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大众知识

大众知识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词集)

清心 2024-05-16 21:05:23 大众知识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第1篇

作品原文如下:
雾失楼台⑶,月迷津渡⑷,桃源望断无寻处⑸。可堪孤馆闭春寒⑹,杜鹃声里斜阳暮⑺。
驿寄梅花⑻,鱼传尺素⑼,砌成此恨无重数⑽。郴江幸自绕郴山⑾,为谁流下潇湘去⑿?
词句注释
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幸自:本自,本来是。
⑿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小结:
1《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2作词背景: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当时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
元祐六年(1091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3感情赏析: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第2篇

【原词】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词】 夜雾如厚重的帷帘把楼台掩蔽, 月亮迷失方向我找不到渡口的痕迹。 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 怎忍受,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 还有:杜鹃的哀啼, 斜阳无声地落去…… 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 驿使捎来的是亲人的信息—— 如今却堆砌成无法数得清的离愁别绪。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 为什么——竟向潇湘水流去?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第3篇

有关,这句出自北宋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这首词写在他被贬的路上,当时他住在郴州的苏仙岭下的郴州旅舍,有感于自己悲惨的命运,提笔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全词
【原词】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轼览后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书法家米芾后将其抄录收藏,后人将其刻在苏仙岭的崖壁之上,因其有秦词、苏跋、米书为三绝,所以号称“三绝碑”。词中的郴山就是指苏仙岭,郴江在苏仙岭下。郴州旅舍现在还在苏仙岭下,不过现在是一个旅游景点。
同时,郴州的“郴”专指湖南郴州。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第4篇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第5篇

秦观是对前途已经没什么期望了 而苏轼却是感悟出人生的真谛 但依然希望能为国家尽力造福百姓 秦观《 踏莎行 郴州旅舍》 是一首寄托个人身世之感的抒情词。宋哲宗绍圣初年,秦观因受“元佑党人”的牵连,先贬为杭州通判,继之,又因“影附苏轼,增损《实录》”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迁徙郴州。政治上连续的挫折与打击,生活上一再的变动和颠簸,这就使一个曾经怀有远大理想的词人感到理想破灭,前途渺茫,心情因之也极度低沉。这首词形象地刻画了作者被贬郴州时的孤独处境和屡遭贬滴而产生的不满之情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第6篇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第7篇

秦观的〈踏莎行〉
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
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
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
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
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第8篇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是我所知道的他最有名的《踏莎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