3、今日草堂,古朴典雅,规模宏伟,占地300多亩。其中大廨、诗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幽深宁静。廨堂之间,回廊环绕,别有情趣。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槛,祠后点缀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风光。园内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整座祠宇即有诗情,又富画意,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著名园林。
二、杜甫介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关于杜甫草堂的简介 第5篇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现在的草堂,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关于杜甫草堂的简介 第6篇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240多首诗篇。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而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包括“大廨”、“诗史堂”和“工部祠”等建筑在内的一所优美的园林。 “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草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之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工部祠”内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两通“少陵草堂图”碑刻;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受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亭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到了成都,靠友人的帮助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总面积约20公顷。 “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塑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工部祠”内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两通“少陵草堂图”碑刻;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爱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杜甫草堂的简介 第7篇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杜甫当年来到成都时,觉得成都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自己建立了杜甫草堂,由于当时贫穷,他还写了不少诗来向当地的社会名流索要一些花草树木,自己亲手栽培,他看上了浣花溪旁的一块宝地,便依溪建。
关于杜甫草堂的简介 第8篇
成都的诸名胜中,武侯祠和杜甫草堂为人所熟知,大凡到成都的外省人,无特殊障碍,都会以一游为幸。十月中旬,我出差成都,二十三日上午,与同去的二位同志一起参谒了杜甫草堂。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草堂是杜甫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流寓成都时卜筑的几椽茅舍,处城西的浣花溪畔。一千四百多年后的今天,时移物异,成都当然不是当年形状了,当年的西郊,已成了繁华的西城区,草堂也成了占地300余亩的葱郁园林了。明知如此,在大门的入口处,我仍感到几分错愕和迷惘,就像看到一枚被磨光了铜绿的古币一样怅然若失。入大门,沿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的线路向前参见的游人络绎不绝,在导游的讲解下交错流动。除导游讲解的声音不时起落外,园林内殊无喧哗之声,有几分肃穆和冷寂。我们没有请导游,在亭、柱、碑、壁间的前人题咏中领悟和感受诗人的沉郁和悲怆。据史科记载,诗人卜居于此近四年,这一时期留下诗作二百四十余首,中学生都很熟悉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居草堂时之作。这一时期写的七律《蜀相》中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对前代伟人的深刻理解和认知中也流露了自己遭际的感叹。杜诗可以说已成为后世人对诸葛亮认知的定评,尔后的诗人题咏,无出其右者。 在工部祠前庭柱上,刻有我的同乡先贤何绍基先生的一副楹联:“明月清风公占却;春光人日我归来”。人日,即正月初七日,成都有风俗于人日去草堂赏梅凭吊诗人。我在祠前久久伫立,品味何绍基先生的联语。诗人一生坎坷,最后客死湘江孤舟,然诗篇久远深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这是帝王将相们所不可企及的,草堂今日的盛况就是证明。我在沉思之余有所感,作古风一首以纪之: 天地一穹庐,名之曰草堂。 孰知千载后,日益添辉光。 蔚然成深秀,台阁接游廊。 有客四海至,引领沐芳香。 文章千古事,名声岂浪彰。 借问浣溪水,谁与共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