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歌《锦瑟》的创作主旨 (李商隐《无题》主旨)
李商隐诗歌《锦瑟》的创作主旨 第1篇
有时间易逝,十分无奈的心情。
最后的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表现了他对过去情感的感慨。
李商隐诗歌《锦瑟》的创作主旨 第2篇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还有人把“锦瑟”猜想做一个女子的幻化,疑为“令狐家青衣”……此外,许多人倾向于悼亡一说,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悼矣!
这首诗虽然在理性方面难于加以确切的解说,但在感性方面却极易于引起读者的感动和喜爱。诗很具感性,是因为它的形象;诗又很难懂,也是因为它只绘形象,扑朔迷离。要读懂这首诗,我以为主要应去分析诗的形象,看它给予我们的感发、感动及联想是些什么,而不必去比附事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以“锦瑟”起兴,既写瑟之华美,又写弦之细密繁复,“锦瑟”二字,给了读者一个美好而又幽怨的直觉。《汉书·郊祀志》记载:“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为二十五弦”,谁曾想“五十弦”之“锦瑟” 比之琴、筝,原来竟附着有如此悲切的情愁。无端,莫之为而为,莫之治而治的意思,“无端”一词使锦瑟一下子就有了生命,这抑郁的感叹像是在说并非瑟自己情愿有这五十根弦,而是天生这么多,无可奈何呀。“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瑟上的每一条弦、每一根柱都牵引着诗人藏埋心底的一段伤痛。“弦”、“柱”承上一句“五十弦”而来,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每一弦每一柱的抚弄都会引起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华年”二字与前面的“锦瑟”相应,既见“华年”之美好,更见今日回思时的惆怅哀怨。诗人以瑟之华美暗喻自己才华出众,又以瑟之“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流逝,伤痛之情,悲愤之意,隐隐含于“无端”之感叹中,这两句可以说是这一首诗的总起。
李商隐诗歌《锦瑟》的创作主旨 第3篇
1、主旨
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并非臆断。诗人追忆了自已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已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全诗运用比兴,善用典故,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2、原文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译文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4、简析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死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李商隐诗歌《锦瑟》的创作主旨 第4篇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死者为最多。
李商隐诗歌《锦瑟》的创作主旨 第5篇
?
??一.《锦瑟》是一首准(pseudo)“无题”诗
?? 《锦瑟》一诗,表面上摘了首句的开头两字为题。一般人都认为这种诗题,是有题而等于无题。但实际上,全诗虽以锦瑟起兴,而开头两句,却都是直写锦瑟而引入正题。写锦瑟而占了全诗四分之一的篇幅,不可谓不重要,故应视作务实而非务虚。这就与其它以开头两字为题的诗不太一样。因而也就有可能不像其它“无题”诗那么费解。于是我称之为“准无题”诗。
??二.《锦瑟》在李义山诗集中有特殊的排列位置
?? 《锦瑟》在李义山诗集中,可以作为编年诗而排在末位,可见是他晚年之作。而在他本人晚年编定的《玉溪生诗集》中,却又被置诸卷首。这种特殊的“排列”,提供了特殊的信息。探求原创的本旨,自然要考虑到能否合理地解释这个特殊的“排位”。有了这个限制,也就帮助排除了某些主观猜测的可能性,例如“令狐家婢女”的说法。要是《锦瑟》原创的本旨,真是写的“令狐家婢女”,它就不会被排在卷首。
??三.《锦瑟》有确定的“边界条件”
?? 我们知道,求解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物理方程,如果没有“边界条件”,那么,这种方程的解就会是一族曲线,称为“解族”。如果有确定的“边界条件”,我们就有可能得到唯一的定解——— 一条曲线。再说简单一点,那就像是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区别。
?? 《锦瑟》一诗,有着明确的“框架”。我们可以将它“化简”,而不会影响它的主旨。这也与其他无题诗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化简”为: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全诗当中的四句(颌联和腹联),仅是对“追忆”“华年”的内容的具体展开,将它暂时忽略,不会影响全诗的主旨。相反,这种“简化”,却可以使诗旨凸现出来,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抓住全诗的内在逻辑。“破译”就可以从此入手。而“破译”的结果,自然就被要求能够满足上述框架。毫无疑问,一首诗也是一个逻辑系统,它是逻辑上自洽的(salf-consistent)。
??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具体的“破译”程序。
??
?? (二)对颌、腹二联作“陈情限定”
?? 李商隐的《锦瑟》诗是这样的: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笔者按自己的理解加了标点)
?? 这首诗有一个特点,就是:颌、腹二联,迷离恍惚,发散而难以把捉;而首尾二联正相反,却是回环呼应,收敛而且规范甚严。正如田同之在《西圃诗说》中所说:“盖此诗之佳,在一弦一柱中思其华年,心思紊乱,故中联不伦不次,没首没尾,正所谓‘无端’也。”职是之故,千余年来,人们受颌、腹二联困惑,始终觉得“一首锦瑟解人难。”
?? 既然如此,我们何妨“向红楼存问春消息”,先从首尾二联入手,看看能得到什么对“中联”的提示和限定。
?? 首联借锦瑟起兴,关键在“一弦一柱思华年”。而关键中的关键,是“思华年”。所以笔者在标点中加了冒号“:”,说明“中联”的内容必然是“思华年”的具体展示。至于“思华年”的具体展示是否要由“一弦一柱”引发,因而与锦瑟的乐曲有关,还不是最重要的。
?? 末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对“思华年”的具体展示作收束的同时,对“中联”的内容又有了进一步的提示:“此情”,说明“中联”所述的情事,所重者是“情”。而“此”字的含义,相当于“前述”(above-said),即“中联”所述,殆无疑问。什么样的“情”呢?在末句有进一步的说明:“惘然”。即“惘然之情”是也。
?? 综上所述,本诗中联的四句,其内容应该被首联和末联限定为:由锦瑟引起联想,“思”及前尘影事,并主要传达当事之时的迷惘心情。全诗的关键,有四个字,这就是:思(“思华年”)、忆(“成追忆”)、迷(“迷蝴蝶”)、惘(“已惘然”)。抓住这个精神,“中联”就会从“发散”而回归于“收敛”,不是那么“漫漶不可收拾”、那么随意地可以让人见仁见智的了。
?? 在对本诗试加诠释之前,现在已有足够的理由可以将笔者对本诗的理解略述如次:
?? 《锦瑟》这首诗,李商隐以锦瑟起兴,由锦瑟中五十弦柱中的一弦一柱而生发对自身前尘影事的“追忆”,并通过颌腹二联,用不同的意象,表征和传达了作者在前尘影事的当时亲经亲历中就已经存在的迷惘心“情”,这种 迷惘心“情”,并非要等到事过境迁之后回首前尘,才感到“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也。(韩冬郎《五更》诗)。
?? 正如苏轼凭吊欧阳修的《西江月》所说的:“莫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也就是说,李商隐在《锦瑟》诗中告诉读者,他在“未转头”时就已经疑梦疑真了。
??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笔者这样分析,并不等于说一首《锦瑟》,只说得“前情如梦”四个字;也不等于说,笔者同意《锦瑟》是李商隐“自伤身世”之作。应该说,《锦瑟》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有着更高远、更深沉的意境。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虽有感伤,却不限于“自伤”。而对人生的感悟和迷惘,乃是人所共有,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的。正因如此,《锦瑟》才会历久常新,具有永恒的魅力。
??
??(三)《锦瑟》全诗试释
??一.“锦瑟”的意象(image)
?? “锦瑟”是什么?根据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菚注》中的注释,“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周礼乐器图》)。又:“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 由此可见,锦瑟,是“绘文如锦”者,是有“文采”的瑟。而“五十弦”的瑟是古时候天神之所用,人世间现时所用的只是二十五弦的瑟。因此,“锦瑟”的意象,就有可能是作者自况:博有文采而不同凡俗,意存高远而不合时宜。这样,锦瑟五十弦中的一弦一柱,才会像树的年轮一样,触动作者思忆几十年来的往事。细玩全诗,似还可以加上一种“迷惘”:是义山寄情于锦瑟,还是锦瑟化身为义山?
?? “人生识字糊涂始”,“一饮琼浆百感生”。正因为读书识字,有了文采,有了梦幻,对人生才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更深刻的疑问。百感交侵,迷惘历乱,都只为瑟被“无端”端地“绘文如锦”,人被“无端”端地教以识字明理。可胜概叹!
??二.“无端”
?? 汪师韩在《诗学篡闻》中说:“《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已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
?? 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致无端有此怅望……。”
?? 上面两说大抵近是。“无端”,意谓“没来由”。加上感情色彩,可以释为“好没来由”:锦瑟啊锦瑟,你为什么偏要有五十根弦?义山啊义山,你为什么偏要去读书识字,作赋吟诗?这也还罢了,好端端的一个书生,为什么放着正途不走(二十五根弦),却偏偏要去学道求仙(五十根弦),以致整个人生被弄得连自己都处处觉着迷惘,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缘在作怪啊?!
??三.“一弦一柱思华年”
?? 据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转述,东坡认为:“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大抵李商隐拟想着自己手抚素女所鼓锦瑟的一弦一柱,想像中听到了瑟的曲调。音乐语言与往事的回忆相融合,遂形成了颌腹二联的种种意象。
??四.“晓梦”与“迷蝴蝶”
?? 我们开始进入颌联。如按前文所述,瑟所弹出来的曲,有“适、怨、清、和”四种,则颌联与腹联正好四句。分配起来,像是挺融洽。
?? 据《邵氏见闻后录》说:“庄生、望帝皆瑟中古曲名”。此说好则好矣,可惜有孤证之嫌,只作考虑吧。
?? 庄生梦蝶,是熟典:“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庄周做梦,化身为蝴蝶,闲“适”自在;梦醒,又变回庄周。于是他自己都迷糊了:到底是庄周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
?? 先说“晓梦”。比如早上五点钟方才开始做的梦,梦必不能长久,只如电光石火,这是一层意思;笔者进一步认为,“晓梦”更有可能写快乐无忧的儿时。汪师韩在《诗学纂闻》中说:“‘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有一定道理。但笔者以为,更多地会是和小朋友一起捉鱼、放风筝、捉迷藏那种童趣。然而,即使在最快乐的时候,聪明慧悟的孩子也会隐隐觉得好像有点儿不对,朴素地猜测到“好物必不坚牢”:“我能永远这样开心吗?”、“我是谁?”,因而会感到惆怅和意兴萧索。几十年后“追忆”,更觉“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也。”(叶矫然语,见《龙性堂诗话》)
?? 再说“迷蝴蝶”。庄生梦蝶之典,取义可以是“迷离变幻”;也可以是“栩栩然闲适”。从上文可见,笔者是倾向于后一种取义的
李商隐诗歌《锦瑟》的创作主旨 第6篇
李商隐被称为朦胧诗之祖,其诗大量运用典故与比喻,且比喻多为隐藏本体的借喻手法,往往将心中的朦胧情感,化为恍惚迷离的独特意象,观之如雾里看花,思之则飘渺难寻。《锦瑟》一诗尤为突出。该诗成为千古诗谜,甚至被称为中国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主要原因是中间两联典故描绘出的四幅画面,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涵蕴着人生的几乎所有境界。而该诗之朦胧,也主要由颔联颈联氤氲而出――人生之大,莫若死生无常;处世之困,莫过真幻不分;情感之扰,莫非或喜或悲;学成之惑,莫如或用或藏。生与死,真与幻,悲与喜,用与藏,都是鲜明对立而易于分别的概念,但《锦瑟》一诗却有意羼杂之混淆之,故其不朦胧也难矣。
“庄生晓梦迷蝴蝶”,其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的典故主要表现了庄子“齐物”的思想。人生在世,连梦与现实都不能分辨,连自己是人还是虫豸鸟兽都无法判定,又怎能确切地界定身外之物呢?此为朦胧之第一重。
“望帝春心托杜鹃”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口中流血,动人心腑,名为杜鹃。为人的望帝早已仙逝,为鸟的悲啼依然挥之不去。无论从佛家的轮回转世说来看,还是从情感与精神两层面来看,孰能断言望帝是死是生?此为朦胧之第二重。
珠生于蚌,蚌成于海。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而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沧海月明珠有泪”,眼泪因悲伤而坠落,却化为价值连城的珍珠,此处“悲”与“喜”相反相成,而老子的辩证法亦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且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明月朗照,沧海微澜,鲛人有感,泪落成珠。孰能断言这璀璨的“泪珠”,是悲大于喜,还是喜多于悲?此为朦胧之第三重。
玉是君子的爱物,是才华的象征。《礼》曰:“君子必佩玉”,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自己的行为举止。蓝田是有名的产玉之地,蓝田玉跻身三大美玉之列,驰名至今。“蓝田日暖玉生烟”,此句写蓝田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美玉深埋地下,对士子而言意味着不受赏识,或是不愿出仕。而其上若有若无的烟气,又隐隐暗示着李商隐对入朝为官的悠然神往和对湮没无闻的心有不甘。
从个人身世看,李商隐卷入了晚唐有名的“牛李党争”。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都没有机会晋升。官场失意和晚年丧偶使他笃信起了佛教,后不久即病故。李商隐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结果却两边不讨好。年少才高,却被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进退维谷,怀才不遇,竟致终生潦倒无为,经历之惨可谓古今罕见。古代的读书人,多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连“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李白,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五侯七贵同杯酒”的得意与夸耀,何况命途多舛的李商隐呢?然而严酷的现实,似乎又让他萌生了退意。真可谓欲走还留,欲说还休。此为朦胧之第四重。
《锦瑟》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暖玉生烟。死生无常,真幻不清,或喜或悲,或用或藏,这是自然人、社会人、情感人、学问人最大的困惑。从另一角度看,“庄生梦蝶”和“沧海珠泪”体现了李商隐的道家思想(前者体现庄子的“齐物论”,后者体现老子的“辩证法”),“望帝啼鹃”流露出他的佛家思想(轮回转世说),而“用”与“藏”的困惑其实就是儒家“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纠结。由此可见,通过本诗,李商隐从唐代盛行的“儒释道”三教的角度,对自己的坎坷人生进行了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列出了自己曾经百思难解的“四大困惑”。
本诗的主旨历来有多种解读,但无论“悼亡说”、“恋情说”还是“自伤身世说”,往往只涉一点,不及其余,自然难免聚讼纷纷,莫衷一是。如“悼亡说”主要依据“望帝啼鹃”,“恋情说”主要依据“沧海珠泪”,“自伤身世说”主要依据“暖玉生烟”,都不能对全诗进行整体解读。关于本诗的主旨,作者其实已经进行了明示:尾联中的惘然,指的就是这四大困惑。
李商隐诗歌《锦瑟》的创作主旨 第7篇
钱钟书《谈艺录》对此有专门鉴赏,可开人之眼界,现摘录于此: 《锦瑟》之冠全集,倘非偶然,则略比自序之开宗明义,特勿同前篇之显言耳。。。。。。。首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言景光虽逝,篇什犹留,毕世心力,平生欢戚,“清和适怨”,开卷历历,所谓“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三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言作诗之法也。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如庄生逸兴之见形于飞蝶,望帝沉哀之结体为啼鹃,均词出 比方,无取质言。举事寄意,故曰“托”;深文隐旨,故曰“迷”。五六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犹司空表圣之形容《诗品》也。七八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乃与首二句呼应作结,言前尘回首,怅触万端,顾当年行乐之时,即已觉世事无常,持沙转烛,黯然于好梦易醒,盛筵必散。登场而预有下场之感,热闹中早含萧索矣。
李商隐诗歌《锦瑟》的创作主旨 第8篇
,《锦瑟》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有着更高远、更深沉的意境。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虽有感伤,却不限于“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