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大众知识

大众知识

古诗词鉴赏视频 (古诗词讲解视频全集)

清心 2024-05-13 14:09:28 大众知识

古诗词鉴赏视频 第1篇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旦工测继爻荒诧维超哩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古诗词鉴赏视频 第2篇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春 日

朱 熹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
作者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注词释义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寻芳:游赏美景。
泗水:河名,流经山东曲阜一带。
滨:水边。
等闲:轻易,随便。
总是:都是。
古诗今译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动画视频欣赏——古诗 春日:
<a href=" http://www.hahaedu.com/FLASH/knowledge/class109/200409/1020.html" target="_blank"> http://www.hahaedu.com/FLASH/knowledge/class109/200409/1020.html

古诗词鉴赏视频 第3篇

自己去下载,多! 高中古诗文诵读系列《越中览古》视频朗读及赏 http://www.ht88.com/downinfo/134716.html 古诗文鉴赏.rar http://www.jysls.com/thread-333366-1-1.html 古诗文鉴赏宝库 http://book.jqcq.com/product/937673.html

古诗词鉴赏视频 第4篇

果然好诗。以无衬有。

古诗词鉴赏视频 第5篇

春 日

朱 熹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
作者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注词释义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寻芳:游赏美景。
泗水:河名,流经山东曲阜一带。
滨:水边。
等闲:轻易,随便。
总是:都是。
古诗今译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动画视频欣赏——古诗 春日:
http://www.hahaedu.com/FLASH/knowledge/class109/200409/1020.html

古诗词鉴赏视频 第6篇

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诗人心与景会,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喻体(西子)和本体(西湖)之间,除了从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赋的自然之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古诗词鉴赏视频 第7篇

雾气说明离天近了

古诗词鉴赏视频 第8篇

杜辅生于晚唐他的诗多以爱国为主