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大众知识

大众知识

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形象 (老版《杨贵妃》)

清心 2024-05-20 20:28:27 大众知识

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形象 第1篇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子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常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就是‘羞花’称号的由来。 追问: 我是说外貌描写,不是故事啊! 回答: 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 补充: 杨贵妃有着完美的面部轮廓,肤如软玉凝脂,眉如远山之黛,长而浓密的睫毛,直而英挺的鼻,薄而小巧的唇,好一副精致绝伦的容貌。 一双桃花眼。 两条柳叶眉间一颗赤色美人痣。 明眸柔肠百结,如同浮萍随水飘荡,万道流光。 乌发如澄潭般散而下,歪歪地耷拉在右肩上,一条绛紫色发带随意系上。 无多装饰,却衬得那张琼花般的容颜更加烂漫柔美。

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形象 第2篇

杨玉环:温良恭谦 冬儿:小家子气,心眼小 唐玄宗:善良,但对女人间的事太不了解 梅妃:爱憎分明,有气质 武惠妃:太阴险 丽妃:心胸较开阔,不喜欢管闲事 安禄山:原来是忠臣,后来反叛朝廷,这种人,不该对他太好 (原)皇后:心眼小,以身份视人 高力士和关公公:以身份视人 玉环姨妈:重财(权)轻义 3个表姐:重财(权)轻义,比老妈轻一点点

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形象 第3篇

井上靖《杨贵妃》

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形象 第4篇

《长恨歌》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如既往地吸引着读者,这跟诗作的巧妙构思不无关系。

全篇的中心是歌“长恨”。为了提示原因,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关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起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极度的多情,正好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明皇的荒淫、多情,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国家的灾难,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了更好地表现李、杨的爱情悲剧,作者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即现实主义的写实与浪漫主义的幻想相结合的手法。

在内容上,《长恨歌》的前一部分基本写实,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大体上反映了有着五十年太平天下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纵情欢娱,酿成了安史之乱。如“重色思倾国”、“缓歌慢舞”、“从此君王不早朝”、“姐妹弟兄皆列士”、“渔阳鼙鼓动地来”、“宛转蛾眉马前死”等。同时极力铺张描绘,再现了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她貌美、娇柔、“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以致“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洲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等。

然而乐极生悲,“宛转蛾眉马前死”。悲剧发生后,作者主要是运用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对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进行描写。如避难返京后,唐明皇仍对杨贵妃思念不已,于是作者就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虚构来表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为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翡翠衾寒谁与共?”。这些想象和虚构的情节,细致逼真地刻画了唐明皇这一钟情帝王形象:昔日,与杨贵妃在宫中看花赏草,如今,草木依旧,芙蓉花也开得正旺,可是人世沧桑,赏花人却不完全相同了。世事难料,时过境迁,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儿臣李亨私自称帝,李隆基成了太上皇。皇权的争斗,信任的危机,使两人之间矛盾重重。在肃宗和李辅国的威逼下,李隆基从兴庆宫搬到了太极宫。这时的李隆基深处逆境,郁郁寡欢,心情不好,连饭也吃不进。憔悴不堪,形同槁木的太上皇李隆基更感寂寞、孤独,越发思念杨贵妃,天天为之叹息,时时为之垂泪,以致长夜不眠,独傍孤灯,焦急地等待着杨贵妃的突然出现。

不仅如此,诗人还虚构了一个海上仙山的奇境:“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死后的杨贵妃,仍是那样“雪肤花貌”,美丽绝伦!作者虚构的杨贵妃独居蓬岛仙山的故事,补足了对悲剧女主人公的描写。仙境中的太真仙子“闻道汉家天子使”,先是“九华帐里梦魂惊”,次是“揽衣推枕起徘徊”、“花冠不整下堂来”。这些诗句依次写出了杨贵妃闻讯之后,先是吃惊,后又半信半疑,最后则急欲与使者想见的整个心理过程。她不知是高兴还是伤心,到得使者跟前,已面色惨淡,泪痕满面。她想念宫中,她不怪“三郎”赐她命归马嵬坡。她想念人间,想念宠爱她的那个皇帝。过去,她和皇上恩恩爱爱,日夜厮守,如今却阴阳两隔。“昭阳殿里恩爱绝”,怎不“玉容寂寞泪阑干”?虽身处仙宫,但“蓬莱宫中日月长”,时光难耐,孤独寂寞,幽怨之情,跃然纸上。她盼望再回到皇帝的身边去。因此,她要“钿合金钗寄将去”,相信“天上人间会相见”,并表示不忘长生殿里的密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赞叹作者的艺术才能,也不能不为太真仙子的相思之情所感动。这是坚贞不渝的爱情,是值得歌颂的。

当然,诗作除在全文的结构表现上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写实与浪漫主义的幻想相结合的手法,还在某一段落或场景中,也运用了这一手法,使得全文浑然一体。如在幻想的神仙世界里的描写中,作者依然用写实的笔墨对环境、场景和人物进行具体描绘:“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宛然人间情态;惊醒之后,她披上衣衫推开玉枕,起身急步徘徊,重重珠帘和屏风打开了,招呼那使者快快进来。而对杨玉环的赠物寄词的描写,则更是把杨贵妃生生死死做唐明皇的妻子的心态与神情写活了,进一步把对于永相睽隔的爱情——“长恨“的主旨推向高潮。

整首诗结构安排独具匠心。从整体上来看,层次分明,一气贯注,以叙事为线索,穿插抒情,写出了情节的发生、发展、转折、高潮、结束。事件的详略、层次的过渡又各尽腾挪变化之妙。《长恨歌》可分为四部分,每部分的最后两句都暗摄下部分内容。如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自然过渡到安史之乱,玄宗幸蜀;由“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自然过渡到东归改葬及回京后的刻骨思念;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自然过渡到道士招魂的浪漫主义描写,等等。诸如此类的转折衔接,诗人都处理得十分自然贴切、精炼生动。既保持了故事发展的层次和连接,又保持诗歌体裁所要求的凝炼、含蓄和抒情色彩,充分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从小处着眼,《长恨歌》在铺陈词藻、详尽描写的同时,不断锤炼一些警句,穿插其间,使全篇处处体现开阖顿挫之妙。如《长恨歌》第一段不断描写杨贵妃如何以色专宠,但读来并不觉得重复,原因就是他在描写几句之后就会出现一两句警句,如“从此君王不早朝”、“三千宠爱在一身”、“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又如写东归长安后,有“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之句,初看好象又转到对景物的铺陈上,但马上用“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二句加以兜转,使其又回到相思的主题上,极为顿挫有致。

这首诗前面写实,后面却飞渡到浪漫主义的奇特幻想。而这一飞渡,衔接得天衣无缝。通过这一浪漫主义的幻想,把女主人公完全净化成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形象,增加了她凄婉哀艳的感人色彩。

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形象 第5篇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 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诗人用极其省俭的 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不但自 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 乱。

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形象 第6篇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观全诗体现了杨贵妃的悲剧人物形象。

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形象 第7篇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井上靖笔下的杨贵妃形象 第8篇

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