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知识

经验知识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蔡礼旭弟子规第一集心得)

清心 2024-04-24 10:02:22 经验知识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第1篇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值得期待。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第2篇

师兄啊,偷懒可不行哦,阿弥陀佛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第3篇

个人认为学习弟子规是当前社会所急须、必须!现在社会上哪有道德而言?现在的孩子懂得孝道吗?懂得如何尊重和理解别人吗?在学校和社会所学的都是争名夺利,自私自利的心很重,这是很可怕的,不用说孩子,我们成年人现在生活的幸福吗,有安全感吗?佛、道、儒其实是一家,最基本的都是教育人们了解道德的标准,在社会和家庭里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无论大人、小孩都从自我做起、做到、做好,这样整个社会风气才能逐渐扭转,人们才能过幸福!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第4篇

弟子规》这本书我很早以前就接触过,但是从来没有深入研读过,也没有在意它。直到今年教育局和学校给我们“下了命令”了,所以我才在强迫之余来读《弟子规》。

刚刚开始是读了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然后又看他的视频。说实话那本书太厚了,而且里面有些话不符合现代汉语,所以我也一直没看。到书店买了一本《弟子规》,跟学生一起诵读。每天早晨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跟孩子们背诵《弟子规》,有时候下班路上跟同事一块走,兴致来了也来两句。可是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孩子有的已经把全文都流利的背诵下来了,有时候还给我讲呢,而我还停留在“信”那一则。

在读的过程中,虽然看似简单的一句三个字,但是当我们回味的时候却总是触痛心灵的某一个角落。由此我喜欢读了,它告诉我们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虽然只是简单的做人原则,但是他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无穷的。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虽然很俗,但是却很难做到。 “入则孝”这一则给我的震撼很大,每次读这一则不禁潸然泪下。从我去淄川上学的那一天开始到现在参加工作以来,每次固定的回家时间就是星期六星期天,每到星期五下午下班我最迫切的就是赶紧回家。可是有时候星期六加班,他们总是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啊,回来多穿点衣服啊,要是上班就不用回来了,好好干工作……”可是我总是不耐烦的答应着说:“我知道了,这么大了还不知道吗?”我在他们身边的时间不是很多,孝敬就更谈不上了,每次回去只是给他们钱让他们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可是从来都不过问他们过得好不好,有时候回去还跟他们吵架,现在因为我个人的问题跟老妈闹翻了,可是老妈却从来都是气过之后又问我今天晚上想吃什么?妈妈从来都是体谅我的感受,而我从来没有体谅过他们,总是一意孤行。爸爸出差在外,我们一年见面的次数也就几天。老爸年龄不大,四十来岁,可是每次回到家,看到的却是头上那与日俱增的白发。他总是让我给他染头发,还笑称这是遗传。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在偷偷的抹眼泪,爸爸老了,为了我们子女能够生活的好一点,他们在外面忍受了多少痛苦。而作为子女的我却从来不知道孝顺,总以为他们还年轻,能够照顾自己,每次都是拿钱来孝敬。他们要的不是钱而是做子女的能够陪在她们身边说说话、聊聊天,常回家看看。

虽然我还没有为人母,但是为人师的我经常拿我的例子来告诫我的孩子们。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孝、悌、仁、爱。我们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为人出事、读书学习的道理。可是现在的孩子很少能够做到这些。比如“晨必盥,兼漱口,老易至,惜此时”他们做不到;“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平时告诉他们不要拖拖拉拉的,有什么问题随手记下来,可是他们有几个能够做到呢?

在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说学生没有做到,那我自己呢?我做到了吗?想让学生做到,我们作为老师就应该先做到,为人师表,只有时刻反思自己才能做到教育学生。书中蕴含的道理是无尽的,而我的理解还是很浅显,我想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以此书来鞭策自己。

有一位外国哲学家曾经说过“好书开卷引人入胜,终卷使人获益。”《弟子规》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我的两个孩子在学习《弟子规》前后的不同表现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正本清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的孩子在上学之前没有上过幼儿园,很多应在幼儿园学习的知识和待人接物、相交处世的能力,在我的孩子身上都显得很欠缺,为此我也非常担心,上一年级了,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为每个孩子发了一本好书《弟子规》,刚拿到书,孩子很好奇,因为书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孩子读的津津有味,我也跟孩子一起读起来,非常有益的一本书,不仅仅对孩子甚至对我,也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 随着时间的飞逝,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弟子规》里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学习。老师每天会对孩子进行详细的讲解,对于书中的生动故事的含义,老师也一遍遍的不厌其烦的为孩子们教授,每天回家孩子们也积极主动拿出书本一遍遍诵读,并把老师讲过的内容讲给父母听,慢慢的孩子们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以前放学回家先是玩,然后才在父母的督促下开始学习。现在一回家,再也不需要父母的督促了。主动拿出作业认真完成,以前兄弟两人会为争抢一件东西而打的不可开交,而现在,两人会互相商量,互相谦让,哥哥爱护弟弟,弟弟也听哥哥的话,以前从不懂得为父母分担家务,现在不同了。知道帮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自己的事也自己做了。而且还知道体谅父母工作的繁忙,等等。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了。《弟子规》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仅为孩子的日常行为起到了指导作用,还拓宽了的知识面,让孩子学到很多的知识,丰富了孩子的业余生活。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影响孩子一生的好朋友,《弟子规》就像一个好朋友,使孩子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第5篇

弟子规》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对我很受益。因为这本书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一个孝顺的子女,同时还告诉我们怎样学习。从这本书我了解到,做一个孝顺的儿女,需要顺应父母,父母说错了,不应该对他们大喊大闹,应与他们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讲道理。如果长辈非常喜欢你,做到孝顺,不难,但如果某位长辈不喜欢你,而你还对他一如既往的孝顺,那才是真正的贤人呀!

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妇人总是和她的婆婆搞不好关系。她便去问医生,怎样才能与婆婆搞好关系。医生告诉她一种需要她自己熬制的药,还告诉她,100天内会不治身亡。妇人很高兴,每天去做,过了几天,婆婆的态度突然对她好了起来。由过了几天。婆婆的态度越来越好。这位妇人又不愿意毒死这慈祥的婆婆。可已经吃了很长时间。妇人马上去找了医生,医生笑了笑,说她不会死掉,而会继续好好活着。原来,那药,其实是一种点心,婆婆看她每天这么勤勤恳恳的为她做,婆婆觉得应该改变对儿媳的态度。于是她们的关系就此越来越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辈不喜欢你,你却仍非常孝顺,这是最难得的,也许会改变长辈对你的态度。这是我明白的最重要的一点。

另外,还有一点对我印象深刻,就是父母批评你,不管你有没有这个错误都要认真的听着,不能反驳,有这个错误,就改正,如果没有这个错误,那就警示自己,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就是我读《弟子规》中得到的最重要的两个道理。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第6篇

说实话,《细讲弟子规》这本书我到现在都没有读完,但是我每读一篇,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从总体上谈自己的体会,现在我还不能做到,即使是别人对自己说过,那也只能代表是别人的理解。但是,既然自己也有了体会,闲暇时就把它写下来,希望能与大家交流。

发书时,共发了两本,还有一本《弟子规》的原文,从原文的序中,我知道了,像这一类经典书籍,一定要精读,要专读,不要过多过滥的读。因此,读这本书时,我力求理解,希望做到精读。读一篇有一篇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读经第一要立志,第二要力行。立志要做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就要读什么样的书,走什么样的路。如果没有志向,你的读书就会漫无目的,对自己能力的提高,对个人的修养所起到的作用都不是很大。书中也讲到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教师教育学生),要立志做一个善人。如果做到这些,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好。这样无形之中还帮助许多没有志向的人立了志,真是两全其美。再一个就是要力行,道德的事情如果只停留在嘴上,那么就成了假仁假义。书中告诉我们不要等着全学完了再去实行,要学一条就做一条。我们在这一点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倘若做到,我们的学问、道德修养便会有很大的进步。

关于孝,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是从蔡老师的讲述中可以发现,我们对父母的孝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完全做到,这时的我们还没有遇到父母身体有病时的状况,不知道在父母有事、有病时,我们在孝方面有做的如何呢?

这本书对我的思想、对我的人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时常感到读的太晚。而这些体会只是在读第一遍时生发出来的,还很浅薄,今后我不仅要的读完这本书,还要读精、读细。我相信他对我今后的人生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希望帮助蔡老师宣传这本书,把圣人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第7篇

这要看你自己对【弟子规】 的体会了,应该学会举一反三,由一而延伸更多的感悟。
  下面可以连接杨淑芬老师宣讲的弟子归讲解。多看看就明白了

http://www.jingtu.org/qt/dzgjj.htm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第8篇

现在我工作每天下午都要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照搬上面的意思。要活学活用。建议你去看看蔡礼旭的《细讲<弟子规>》,在里面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内容,在网上可以搜索到一部分。看了之后,你联系现在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行为习惯,只要你愿意重新审视自己,相信你会有很多心得的。因为人无完人,《弟子规》里面的很多做人方面的东西,我们现代人,确实落下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