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大众知识

大众知识

最早的春联是写在什么上面的「最早的楹联是什么时候?楹联是?」

清心 2024-10-07 14:00:56 大众知识

最早的楹联是什么时候?楹联是?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他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敦煌遗书为据: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又:三阳回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据清朝纪晓岚说,中国最早的楹联是五代后蜀少主孟昶在自个儿卧室门的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见《蜀杌》。近来,又有人认为作于唐朝中期的敦煌桃符题词才是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早的楹联。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创作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从中反映了五代时期川蜀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贴春联的习俗来源是什么?

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盛行于明代。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漳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中国古代神话中,桃符与鬼域的大桃树、金鸡、神茶和郁垒有关。神茶和郁垒负责捉拿夜间作恶的鬼魂,使他们畏惧桃木制成的桃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刻在桃木板上,称之为“桃符”。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如下:贴春联的由来:贴春联的习俗据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公元964年除夕的夜晚,令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词,内容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文人学士纷纷效仿,将题春联视为雅事,春联便逐渐流传开来。贴春联是来由: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春联的来历是什么?

春联的来历:春联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春联的来历如下: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对联的来历:对联又称对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郑板桥联辱知府。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交忠朝庭。因受百姓。横批:前程金修。穷秀才改联抱不平。从前有位富翁,父子花钱均买了“进士”,一年过年,为了炫耀门庭,贴出了这样一幅春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如果你喜欢本文,并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我们的网站。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