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大众知识

大众知识

诗人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渔家傲范仲淹全诗赏析)

清心 2024-05-16 10:03:12 大众知识

诗人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第1篇

词的开头描述了苍凉的塞外秋景,词中抒发了守疆将士的悲怆的思乡之情。此词写得有声(边声、羌管)有色(落日、白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诗人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第2篇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管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诗人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第3篇

1 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表现的画面。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2 下阙表现了守边将士异常复杂的心态,请对这种心态作简要分析。 赏析: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整首词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诗人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第4篇

1.异塞下寒苦、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泪将士们因思家心切,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

诗人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第5篇

《渔家傲·秋思》是由北宋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作品原文】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品赏析】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前二句首先点明地点,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瑟瑟,大雁此时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景物和号角声动静结合,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下阕,先抒情,作者常年驻守边关,而胜利无望,难免起思想愁苦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更衬托了愁苦的心情。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战士们誓死抗敌,得不到朝廷应有的支援,战士们不怕死,朝廷却怕失败,常年让战士们耗费时间在这里驻守,许多人年纪已老生出白发,更是流下不甘的泪水。

诗人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第6篇

这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诗人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第7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
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样的“边塞情绪”,往往当人物置身特定场景之后,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才明白,长烟落日的边塞,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并不仅仅是“戍边苦”,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
原诗:
《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释义: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扩展资料: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
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所谓合理,就是正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
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因为只有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因此,接下来的“燕烟然未勒归无计”七个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了。
从《渔家傲》全词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家傲·秋思

诗人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第8篇

小题1:塞下秋天奇异  征人思乡爱国(1分,每空0.5分)
小题2:写出了守边将士因思乡的苦闷和功业未建而寒夜难眠潸然泪下的情形,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2分)



试题分析:
小题1:通读全词,根据上片中的“塞下秋来”字样及景物的特点可知,描写的是塞下秋景。根据下片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核心语句可知,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又不肯无功而返的忧国之情。
小题2:首先谈一下语句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揣摩其中包含的人物情感。从字面上看,写出了守边将士们深夜仍无法入睡,因思乡忧国而潸然泪下的情形。揣摩情感可知,抒发了守边将士们思乡忧国之情及功业未立,不肯无功而返的感慨。
点评:通读全词,抓住关键性词语或句子理解诗词大意和抒发的情感。提取类题目,一定在确定好范围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提取。情感类题目,一定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所叙事件的性质,并结合写作背景等,作出综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